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枳壳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甘海清陈凤鸣谢仁杰黄兴国...
    5545-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枳壳为我国常用的中草药,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有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胃肠动力、调节免疫、调节脂质代谢等功效.本文综述了枳壳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枳壳提取物生物学功能畜禽生产

    黄芩秸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黄芩秸秆与其提取物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明慧张桦张志军郭同军...
    5557-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芩药用部位为其根部,去除根部的地上部分为黄芩秸秆,其年产量可观.黄芩秸秆含有野黄芩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作为功能性饲料的潜力.本文就黄芩秸秆的营养价值、含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黄芩秸秆及其提取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秸秆作为功能性饲料进一步应用于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畜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黄芩秸秆营养价值生物活性物质畜牧生产

    海带酶解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曲元凯李明潭臧建军
    5566-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海带酶解液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230头28日龄、体重为(8.44±1.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无抗对照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基础饲粮+50 mg/kg金霉素)、低剂量海带酶解液组[基础饲粮+25 g/(头.d)海带酶解液]、中剂量海带酶解液组[基础饲粮+50 g/(头.d)海带酶解液]和高剂量海带酶解液组[基础饲粮+75 g/(头.d)海带酶解液],每组6个重复(5个重复每栏8头猪,1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不同组间断奶仔猪的料重比(F/G)有差异显著的趋势(P=0.09),其中高剂量海带酶解液组的F/G最低.2)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海带酶解液组断奶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但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海带酶解液组断奶仔猪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1);与无抗对照组及抗生素组相比,高剂量海带酶解液组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提高(P<0.01).3)不同组断奶仔猪盲肠和结肠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高剂量海带酶解液组断奶仔猪回肠微生物组成及丰度与抗生素组接近,2组的优势微生物都是链球菌属,这说明海带酶解液对回肠微生物存在与抗生素具有相似的调节作用.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海带酶解液[75g/(头·d)]可改善肠道形态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

    海带酶解液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微生物组成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肠道健康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淡江华李国柱冯燕平穆秀梅...
    5581-5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复合微生态制剂、抗菌肽、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肠道健康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的同批次"杜×长×大"仔猪240头[(9.52±1.30)k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1 000 g/t,微生态组)、抗菌肽(1 000 g/t,抗菌肽组)、二甲酸钾(1%,酸化剂组),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微生态组、抗菌肽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及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腹泻率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抗菌肽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与对照组比,微生态组、抗菌肽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8)含量显著提高(P<0.05);抗菌肽组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CD4/CD8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态组、抗菌肽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比,微生态组、抗菌肽组回肠、空肠绒毛长度及回肠绒隐比(V/C)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回肠、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V/C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比,微生态组、抗菌肽组及酸化剂组粪便微生物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微生态组、抗菌肽组肠道优势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且能显著提高与生长、免疫等相关的菌属梭菌属(Clostrid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抗菌肽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ADG和ADFI,降低F/G和腹泻率,显著提高免疫性能;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抗菌肽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肠道健康.本研究条件下,最佳饲料添加剂为抗菌肽,复合微生态制剂次之.

