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器件
东南大学
电子器件

东南大学

孙立涛

双月刊

1005-9490

dzcg-bjb@seu.edu.cn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子器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 Devi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向国内外介绍有关电子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和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双百方针,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电子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本刊主要刊登真空电子学、微波电子学、光电子学、薄膜电子学、电子显示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与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真空物理与技术、表面分析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光源与照明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并涉及电子科学领域里的最新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性能微型RFID阅读器天线的设计与优化

    张亚妮孟成李晨周磊...
    364-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范围和传输性能,设计了工作频率在 13.56 MHz微型标签天线,该天线采用电感耦合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利用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HFSS)设计出了微型射频识别天线的模型并进行了优化仿真,通过参数化扫描方式对天线的结构、介质板厚度、线间距以及线圈的匝数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比较,在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天线阻抗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微型天线在工作频率 13.56 MHz时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其回波损耗值(S11)达到-58.18 dB,且天线的耦合性能优异,理论传输距离可达 30 cm以上.对微型RFID阅读器天线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工作在13 MHz~15 MHz频段上时明显优于同环境、同类型的其他设计方案,实测回波损耗最小值达到-37 dB.其中在工作频率13.56 MHz时的回波损耗约为-27 dB.设计的微型标签天线在物流运输、图书管理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型化RFID无线通讯HFSS

    基于边缘计算的可重构波束控制技术研究

    邬天恺徐弘毅王勇
    37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相控阵软件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和普及,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军事预警探测逐步拓展到气象探测、航空安全、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天地通信中继等等.同时,新方法新体制应用对天线波束形成算法复杂度、数据传输量和波束切换的低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应用要求高效低成本部署,并能够基于软件定义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传统集中式波束控制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需求.波束控制节点部署利用边缘计算理念可实现相控阵天线射频前端的就近波束形成运算与数据处理,有效减小数据传输带宽和降低延时,波束控制平台采用软件可重构体制可适应新兴领域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介绍了相控阵射频前端波束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可重构波束控制技术,采用嵌入式分布化运算处理技术,通过建模仿真与计算,证明该技术可有效改善相控阵天线多通道数据传输压力,提升波束敏捷性,实现功能、孔径可重构,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控阵软件无线电波束控制边缘计算可重构

    高精度导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赵雪莹李玉峰徐嵩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导航接收机测试方案误差较大、可重复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高精度导航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首先,由多体制导航信号源、高性能工控机、程控电源、网络交换机、串口服务器等组成接收机测试系统的硬件平台.其次,利用信号源仿真控制软件控制多体制导航信号源模拟产生特定的导航信号,为高精度导航接收机的测试提供仿真环境;再采用Visual Studio开发了导航终端自动测试与评估软件,提出以排序评定法和均方根评定法作为接收机定位精度的评估准则.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测试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该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对高精度导航接收机性能指标的测试.

    高精度定位导航接收机测试系统多体制导航信号源性能指标

    一种低谐波高效率CRM BOOST PFC变换器

    邓洲刘光军张恒吴思齐...
    384-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解决临界导通模式(CRM)中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半负载时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率(THD)与变换器运行效率之间的性能矛盾问题,在传统谐振时间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部分谐振时间控制方法,分析了部分谐振时间控制法对输入电流THD及变换器运行效率的改进效果;通过适当调整反向谐振时间,并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28032 发出控制信号,决定开关管的开通时刻.最后搭建了一台 400 W单相CRM Boost PFC变换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在有效降低THD值的同时保证变换器的工作效率.

    PFC变换器临界导通模式电流谐波部分谐振时间控制

    一种混合耦合电感和开关电容的高增益变换器

    马子龙曹华
    39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用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更高电压增益,传统的升压式结构常与相同模块级联以产生高的升压系数.针对此方案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耦合电感和开关电容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可在较低的占空比下具有高电压增益;同时具有连续的输入电流、高效率以及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共地特征.详细分析了新拓扑结构的性能,并与其他高增益升压变换器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DC/DC变换器高增益耦合电感开关电容

    基于二次型升压变换器和开关电容的混合式升压方案研究

    张全禹孙培刚卢振生
    397-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混合式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二次型升压变换器、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单元集成.为了减少元件的数量,耦合电感一次侧与二次型升压变换器共用;二次型升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容一分为二,并与开关电容共用.由于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共地特性,则输入电流连续.对所提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进行了推导,并分析其电压应力.结果表明所提逆变器具备高电压增益、低电压应力的特性.最后,搭建了 8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电压增益DC/DC变换器开关电容耦合电感

    不平衡负载下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方法

    董燕丽刘攀赵晓艳
    404-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并网逆变器在不平衡负载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耦合影响状态、关联复杂,导致控制精度不佳、响应慢等问题,提出不平衡负载下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方法.根据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获取并网逆变器功率,对并网逆变器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实行解耦,并通过带比例系数的双闭环功率控制器,完成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控制参数优化,获取比例系数的最优解,进一步提高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解耦后的控制方法在并网逆变器响应功率与给定功率上基本一致,解耦后的功率波动范围降低了 8 kW,功率控制电流和功率波动最小,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不平衡负载并网逆变器遗传算法功率解耦控制双闭环控制器

    基于双闭环控制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控制研究

    黄守宁黄光日
    410-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具有更好的不平衡负载驱动能力,被广泛用于不间断电源等领域.对于这种离网模式下的逆变器而言,通常使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式对输出进行控制.提出一种无需坐标变换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输出三相之间完全解耦.由于准比例谐振(Quasi Proportional Resonance,QPR)控制对交流信号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电压外环采用QPR控制,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实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双闭环控制准比例谐振控制比例控制

    基于AT89C52的交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研究与设计

    刘海军陈重阳杨磊
    415-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医疗、数据存储等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就与不间断电源息息相关.为了满足需要,设计了一款交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由整流电路、蓄电池、逆变电路、静态旁路等部分构成.采用AT89C52 为主控芯片,利用充电器以及蓄电池为UPS提供能量,经过稳压电路为逆变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通过逆变电路为UPS提供稳频稳压的交流电,经过静态旁路为UPS提供不间断的供电切换.最后,对该交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交流UPS不间断电源可以稳定地给负载提供交流电压,且电源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强、体积小、输出精度高,保证了对负载的不间断供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间断电源整流器逆变器

    基于分布式不平衡配电网双方向整定的自适应过流保护方案研究

    陈天英臧谦赵宇皓李铁成...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分布式发电(DG)技术快速发展,DG接入配电网也产生了新问题.由于重合器-熔断器的不协调,可能会降低网络可靠性.为了防止这种可靠性的降低,提出一种保护协调策略,展开理论分析,得出重合器快速和慢速操作修正设置以及熔断器系数的取值,以实现尽量少地使用熔断器的情况下满足保护目的,增加保护装置的协调范围.在IEEE 13 个节点测试系统上模拟出现故障情况时应用该策略,重合器和熔断器能够配合处理故障,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分布式配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过流整定保护重合器-熔断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