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沿技术在建筑学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苏州科技大学城市更新类设计课题为例

    高小宇胡莹吴珊珊孙嘉麟...
    80-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家战略新部署,建筑设计产、学、研各个环节都在寻求转型和突破,其中教学思维、内容、手段的滞后使得教改迫在眉睫.在城市更新战略背景下,教学团队将增强现实和智能建造技术积极应用于建筑学专硕的设计课题中,重点在体验和建造层面探索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和模式路径,拓展传统教学和设计的维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积极性.

    建筑学设计课程城市更新增强现实智能建造

    基于人工智能的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教学环境构建——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

    陈丹琪李英梅庞国莉段丽...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引领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文章依托雨课堂教学过程数据,从教与学两个视角探索了精准教学的新模式.通过梳理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点及对应习题,运用决策树及FP-Growth算法,能够在规模化教学中为教师实时提供精准教学决策,又能够在个性化教学中让学生获取有针对性的习题.个性化教学的融入弥补了规模化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多样化教学环境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人工智能规模化个性化精准教学环节软件工程

    基于信息化平台食品类课程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与实践

    阮鸣王蓉蓉陈守江夏天兰...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迎合国家教育改革和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课程组以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和雨课堂平台为载体,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模式,重点分析了信息化平台技术在课程食品文化概论、食品工艺学和食品标准与法规过程性考核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多元化、多通道的过程性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规避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系列问题,从而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课程评价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过程性评价新工科学习通MOOC食品课程

    "1+2+3+4+5"——经贸类课程教学的金字塔型新范式

    黄粤王姝晴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经贸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为此,高校需要历经多周期、多人次的实践、改进和完善过程,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以ARCS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提升专业素养的目标.通过调研、培训和资料梳理,课题组从分析教与学的动机问题入手,运用混合式(书架)教学方法对独创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度实施并展开科学评估,形成五个层次分阶段的金字塔型教学新范式.

    教学改革ARCS模型金字塔型"以学习者为中心"

    立德树人视域下经济学通论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黎晓青
    97-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以普通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经济学通论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途径,通过落实"一个目标、两个中心、三个关键、四个维度、五个行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挖掘经济学通论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路径,为推动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三全育人"格局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立德树人经济学课程思政高校通识教育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土木类力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实践

    陈敏志杜文学高健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土木类力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痛点进行了分析,对土木类专业全阶段力学课程进行了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顶层育人体系设计,并以材料力学为例说明了力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与实践经验,介绍了常用的四种主要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类力学课程全过程育人提供参考.

    OBE理念土木类力学课程课程思政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李正根冯朝广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高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且能胜任教学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内容架构上围绕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有机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有针对性地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实习作业法和混合式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育人目标.

    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陈军孙丽丽孟洪兵杨安迪...
    111-11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中思政元素缺乏、融合度不够,"传感器+思政"协同教学模式不健全的问题,文章分析拆解传感器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从"理想信念、科学素养、职业素养"三个维度融入思政教育,提出打造"4+4+4"课程思政培养特色、组建四方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完善思政教学案例库、构建四维评价机制四种手段,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传感器教学设计协同教学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

    王哲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发展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资源匮乏等不足之处.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采取以下措施:打破学科藩篱,注重学科交叉融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改造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优秀教师团队;以提升能力为导向,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建设优秀教学资源,打造专业地方特色.

    新文科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再地化"实践探索——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谢镕键张侨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点的设立,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以"再地化"思想为指导,总结出"四个环境、三个主体"的培养模式,在招生、课程建设、实践3大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高校协同育人的作用,在案例建设、课题申报、毕业论文质量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带动了旅游管理本科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经验,对于全国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硕士"再地化"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