    复合微生态制剂抗菌肽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肠道健康粪便微生物

    挤压膨化加工和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余建李平张建建吴绮雯...
    5594-5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和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消化能、代谢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全收粪尿法和直接法进行仔猪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8头初始体重为(11.67±1.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断奶公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挤压膨化组、酶制剂组),分别饲喂3种小麦饲粮(仅粉碎的小麦饲粮、挤压膨化加工的小麦饲粮、添加外源酶制剂的小麦饲粮),每组6头猪,每头猪作为1个重复.试验共计19 d,分为7 d的消化代谢笼适应期和12 d的正试期(7 d的预试期和5 d的粪尿收集期).试验2:采用指示剂法、直接法和无氮饲粮法,测定同批次3种处理小麦的标准回肠末端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采用4×6不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4头初始体重为(18.78±2.39)kg、回肠末端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分别饲喂1种无氮饲粮和3种小麦饲粮(仅粉碎的小麦饲粮、挤压膨化加工的小麦饲粮、添加外源酶制剂的小麦饲粮),分别为无氮饲粮组、对照组、挤压膨化组、酶制剂组.试验进行6期试验,每期7 d,包括5 d的预试期和2 d的食糜收集期,共计42 d.结果显示:1)同批次下,小麦经挤压膨化加工后,粗纤维、总阿拉伯木聚糖和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 6.30%、12.81%和18.10%,而干物质含量提高了 4.65%.2)同批次下,与对照组相比,经挤压膨化加工后,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小麦消化能(14.94 MJ/kg vs 15.65 MJ/kg,P<0.01)和代谢能(12.70 MJ/kg vs 14.14 MJ/kg,P<0.01),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消化能(14.94 MJ/kg vs 15.11 MJ/kg)和代谢能(12.70 MJ/kg vs 12.93 MJ/kg)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挤压膨化加工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对小麦的干物质、总能和中性洗涤纤维和有机物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P<0.01);添加外源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小麦干物质全肠道表观消化率(P<0.05).4)同批次下,与对照组相比,挤压膨化加工后,仔猪小麦苯丙氨酸(Phe)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赖氨酸(Lys)、天冬氨酸(Asp)、半胱氨酸(Cys)和谷氨酸(Glu)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挤压膨化加工显著降低了仔猪小麦Cys和Glu的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P<0.05),极显著降低了仔猪小麦Asp的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P<0.01);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仔猪小麦除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和酪氨酸(Tyr)以外的所有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以及所有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略有提高(P>0.05).综上所述,挤压膨化加工降低了小麦中粗纤维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并显著提高仔猪小麦消化能和代谢能以及常规养分中干物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有机物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而添加外源酶制剂可使仔猪小麦有效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等略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

    仔猪小麦挤压膨化小麦酶制剂消化能氨基酸消化率

    4-萜品醇对脂多糖诱导的免疫应激断奶仔猪肝脏发育、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邱广志张梦薇高畅吴凯昕...
    5608-5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4-萜品醇(TE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应激断奶仔猪肝脏发育、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体重相近的28日龄仔猪40头(21日龄断奶),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仔猪.对照组(CON)和脂多糖组(LPS)饲喂基础饲粮,低、中和高剂量4-萜品醇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PLT组)、60(PMT组)和90 mg/kg(PHT组)的4-萜品醇.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试验结束时,LPS组和各4-萜品醇组断奶仔猪腹腔注射100 µg/kg BW的LP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肝脏重和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PHT组肝脏重显著提高(P<0.05).2)CON组肝脏细胞细胞质完好,未发现明显炎症和坏死的现象;LPS组肝脏组织出现严重损伤,包括肝脏细胞坏死、细胞肿胀、细胞膜结构破坏以及核的收缩.与CON组相比,LPS组肝脏细胞面积和粒径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PLT、PMT和PHT组肝脏细胞面积和粒径均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LPS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PLT、PMT和PHT组肝脏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LPS组肝脏白细胞介素-1β(几)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PMT和PHT组肝脏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HT组肝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LPS刺激可导致断奶仔猪肝脏损伤,肝脏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受损;饲粮中添加4-萜品醇可通过提高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减少促炎因子含量、增加抗炎因子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缓解肝脏炎症损伤.

    4-萜品醇免疫应激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免疫

    早期断奶腹泻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谱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

    徐静孙玥李阳陶诗煜...
    5617-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早期断奶腹泻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谱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试验选用28日龄断奶的金华猪仔猪,于断奶后7 d分别选择5头健康仔猪(健康组)和5头腹泻仔猪(腹泻组,D组),采集血清和结肠内容物用于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与健康仔猪相比,腹泻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中苏氨酸、色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氨基酸衍生物和代谢产物中牛磺酸、瓜氨酸、鸟氨酸、β-氨基异丁酸、肌肽、羟脯氨酸、精氨基琥珀酸和β-丙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1-甲基组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2)与健康仔猪相比,腹泻仔猪结肠微生物扩增子序列变体(ASV)数量、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0.05).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2组结肠微生物群落呈现不同的聚类.与健康仔猪相比,在门水平上,腹泻仔猪结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腹泻仔猪结肠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Lachnoclostridium和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肠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发现,Lachnoclostridium、土孢杆菌属、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梭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为2组差异菌属.3)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结肠Lachnoclostridium和土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均与血清β-丙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肠瘤胃球菌属和厌氧棍状菌属(Anaerotruncus)相对丰度均与血清丝氨酸、脯氨酸、瓜氨酸、羟脯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结肠梭杆菌属相对丰度与血清丝氨酸、瓜氨酸、羟脯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含量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肠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均与血清色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可知,早期断奶健康与腹泻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谱和肠道微生物存在差异,且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早前断奶腹泻仔猪游离氨基酸肠道微生物

