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器件
东南大学
电子器件

东南大学

孙立涛

双月刊

1005-9490

dzcg-bjb@seu.edu.cn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子器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 Devi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向国内外介绍有关电子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和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双百方针,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电子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本刊主要刊登真空电子学、微波电子学、光电子学、薄膜电子学、电子显示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与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真空物理与技术、表面分析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光源与照明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并涉及电子科学领域里的最新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AIMS气体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赵东杰游思晴杨玺马廷伟...
    585-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电晕放电离化FAIMS传感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对离化源电晕放电过程及离子注入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找到气流与电场这两个重要因素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观测了保持进入传感器总流量不变(2.5 L/min)的情况下,调节进入电晕放电区气流(0.5 L/min~2.3 L/min)对离子注入量和传感器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区域气流量增大,离子注入数量显著增加,传感器的总体检测效率单调上升,从2.25%提升至12.5%,提升了约5.5倍,但观测到一个新的离子峰——电晕放电中间产物离子峰.在离化区施加周期电场,调节离子从离化源注入.通过电压幅度、占空比等参数调整,在频率为1 Hz,占空比为50%,幅度-50 V时,测量样品的离子峰幅度比无电场状况时提高了70%,并且其优势是在于不干扰电晕区域放电及离子反应过程的情况下提高产物离子的注入与使用效率.

    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率谱电晕放电离子注入气体传感器

    基于柔性基的高灵敏度无损光纤压力传感器

    隋丹丹张会新洪应平崔凯...
    590-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简化光纤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降低制作成本,提出了一种柔性基应变式无损光纤压力传器.将未进行过任何处理的单模光纤嵌入在两片柔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中,制作成"三明治"结构压力传感器.采用光频域反射计(OFDR)技术进行解调,测试传感器在不同压力下的光谱漂移与光纤的微应变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受力面积为2.375 mm2,压力范围0~5 kgf(0~20 MPa)时,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194/kgf,是裸单模光纤的6.47倍,同时压力测量范围提高5倍.在0~2 kgf(0~8 MPa)范围内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线性度.另外进行了分布式压力测试,证实传感器输出响应明显,空间分辨率较高.

    光纤压力传感器单模光纤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底光频域反射计

    LTE MTC射频发射机中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

    肖宁朱祥飞冯景樊祥宁...
    595-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TE MTC蜂窝物联网通信下的应用场景,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TSMC 65 nm CMOS LP工艺设计的AB类线性功率放大器.为达到一定的功率增益要求,采用两级级联结构,包括驱动级和功率级.两级电路均采用差分结构,可以在不提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达到足够的输出功率和线性度,同时还有利于抑制共模噪声,减小寄生参数及键合线电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为了避免晶体管被击穿,同时提高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两级电路均采用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后仿真结果表明,电源电压3.3V情况下,功率放大器在1880 MHz~1920 MHz频段工作稳定,输入反射系数S11<-10 dB,输入匹配良好,输出1 dB压缩点为24.1 dBm,饱和输出功率大于26 dBm,功率增益大于20 dB,输出1 dB压缩点出的功率附加效率25%,峰值效率达到30%.

    LTEMTC线性度CMOS射频功率放大器

    基于枝节加载半波长谐振器的准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设计

    张慧刘元勇
    6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得到较高的带外抑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技术的新颖紧凑型准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设计采用了枝节加载的半波长谐振器,具有电磁耦合谐振结构.谐振结构以交叉方式耦合到输入和输出馈线.由于枝节的存在会产生扰动,所以需要谐振器作为多模设备.此外,枝节引入了两个传输零点,以显著提高滤波器的通带选择性并抑制谐波和杂散.使用标准PCB技术对提出的滤波器进行实际制造和测试.结果显示,滤波器可以产生宽带响应,插入损耗低至0.74 dB,回波损耗大于20 dB,并且带外抑制在2 GHz~4.5 GHz和5.8 GHz~16 GHz范围内大于40 dB.

    准椭圆函数滤波器传输零点交叉型耦合带外抑制性能

    带扩频调制的免滤波脉冲宽度调制器设计与实现

    于泽琦白鸽张春洋田二林...
    607-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免滤波数字D类功放的高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免滤波数字D类功放的扩频调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LFSR)产生的伪随机数列的奇偶性来改变功放输出UPWM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使功放输出信号在PRF及其谐波处的能量更加分散,从而降低EMI.基于该方法,本文设计并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了一个带扩频调制的免滤波脉冲宽度调制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扩频调制方法的免滤波脉冲宽度调制器可使其输出的UPWM信号的带外频谱峰值幅度减小27.3 dB,从而降低输出信号的高频成分幅度,达到降低EMI的目的.

