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杨玉良

双月刊

0427-7104

likexuebao@fudan.edu.cn

021-65642666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复旦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依次为物理辑、数学辑、生命科学辑、化学辑、管理科学辑、材料与技术科学辑,它们主要刊载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它的任务是:主要反映复旦大学自然科学类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也部分收取国内外具有原创性该领域的优秀论文,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和发展复旦大学的科技事业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医科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建立当代中国传统手工纸特性指标的探讨

    刘家真陈秀君杨宏伟
    54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当代传统手工纸与古代传统手工纸存在许多明显差异。目前,大多数当代传统手工纸缺失纸张特性标识,这使得用户难以辨别不同类型和不同厂家的手工纸特性,也无法准确评判其质量。为了有助用户更好地选择和评估当代手工纸,基于对中国、日本、韩国传统手工纸特性的研究,以及参考国际标准、某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关于纸张耐老化性的内容,本文提出了一套当代中国传统手工纸特性鉴别指标。该鉴别指标提供了有关藏品用纸耐老化性和造纸工艺用水洁净度的相关建议。鉴于传统手工纸的独特性和多样化用途,对非藏品用途纸张,建议生产单位公开与使用场景相关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信息;对于藏品用途的纸张,则应满足纸张耐老化性的相关指标,并公开造纸工艺用水的洁净度情况。

    中国传统手工纸纸张特性鉴别指标耐老化性造纸工艺用水

    晚清至民国3件书法裱件的分析研究

    罗雁冰黄怡凡陈昊坤曹玥...
    557-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博物院馆藏3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原装原裱书法作品,因存在不同病害亟待保护修复。本文对三件作品揭取下来的裱件样品,检测及分析进行了包括纸张纤维观察、超景深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结果表明:3件裱件样品中虽然有宣纸和机制纸的使用,但仍以手工竹纸作为主要装裱用纸,以淀粉为粘接材料,以黄檗(又称黄蘖)为黄色染料,施加动物胶等措施仍然沿用了传统装裱技艺。样品年代历经了中国古代手工纸逐渐被机制纸代替的历史时期,其制作工艺、纸张用原材料以及染料的使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与对外交流的一隅。

    裱件书法作品晚清至民国传统手工纸机制纸

    X射线衍射技术在纸张、纸质文物分析和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陈彪朱玥玮谭静黄晓雪...
    567-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X射线衍射(XRD)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在纸张、纸质文物分析和保护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拓展。在纸张、纸质文物分析和保护研究中使用XRD可充分体现其检测时使用所具有的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可行、在检测过程中不会损伤和污染样品等优点。本文对XRD在纸张纤维、填料、涂料、表面颜料检测及其在造纸、纸张鉴定、文物研究与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虽然XRD对分析纸张结构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适用于样品量少且珍贵的纸张、纸质文物,但该技术在测试范围、多组分物质复合衍射图分析、填料成分细致化鉴别等方面还存在局限,可结合其他方法使用,以便得到被检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X射线衍射技术纸张鉴定纸质文物保护分析应用

    两种修复用竹纸的耐久性比较研究

    李谋闰汤书昆
    574-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两种手工竹纸抵抗环境因素作用、保持原有结构与理化性能的能力,研究其耐久性,采取干热加速老化处理,根据ATR-FTIR谱图、抗张性能、湿抗张强度、pH值检测、ISO亮度、超景深三维图像、扫描电镜图像等分析结果,观察老化竹纸显微形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合两种手工竹纸的制作技艺,讨论老化竹纸的理化性能变化和造纸技艺之间的关联性,探讨连四纸修复纸的应用场景。结果显示,干热加速老化过程中,老化竹纸内部O—H、C—H、C—C等基团的红外吸收峰强度逐渐下降,糖苷键的C—O—C键的红外吸收峰强度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抗张性能的差异主要受造纸技艺的影响,连四纸修复纸的优势在于纤维间的结合强度,古法连史纸的优势在于综合性能;干热老化时,两种手工竹纸出现了干角质化的现象,发生塑性变形,限制了纤维润胀;连四纸修复纸为弱酸性纸,古法连史纸为碱性纸,古法连史纸的pH值稳定性更好,主要受CaCO3等组分的影响;羰基增多是竹纸黄化的主要诱因,ISO亮度的差异是由蒸煮剂和漂白处理的不同所致;超景深三维图像显示,连四纸修复纸的纤维间结合强度和纤维纯净度均高于古法连史纸;SEM图像显示,竹纸的纤维孔隙率降低,扁平化、干角质化、板结化等特征凸显,老化后期,长纤维表面毛糙起皮,出现细碎物。