    异绿原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及脂多糖应激状态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江皓天周思源王雨佳赵紫茵...
    5630-5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异绿原酸(ICGA)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以及脂多糖(LPS)刺激肉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32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科宝肉雏鸡,按2×2双因素试验设计(有或无ICGA干预;有或无LPS处理)随机分为4组(CON组、L-CON组、ICGA组和L-ICGA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CON组和L-CON组饲喂基础饲粮,ICGA组和L-ICG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的ICGA.L-CON组和L-ICGA组肉鸡于42日龄按照200 µg/kg BW的剂量胸肌注射LPS,CON组和ICG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 h后取样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ICGA显著增加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饲粮中添加ICGA显著提高了肉鸡对粗蛋白质和钙的表观代谢率(P<0.05);3)饲粮中添加ICGA可以逆转因LPS刺激导致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P<0.05),同时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升(P<0.05);4)饲粮中添加ICGA可以显著上调LPS刺激肉鸡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增加血清、回肠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血清和回肠中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和回肠中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ICGA可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及粗蛋白质和钙的表观代谢率,并且可以通过调控血清脂质代谢、上调抗氧化基因表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产物等途径应对LPS刺激引起的氧化应激.

    异绿原酸肉鸡脂多糖生长性能表观代谢率抗氧化能力

    肉桂醛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陈乐乐陈博伍新珍郅可欣...
    5642-5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肉桂醛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88只2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817肉公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热中性组(TN组)环境温度设置为(24±2)℃(24 h/d),饲喂基础饲粮;另外5组遭受热应激,环境温度每天09:30-17:30设置为(33±2)℃(8 h/d),其余时间设置为(24±2)℃(16 h/d),并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HT组)、100(HT100组)、200(HT200组)、400(HT400组)和800 mg/kg(HT800组)肉桂醛的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TN组相比,HT组肉鸡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F/G)显著提高(P<0.05);HT组第3天以后直肠温度显著提高(P<0.05);HT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葡萄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HT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HT组血清D-乳酸(D-LA)和脂多糖(LPS)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以及空肠绒隐比(V/C)值显著降低(P<0.05).2)在热应激条件下,与HT组相比,HT400组和HT800组肉鸡FBW和ADG显著提高(P<0.05),F/G显著降低(P<0.05);各肉桂醛添加组第21天17:30时直肠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HT800组血清 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HT400组血清 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HT200组、HT400组和HT800组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HT100组、HT200组和HT800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肉桂醛添加组血清T-AOC显著提高(P<0.05);HT100 组、HT400 组和 HT800 组血清 D-LA 和 LPS 含量显著降低(P<0.05),HT400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肉桂醛可以缓解热应激下肉鸡直肠温度的升高,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通透性和形态结构来维持肠道健康,进而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且以添加400 mg/kg效果较佳.

    热应激肉桂醛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健康

    沙棘果渣提取物对饲喂氧化大豆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李露宇冯志鹏靳亚星李璇玥...
    5656-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果渣提取物(SBPE)对饲喂氧化大豆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结构、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和回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SBPE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然后选取400只健康、平均体重为39 g的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占1/2).空白对照组(BC组)饲喂含普通大豆油的基础饲粮,氧化对照组(OX组)饲喂含氧化大豆油的基础饲粮,3个SBPE组分别饲喂在OX组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 0.1%(0.1%SBPE 组)、0.2%(0.2%SBPE 组)和 0.4%SBPE(0.4%SBPE 组)的饲粮.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SBPE中主要含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生物碱类及酚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2)各组间肉鸡屠宰性能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以及盲肠内容物VF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2%SBPE组肉鸡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OX组(P<0.05).4)0.2%SB-PE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BC组和OX组(P<0.05).5)与BC组相比,OX组肉鸡回肠微生物Chao1指数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显著降低(P<0.05);与OX组相比,0.1%SBPE组回肠微生物Chao1指数和OTUs数目极显著提高(P<0.01).6)在门水平上,与BC组相比,0.2%SBPE组和0.4%SBPE组肉鸡回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3个SBPE组回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BC组相比,0.2%SBPE组和0.4%SBPE组肉鸡回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与OX组相比,0.2%SBPE组回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各SBPE组回肠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知,SBPE能够缓解氧化大豆油造成的黄羽肉鸡肉品质下降和肠道氧化损伤,提高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并提高肠道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相对丰度,维持肠道健康.

    沙棘果渣提取物氧化大豆油屠宰性能肉品质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