    扩频调制免滤波D类功放均匀采样脉冲宽度调制(UPWM)

    微电容式传感器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

    刘少楠李梅梅孟飞马昂...
    61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电容传感器检测电路是微电容传感器中的关键技术.由于微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很小,电路中的杂散电容对传感器的影响就会非常大,所以微电容测量电路必须具备大动态范围、高测量灵敏度、低噪声、抗杂散性好等性能.因此提出了电桥式交流电容检测电路,首先将转换后的电压信号加载到高频正弦激励信号中,然后通过放大等一系列处理得到输出电压,最后根据待测电容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得到待测电容的容抗.(1)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提出的电桥式交流电容检测电路进行了调试及可行性验证;(2)在设计的基础上对电路进行了实物焊接和调试;(3)利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对一批已调试的微电容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电桥式交流电容检测电路测量的输出电压与理想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基本一致,且该电路能很好地抑制寄生电容的影响,有良好的线性和稳定性.

    微电容传感器电桥式交流检测电路

    基于拉线位移传感器的三维空间动态位移测量

    焦新泉郑高铭贾兴中
    619-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三维空间位移测量设备价格昂贵、精度不高、系统复杂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三只拉线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及系统.测量方法依据三球交会定位原理,以拉线位移传感器出线点为球心、拉线伸出长度为半径画球,最终三球将交于两点,列出方程并利用MATLAB进行方程组的解算;将3个传感器出线点置于三维空间坐标的X,Y,Z轴线上,能大大减少方程组计算量,提高了运算效率;解算出的数据结合Origin数字滤波、平滑曲线、去零位等处理,最终转化为被测物体在空间三维坐标内的相对位移变化量.测试结果表明:此测量方法操作简单直观,价格低廉,在0~100 mm范围内,误差小于2 mm,较好地解决了测量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变化量.

    空间位移测量拉线位移传感器三球交会定位三维坐标数据处理精度与误差

    一种高性能小型化LTCC三工器的设计与研究

    俞浦宁叶强
    624-627,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腔体三工器虽然功率容量大,但体积较大难以实现片上集成的问题,利用LTCC工艺设计了一种高隔离度小型化的三工器.采用的方法是设计3个电路块以解决阻抗匹配的问题.它们同时作为频率选择元件和匹配单元,当其中一个块用作传输通道时,其余两个在公共端提供无限输入阻抗,以防止信号进入三工器的无效部分.这使得构建块能够在输入端子处连接在一起,而无需其他匹配电路,大大简化了集成过程,提高了通道间的隔离度.此三工器在X波段(9.8 GHz~11.8 GHz)抑制达到-23 dB,优于目前常用的2.4G/5G射频芯片所需指标.

    三工器阻抗匹配匹配单元无限输入阻抗

    IIC总线IP核的改进研究

    叶坤涛殷超吉俄木沙朱宝仪...
    628-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IIC总线IP核的可复用性、鲁棒性要求,通过改进IIC总线控制器的组成模块与端口,设计用于SOPC的IIC总线IP核.改进过程中,针对传统IIC总线页写操作存在的数据溢出隐患的问题,对读写模式进行了优化控制,并在保证IIC端口功能完整的前提下提高了端口配置性.改进的IP核进行了软件仿真验证和硬件验证,结果符合预期.研究过程与结果,为提高SOPC设计效率、增加数据传输的鲁棒性提供有益参考.

    IIC总线IP核FPGAVerilog串行端口通信协议联合仿真

    基于GSPN的VoIP网络延时建模与分析

    肖龙董正宏郭进祥
    635-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技术在空管话音通信系统中将取代传统的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实现话音高速、高效、灵活的传输.鉴于目前VoIP技术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问题之一就是端到端延时,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用于VoIP端到端延时的排队模型.首先描述阐述了延时的来源及类型;其次提出了VoIP网络中队列延时的排队模型;最后给出了排队模型在GPSN模型中的数学表达式,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图形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排队模型在VoIP网络端对端的延时分析中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基于IP的语音传输端到端延时广义随机Petri网重试排队系统甚高频M/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