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欧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欧亚经济
欧亚经济

常玢

双月刊

1671-8453

oysc-oys@cass.org.cn

010-64039134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欧亚经济/Journal Russian, Central Asian & East European Market
查看更多>>经济类刊物。能及时了解东欧的市场情况。主要报道俄罗斯、乌克兰、东欧、中亚各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结构、市场行情、涉外经济法规、投资环境及我国同这些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发展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

    焦一强
    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亚大陆长期以来处于世界权力中心位置,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均位于欧亚大陆.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版图发生巨大变化.虽然经历"冷战"后三十余年的转型与发展,但受历史和现实因素交互影响,欧亚大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的发展与治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和严峻.借力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2022年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提出的一项重要议程,这对于丰富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破解欧亚大陆发展困境与难题及共建美好"上合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球发展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塑亚太贸易格局——经济效应与中国策略

    梁江艳金佳业
    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生效将重塑亚太贸易格局,对区域和全球经济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采用WITS-SMART模型,从协定落实程度、行业差异和国别类型3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协定生效对中日韩三国各细分产业的贸易效应、税收效应以及福利效应影响.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效应均得到大幅提升,并显著扩大了中国自 日韩两国的进口贸易规模.中对日贸易效应最显著的部门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对韩是食品和活动物;日对中韩分别是杂项制品(设备零部件和配件)和食品以及活动物;韩对中日分别是食品和活动物以及机械和运输设备.韩国获得的福利效应居于首位,其次为中国和日本;中国的税收损失最大,其次为韩国和日本;中日两国的福利效应主要来源于初级产品进口,税收损失主要发生在工业制成品部门,韩国的福利效应和税收损失均集中在初级产品部门.基于研究结果,该文就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深度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以及动态研判阶段性降税进程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关税减让贸易效应

    俄罗斯"转向东方"以来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动向及前景

    薛锁锁郭晓婷
    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转向东方"以来,出于缓解战略压力、提升政治影响力、拉动经济增长及推动国际秩序多极化等考量,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开展了积极合作.目前,俄罗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却与双方潜力明显不符.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受到一些内部因素、西方制裁及大国在亚太地区地缘竞争的制约.与此同时,双方之间的战略信任、俄罗斯"转向东方"的长期迫切性及区域多边组织间的对接合作也为其持续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带来机遇.总体来看,俄罗斯与东盟国家增进合作有助于俄"转向东方"走深走实以及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影响力的提升.俄罗斯与东盟关系的深化将对中俄两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亚太安全局势复杂化.

    俄罗斯"转向东方"东盟国家"大欧亚伙伴关系"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金融制裁博弈:策略、效果与启示

    朱海华高思宇
    5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克兰危机升级后金融制裁与反制裁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较量的重要战场.参与对俄制裁的各方协同紧密,以推动俄罗斯债务违约、卢布贬值和形成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为主要策略.俄罗斯反制裁的主要策略包括:规制与激励并重以快速稳定国内股票及资本市场;推动卢布锚定天然气和黄金等硬通货以稳定汇率市场;强化俄罗斯与西方资本的利益联结以推高制裁成本;借助伙伴关系规避金融壁垒以拓展国际贸易;推动经济体系"去美元化"以降低整体风险.短期来看,俄罗斯抵抗住了金融制裁的冲击,但长期风险仍较高.西方国家也被制裁反噬,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加速、"逆全球化"形势加剧.中国应加快经济内循环建设,并以政策储备、国际市场刚性需求、多边合作和底线思维拓展反制裁空间.

    俄罗斯金融制裁反制裁乌克兰危机制裁博弈

    乌克兰危机下推进中俄农业深度合作的战略布局

    杨文兰孙如
    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克兰危机使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土面积,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中俄两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分别是需求者与供给者的角色.从两国农业合作的现实看,农产品贸易规模稳步提升,产业合作有序推进,但贸易相互依赖程度较低、市场错位发展、产业合作程度不高.在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断裂风险不断加大,农产品贸易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未来,中俄应围绕"纵链+横链"模式对农业产业合作进行战略布局."纵链"应立足农业,从上游的种子研发、人才培养到中游的种植、养殖等,再到下游的加工、运输,实现全产业链垂直合作,不断拉长产业链,解决农业合作深度问题."横链"应依托农业,融合其他行业形成"农业+"的复合发展模式,解决农业合作的宽度问题.通过搭建"纵链+横链",使中俄农业产业合作走深走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俄罗斯农业合作乌克兰危机

    法蒙关系:外交、经贸与核能合作

    祁治业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65年法国与蒙古国建交后,两国关系经历了"冷战"期间25年的休眠期和"冷战"结束后三十余年的恢复、回暖、升温过程.2023年5月2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蒙并将建立法蒙战略伙伴关系定为近期目标.蒙古国将法国视为自己的"第三邻国"和可靠的合作伙伴,法国企业涉足蒙古国的铀矿产业,2022年已开始试生产铀粉.在蒙古国的投资来源国中,法国位列第九,也是欧洲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访蒙客源国.法蒙双边贸易额有限,而且自1992年以来法国对蒙古国一直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法国企业在蒙古国的铀矿项目推动了两国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法国蒙古国外交关系经贸关系核能合作

    中俄地方"多维链式合作"的内涵阐释与推进路径——以辽宁省与远东联邦区合作为例

    李俊
    10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中俄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是维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但是,当前中俄地方合作不仅受限于本国和全球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受限于俄罗斯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口要素存在短板、市场主体融资难等问题.综合来看,中俄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方面的合作需要加强.该文提出"多维链式合作"概念,并考虑到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向北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在深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方面发挥着关键枢纽和节点作用,以辽宁省和远东联邦区经济合作为例,从以上"五链"系统提出中俄地方"多维链式合作"的思路及建议.

    地方合作中国辽宁省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

    Abstracts

    125-126页

    外文摘要

    127-128页

    《欧亚经济》稿约

    《欧亚经济》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