    连四纸修复纸耐久性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一组古藏纸的现代技术分析

    时嘉瞳葛梦帆韩宾陈相龙...
    586-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纸是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手工纸,对古代藏纸开展科技分析,将推动古藏纸的价值认知,为研究古藏纸的工艺演变、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通过显微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获取一组古藏纸的纤维、填料、施胶剂、墨迹成分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此组藏纸采用了瑞香狼毒(Stllera chamaejasme)、白瑞香和桑皮作为造纸纤维;经过了添加填料等处理工艺;纸样上的金色文字是由铜汁书写,银色文字是由银汁书写;3张藏纸上涂的墨汁均是松烟墨制成的。通过此案例研究表明应用综合科技分析方法对古藏纸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各个时期古藏纸特性,助益古代造纸技术的研究及纸质文物的保护。

    古藏纸Py-GC/MS瑞香狼毒桑皮

    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熟宣劣化评价研究初探

    张诺陈潇俐韩宾彭维娜...
    598-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测试不同人工模拟加速老化环境下宣纸样品的力学性能、pH值和热裂解产物,探究了熟宣劣化程度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净皮单宣与熟宣的抗张指数、耐折度、pH值以及主要热裂解产物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样品需要量少、无需前处理,可有效实现对不同老化时间、不同老化方式的熟宣劣化程度的评价。实验中主要热裂解产物中左旋葡萄糖酮产率因随老化时间变化显著而可作为纸张酸化劣化的内在指示指标,湿度因素是影响左旋葡萄糖酮产率也即熟宣劣化的显著环境因素。

    熟宣明矾劣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基于表面显微分析技术的古代纸张纤维组成无损鉴别方法浅述

    杨讴蓼蔺子涵易晓辉
    605-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纸样本纤维组成的分析鉴别是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已有的鉴别方法主要有显微分析法、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纸张表面过去常用于分析古纸加工的特征,无法鉴别纤维的组成。本研究通过调整光学显微镜的照明模式、光照角度,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纸张表面的纤维形态、尺寸、纹理、细胞腔形态以及杂细胞、非细胞类杂质的形态特征,实现了完全无损的古纸样本纤维组成多角度综合鉴别分析,并以3种古纸样品的分析过程为例展示其鉴别过程。

    纸质文物表面显微分析技术纤维组成无损鉴别方法

    基于贝叶经修复用黏接材料的研究

    姚娜吕佳丽郭宏王珊...
    616-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叶经文物修复是世界性难题,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使用的修复材料。本研究主要是对传统黏接剂进行多项性能分析与对比,筛选适合贝叶经修复的黏接剂。利用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对各类传统黏接剂黏度进行分析,初步筛选黏度高的黏接剂,然后用质构仪测试筛选的黏接剂黏性及与贝叶结合的黏附力和剥离强度等性能,同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比表面积测试分析贝叶的孔径,以及用激光粒度仪分析黏接剂的粒径,结合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贝叶形貌结构及与黏接剂结合特征等,结果表明:10%~20%淀粉、2%瓜尔豆、2%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手掌参胶的性能较好,可针对不同病害需求选择适宜黏接剂用于贝叶经修复。另外,检测出贝叶孔径是纳米级,而黏接剂粒径是微米级,使得黏接剂与贝叶的黏接是表面贴合而无渗透,有脱落风险,可进一步研究黏接剂与贝叶结合的牢固性。针对贝叶经文物的典型病害,本文制作模拟病害样品,利用筛选出的黏接剂和云南当代贝叶作为修补材料进行试修复实验。

    贝叶经文物修复黏接剂材料性能黏附力

    樟木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及对中国纸质文物材料颜色的影响研究

    徐文娟周新光裔传臻
    628-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樟木是中国传统纸质文物在包装和展陈方面的常用材料,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是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树龄樟木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环境模拟实验舱法探讨两种不同树龄樟木对纸张载体和颜料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木挥发性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不同树龄樟木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在樟木环境中放置时间延长,颜料颜色变化有增大的趋势,特别是提高环境温度后,在樟木挥发性有机物和高温协同作用下颜料的变色被加剧。鉴于此,樟木类材料不适用于纸质文物的长期保存。

    樟木挥发性有机物纸质文物材料颜色

    胶矾水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马一白闫玥儿
    63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矾水具有加固墨色、改善纸张抗水性和润墨性的作用,在书画创作、装裱与修复领域应用广泛。然而,胶矾水所引起的纸张酸化劣化问题为书画类纸质文物的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深入研究胶矾水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机制,本文以纯纤维素纸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的明胶与明矾溶液,单独或混合施加于纸张表面,经加速老化后,从纸张酸度、还原羰基含量、纤维形貌、色度等方面分析纸张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施胶矾纸张的pH值与还原羰基含量,发现湿热老化条件下,胶矾水中的明矾含量是影响纸张酸化与纤维素降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相同浓度下单独施胶、施矾与混合施胶矾纸张的还原羰基含量,发现明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明矾对纸张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从而减缓了纸张的酸降解速率。由于明胶经湿热老化后会显著变黄,纸张中的明胶含量主导了纸张的色差变化程度。本研究加深了胶矾水对纸张降解作用机制的认识,为纸质文物保护中胶矾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胶矾水纸张降解耐久性纸质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