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吴恩远

双月刊

1671-8461

Oyyj-oys@cass.org.cn

010-64039120 64039118

100007

北京张自忠路3号东院(北京1103信箱)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Journal Russian, Central Asian & East Europe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学术类期刊。栏目有专论、政治、经济、外交、综述、人物志、书刊评介、外论摘编等。英文目次,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06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展主导型减贫合作探析

    杨进张慧聪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落实减贫目标的期限迫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普遍希望建立能够有效维护区域稳定、提高各国发展水平、共享繁荣的减贫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减贫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议程,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对组织框架内重点发展的合作方向进行梳理,使该组织框架下的减贫合作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本文探讨如何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减贫合作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多数成员亟待解决的仍是绝对贫困,迫切需要破解发展不足难题.减贫合作应以发展为主导动力和基本定位,以促进各国发展为中心任务,以改善就业和提升民生福利为重要目标,在减贫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减贫合作的具体实现路径,包括注重经验互鉴、理念对接和战略共识的达成,制定专门的减贫规划或纲领,加大在重点领域对成员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针对弱势群体开展小型民生项目,以及减少制度性约束、降低成员国之间劳动力的迁移成本等,通过合作推动各成员国加快实现减贫目标,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及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减贫减贫合作机制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欧盟经济安全战略及对华影响解析:从"开放性战略自主"到全面"去风险"

    孙彦红
    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于2023年6月发布了首份经济安全战略,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与剖析了该战略,包括其出台背景、政策架构、与之相关的欧盟经济政策理念转变、其落实前景及影响等.总体而言,在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新产业革命兴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当前欧盟深陷风险与竞争力焦虑之中.经济安全战略的出台标志着欧盟内外经济政策的底层逻辑正在由"效率至上"转为"效率与安全并重",在某些领域甚至是"安全至上".该战略遵循"识别风险—去风险"的思路设计了 一套政策架构,体现了欧盟由提出"开放性战略自主"到提出全面"去风险"的过程中其内部主流经济政策理念的变化.当前欧盟正加快推进经济安全战略,但从多方面看,其落实前景及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甚至会因"去风险"而引发"新风险".虽然该战略带有明显的针对中国的意味,但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仍为中欧双方共识,而且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欧盟经济安全战略"去风险"经济干预主义中欧经贸关系

    依赖与摆脱依赖:欧洲能源的宿命——俄欧能源关系视角分析

    方瑞瑞刘贵洲冯连勇
    4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依赖一直是欧洲对外战略的短板.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中心,欧洲能源需求量一直都非常可观.囿于自身油气资源禀赋相对较弱,欧洲与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区域中东、苏联/俄罗斯开展了一个多世纪的能源合作,形成了非对称的依赖关系,并不断萌生摆脱能源依赖这一"宿命"的想法,也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的历程.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后,为扩大天然气市场,不惜制造地缘政治紧张态势.俄乌冲突爆发后,俄欧能源脱钩,双方渐行渐远,欧洲开始重新倚重美国及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然而,对欧洲而言,以下问题值得深思:摆脱俄罗斯是不是就真的摆脱了依赖?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新的依赖?欧洲发展可再生能源所需的关键金属会不会成为欧洲新的对外依赖?欧洲要不要摆脱这些依赖?如何才能真正改变"依赖与摆脱依赖的宿命"?本文通过对欧洲能源问题的系统研究,深度剖析了这几个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当前欧洲的能源困境.由于中国也是能源进口大国,转型进程与欧洲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也借此总结出对中国能源转型的启示.

    欧洲俄罗斯能源依赖能源自主俄欧能源合作

    地位知觉弹性下的俄欧能源安全互动博弈

    李骏陈建宇
    6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家地位的追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对自身安全问题的认知变化,而博弈对手对地位变化的敏感程度取决于双方获取地位的力量对比、社会语境和历史叙事的影响.冷战以来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安全博弈分为三个不同的博弈组合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2004年欧盟创新式策略对俄罗斯仿效式策略阶段,双方在前期消除分歧,在正和博弈逻辑下展开合作,达成能源合作协议,俄罗斯在后期由于地位未如愿得到认可而改变策略;第二阶段是2004~2010年欧盟创新式策略对俄罗斯竞争式策略阶段,俄罗斯通过竞争式策略实现地位伸张进一步强化能源供应链核心地位并化解欧盟扩张规范性权力的招式,欧洲国家在相对知觉钝性被放大的作用下未能及时应对俄的策略,合作在欧盟妥协的条件下形成;第三阶段是2010~2019年的欧盟竞争式策略对俄罗斯竞争式策略阶段,欧盟在获取地位的物质力量方面在单元层面不再具有非对称优势,竞争式地位伸张失败所塑造的败者身份使博弈场域内俄欧地位同时下降,俄欧在负和博弈合作中及时止损.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社会中各主要行为体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谋求是影响能源博弈互动策略的一个基本动力,俄欧双方在连续的安全博弈互动情境以及不同外生条件下会呈现出交替性合作或冲突的行为模式.

