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探索——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

    侯嘉毅曹晓云丁丁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旨在吸引、聘用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人才蓄水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文章讨论了地方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并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对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在制度设计、招收、评价、服务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分析,以期给其他地方高校提供借鉴。

    高校博士后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满意度视角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实证研究

    田仁飞
    4-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优质生源是基础。只有拥有优质的生源,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而招生宣传工作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年招生宣传实践经验,从学生满意度视角分析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与学生对学院、导师的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个人宣讲和科研团队宣讲对吸引学生报考最有用;(2)学生对学院、导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实验平台、导师对学生指导或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提高生源质量和招生宣传的实效、提升学生的满意度,需要加强实验平台、导师队伍等的建设,并进一步优化招生宣传方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刘洋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情感表达方式。高校师生作为网络媒介使用的重要群体,关注和引导其在网络舆情中的情感诉求与表达,在高校管理和思政教育中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解释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内涵,重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及舆情主体(高校师生)在网络中的聚合方式,厘清了高校网络舆情传播过程节点和传播特征。分析表明,高校舆情发展受空间因素和舆情主体情感因素影响,舆情主体通过链式、圈式聚集情感联系,在此过程中情感倾向易出现"群体极化"效应,而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发挥的效力更大。因此,高校舆情监管应加强舆情主体主流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健康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

    高校网络舆情舆情传播群体极化意见领袖舆情监管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问题探析

    赵芝华占琦
    14-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乡村学校作为乡村办学机构,其承载着乡村政策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才培养等重要责任。在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失方向、缺乏乡土特色的现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顺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要求更新育人理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凸显文化自信,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活用教学方式,助推乡村文化内化;加强师资培育,担当文化振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乡村学校乡村学校文化教育乡村文化乡村发展

    面向产业革命的行业特色院校专业体系升级——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武丁杰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分析智慧民航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面向智慧民航的人才培养理念及特征,从"智慧融通、能力强化、选择多元"出发,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专业体系升级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专业体系升级的实施路径。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慧民航专业体系行业特色院校

    基于专业认证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彭卫曹纳德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文章按照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的层级支撑关系,进行桥梁工程课程的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根据国家愿望、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个人价值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制定12条毕业要求,并细分为二级指标点;为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每门课程设定课程目标和权重系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其课程目标达成来编制教学大纲,并明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安排、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根据教学大纲撰写教学日历,并依据其安排组织教学,布置过程考核评价和期末考试。最后,对全体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桥梁工程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设计

    新商科背景下基于头歌平台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设计与实训制作

    陈娟龚文胜谢晓艳莫铁强...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商科以数字经济为背景,迫切需要知识技能跨界、多种思维融合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湖南大学针对商科专业开设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改革,设计的教学和实验案例注重专业性、生活化和递进性,并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设置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其计算思维。

    新商科Python程序设计案例教学头歌计算思维

    基于产教融合的水利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海岸工程课程为例

    张蔚徐龑文童朝锋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逐步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在新工科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之路,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海岸工程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类课程建设定位与改革目标,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并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深化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课程改革措施,以期提升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为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海岸工程校企协同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课程为例

    付丹
    37-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决策课程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新工科发展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背景下于2021年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依托学校"三海一核"专业特色,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项目管理能力"的实际需求,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课程跨学科、跨专业及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工、管兼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思政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

    陈小随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材料结构与性能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科研思维、交流协作、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操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文章在总结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兼顾经典与前沿、理论与实践,并引入多模块化过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供高校同类课程借鉴。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改革混合式教学多模块化过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