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信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信科学
电信科学

梁海滨

月刊

1000-0801

dxkx@ptpress.com.cn

010-67110006-890/879

100062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80号通正国际大厦6层

电信科学/Journ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6年创刊的通信工程技术刊物,由中国通信学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其宗旨是报道通信科技成果、介绍工程实用技术、传播最新电信知识、交流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中国通信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通信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通信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机直连卫星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展望

    宋艳军肖永伟孙晨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卫星载荷技术突破、手机终端技术创新、体制标准制定并验证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通过对手机直连卫星发展现状的介绍,总结了手机直连卫星的2条技术路线和3种实现方式.面对星地频率共用、星载天线、星载基站等技术瓶颈,结合实际系统和应用场景给出了重点研究内容.探讨了作为5G通信重要组成部分和6G通信基础支撑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手机直连卫星非地面网络频率共用星载天线星载基站

    星地融合下的手机直连关键技术研究

    刘会叶阳丁志东刘湘华...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大众用户和行业用户对星地融合通信的需求不断演进,以实现无缝覆盖与随时随地接入,集成卫星和地面通信能力将是未来手机终端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手机直连的应用场景、国内外发展路径和相关技术方案;其次,针对3GPP NTN标准化技术方案,分析了实现手机直连的组网架构和空口关键技术方案,并探讨了卫星通信场景下多模终端在天线能力、语音能力及节能方面的需求及潜在改进方案;最后阐述了手机直连频谱资源及挑战,为星地融合手机直连终端通信设计提供参考.

    非地面网络5G星地融合手机直连卫星通信

    基于随机几何的星地融合无线网络上行覆盖性能分析

    李睿雯孙耀华彭木根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地融合无线网络(STIN)是实现全球无缝立体覆盖的重要途径.为指导星地融合无线网络实际部署,对上行覆盖性能成因规律进行分析.利用随机几何对星地异频部署场景进行了建模,其中,卫星在轨道上服从一维泊松点过程(PPP)分布,地面基站和用户服从二维PPP分布.基于此,推导了星地融合无线网络上行覆盖概率关于基站密度、轨道倾角等参数的表达式.实验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并分析了网络设计参数对上行覆盖概率的影响.

    随机几何星地融合无线网络上行覆盖概率

    面向手机直连的星载相控阵:关键技术与未来展望

    焦凌霄李文静童建飞李记锋...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机直连卫星通信传输距离远、链路损耗大的特点,对星载相控阵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手机直连卫星场景的实际需求,概述了不同波束成形架构的优劣,提出了合适的波束成形架构选择策略,探讨了频分双工体制下双频共口径圆极化天线阵设计,阐述了星载相控阵堆叠集成架构和芯片关键工艺技术.给出了在手机直连卫星场景下,星载相控阵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路径.

    手机直连卫星相控阵波束成形天线阵

    手机直连卫星应用发展与挑战

    李思栋李侠宇孙建成康绍莉...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发展迅速,全球主要国家积极推动卫星星座的建设,星地融合网络成为未来6G的重要演进趋势,手机直连卫星也成为终端厂商的产品卖点.归纳了全球手机直连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3种手机直连技术发展路线,分析手机直连卫星所面临的终端芯片一体化、星地融合、星地频率共享等挑战,总结了手机直连业务所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如时频同步技术、随机接入技术、HARQ重传技术、移动性管理技术和星上再生网络架构,并对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的未来趋势进行研判.

    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星地融合

    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的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分析

    刘悦田野赵冬李彦坤...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机直连卫星是低轨(low earth orbiting,LEO)星座系统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概述了手机直连卫星的主要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及业务类型;分析了低轨星座的建设成本、承载能力、运营收入;提出了我国手机直连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应以广覆盖、海量连接为主,而卫星大流量宽带上网应用存在商业闭环的风险;最后探讨了结合应用需求的技术发展建议.

    手机直连卫星低轨星座系统低空经济非地面网络

    低轨通信卫星双向测量差分定位方法

    王鑫洋赵亚飞李锦康彭木根...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非地面网络中,依托低轨通信卫星的星地链路、卫星载荷以及地面终端等资源,实现定位解算,是实现未来6G通感一体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手机直连卫星等场景下,终端设计上往往只与一颗卫星进行通信,探索单星定位方法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针对以往单星连续观测定位精度因子差、时钟同步困难、收敛速度慢等难题,提出了一种低轨星座场景下的双向测量差分定位方法,并基于卫星位置精度因子设计了位置更新策略.利用星地链路,采用单程双向测距方法消除时钟误差,通过时间累计测量、终端随机切换的方式弥补单星观测的空间缺陷,优化了终端定位性能.在仿真场景下,基于SpaceX的卫星轨道参数,对所提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随机切换卫星的方法进行测量,相比于未切换保持单星测量的终端,定位性能提升近100%;联合解算多个时刻观测数据,能够提升精度收敛速度,减小定位误差,在180 s的仿真时间内利用512次观测数据,当终端切换次数为19次时,最优定位精度可达299.5 m.

    低轨通信卫星双向测量单星定位随机切换

    基于发射天线选择的修改转发协作D2D网络的物理层安全

    刘会芝李光球张亚娟叶明珠...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与蜂窝网络共享频谱资源的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协作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网络的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性能,提出了一种D2D发送端采用发射天线选择(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TAS)的修改转发(modify-and-forward,MF)协作D2D-蜂窝网络PLS模型.配备多根发射天线的D2D发送端采用TAS技术,选择使D2D发送端至MF中继节点链路信干噪比最大的天线发送信号;中继采用MF协议将解码得到的合法信息进行修改后再转发,以避免被动窃听者能够解码出此阶段发送的合法信息,从而改善了D2D网络的PLS性能.推导了MF协作D2D网络的安全中断概率、非零安全容量概率和渐近安全中断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并与DF协作D2D网络的PLS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MF协作D2D网络的PLS性能优于DF协作D2D网络,并且增大D2D发送端的发射天线数量,可以增强D2D网络的PLS性能.

    终端直通发射天线选择物理层安全修改转发安全中断概率

    一种基于格的轻量级物联网群签密认证方案

    徐川艾星好王杉杉赵国锋...
    8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时代为物联网高速发展带来了机遇,身份认证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基础.然而在面对量子攻击时,由于物联网节点众多,基于签密的身份认证方案生成节点密钥将消耗大量资源,难以满足物联网低开销的需求.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格的轻量级群签密认证方案.在密钥生成阶段,设计了改进陷门对角矩阵,优化生成密钥所需的原像采样算法,减小了生成大量密钥时所需的整体时间;在身份认证阶段,基于剩余哈希引理和签密性质,在一个逻辑步骤内对消息同时进行签名和加密,提出了低次数的点乘与哈希运算的交互流程,完成组长代替群组成员进行的接入认证.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降低了物联网设备接入时的交互次数,减少了身份认证阶段的计算开销,对比现有方案,签密与解签密的总开销降低了至少7%,同时证明了该方案能在物联网中抵抗量子攻击.

    群组认证抗量子物联网轻量级

    云边端协同下多用户细粒度任务卸载调度策略

    谢满德黄竹芳孙浩
    10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当前处理多用户应用程序效率低下、密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及系统花费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云边端协同下多用户细粒度任务卸载调度方法.该方法联合考虑了时延、能耗和服务器租用成本,先划分应用程序任务并设计子任务优先级,然后提出了多用户子任务调度方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小系统总成本,从而实现最佳卸载决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粒子群和模拟退火二元粒子群等其他方法,分别降低了至少12.28%和7.42%的总成本.

    边缘计算任务卸载云边端协同多用户细粒度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