    能源安全博弈地位信号知觉弹性身份政治俄罗斯欧盟

    欧盟天然气安全外部治理逻辑与实践成效:以"南部天然气走廊"国家为例

    唐虹汪家桢
    9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外部治理被界定为一种欧盟制度规范的外溢现象,目的是通过制度规范的输出,将现有的、隐藏的外部混乱以一种欧盟内部惯有的制度加以解决,从而降低风险.本文尝试运用欧盟外部治理的理论分析视角,选取俄乌冲突后重要性迅速提升的"南部天然气走廊"国家格鲁吉亚、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剖析欧盟与这些国家的长期合作实践,发现在天然气能源领域,市场规模是欧盟借助市场力量进行对外制度输出的基础和模板,欧盟对"南部天然气走廊"国家采取双边、区域和全球不同层面的合作形式,同时双边、多边和辅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并举、全方位进行范式输出,依靠外部治理谋求自身天然气能源安全.基于欧盟奖励措施实施的规模和速度、规则的确定性、承诺的可信性以及第三方国家采纳欧盟规则所付出的成本规模等现实主义因素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由于宗教、历史文化传统及建立在其上的经济和社会治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欧盟在这几个国家外部治理的成效存在显著差异,局限性凸显.但未来欧盟外部能源治理的基本逻辑不会改变,当遭遇复杂世界里的多元目标对象时,其局限性也难以突破.

    欧盟能源安全外部治理制度规范输出"南部天然气走廊"

    俄乌冲突与俄罗斯的大战略

    梁强
    11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引发激烈争议.从大战略角度看,这次行动是国际格局加速变革下大国权势争夺的必然结果.基于统领性、持久性、全面性三个基本特征的判定,可以确认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确有一项大战略.这一战略侧重行为而非计划或原则,是典型的行动战略.大战略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俄罗斯根本的战略关切、经久的战略文化和基本的战略取向共同塑造而成,是一项贯穿古今的"俄罗斯共识".俄罗斯大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推动世界多极化,与其他强国划分势力范围并维持大国协调,同时保持独特的政治文明,最终使俄罗斯回归世界一流强国地位;其实现方式是通过主动的进攻性战略削弱美国霸权,最重要的手段是运用军事力量.抗击北约东扩是俄罗斯大战略当下任务的集中体现,其武力使用更多体现出一种"不对称战略".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从"混合战"变为常规战后,"不对称战略"迫近极限.基于"目标与手段的平衡"这一实施大战略的基本原则,对俄罗斯来说,政治而非军事上的胜利是俄乌军事冲突最具现实合理性的结局,也是抗击北约东扩大战略意义上的最优解.面对美国霸权,俄罗斯使用武力打破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在冷战后塑造的国际政治叙事,其实施过程及成败对学术界重新讨论国际政治中的武力使用有一定启示.

    俄乌冲突俄罗斯大战略北约东扩进攻性战略不对称战略

    俄乌冲突背景下北约亚太化的联盟理论分析:战略非理性抑或其他

    肖河
    13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这场危机与北约亚太化之间的"伴生"关系也愈发明显,亦即随着冲突的升级和持续,北约亚太化的深度和速度都有所增强.这一"伴生"现象提出了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北约会在一场大规模对俄冲突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就冒着与中国关系交恶的风险在亚太地区扩张联盟.考虑到北约成员中的不少决策者都认识到了这种"战略分散"的风险,它们国内的国际关系理论家中也不乏"区别对待"的提倡者,该现象显得格外"反常".大多数现有研究虽然也不同程度地观察到了该现象,然而在分析中却往往将此现象视为战略上的非理性行为,且很少利用联盟理论,深入剖析危机爆发对相关各方得失计算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对联盟成本概念的更充分理解,全面讨论了美国及其盟国于乌克兰危机前后在北约亚太化问题上的变化,指出危机的爆发减少了美盟国在对华对俄政策配合方面美国可能蒙受的边际损失,也降低了它们对华对俄"区别对待"的可能收益.上述重要变化增强了参与和推动北约亚太化的政策吸引力,使得北约在危机后明显加快了亚太化进程.危机帮助美国部分克服了自身联盟政策上的内在张力,实现了既要求欧洲盟国提供更多安全资源,又试图限制它们战略自主性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危机强化联盟的"意外"结果可能促使美国调整联盟政策,有意识地对中俄采取"合而治之"策略,这尤其需要我们警惕.

    北约亚太化联盟政治美国联盟体系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美俄关系

    Abstracts

    160-166页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投稿须知

    封4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