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落实"三茶统筹"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茶产业人才

    陈加友谢振邦陈英勇郭光侯...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三茶统筹"战略对新质生产力茶产业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方式与不足,探讨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角度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对福建省茶产业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效力,进一步落实了"三茶统筹"战略,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技能大师工作室三茶统筹新质生产力茶产业人才

    潮州凤凰镇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翁少鑫柯琪娜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丛茶产业是凤凰镇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也是潮州市的农业龙头产业。近年来,潮州市凤凰镇在探索现代茶产业发展上确立"茶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取得一定新成效。但总体而言,凤凰镇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茶产业组织化低、茶叶生产规模达极限、茶文旅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高质量茶产业联合体、优化供给侧结构,推进茶叶保健和文化消费转向、扎根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凤凰镇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凤凰单丛茶茶文旅

    铜仁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肖楚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仁是茶叶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辖区内古茶树、野生茶树广为分布,至今还保留有连片古茶树。生态茶产业是铜仁市农业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0。2万hm2,其中投产茶园面积8。88万hm2。铜仁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优势分析:自然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名山效应优势;劣势分析:高质量发展人才缺乏,品牌产品影响力不大、茶文化氛围不浓,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龙头主体不强;机遇分析:茶产业发展布局机遇,国家发展政策,美好生活的需求。铜仁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人才引领发展。品牌引领、市场主导、文化添彩。以抹茶为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强措施"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强标准、严监管,标准化发展;强生态、优环境,绿色发展;强品质、优特色,特色发展;强科技、提智能,创新发展;强龙头、细分工,集群发展。

    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的紧密融合

    李洪全章根红马逸凡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能够在现代育人工作中展现出不容忽视的价值。将茶文化渗透到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工作当中,能够有效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内容,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助力。本文对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融合的重要价值做出了探讨,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做出了论述与分析,并从文化传承创新、融合方式、融合载体、融合机制和实践育人五个方面,对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融合路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茶文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价值融合路径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茶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戢启航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文化观,也是国家事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各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立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传统茶文化展开分析,能够辩证客观地看待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问题,了解茶文化的变化规律,找到茶文化发展的落脚点。为进一步推动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以科学理性为茶文化发展原则,积极探索全新的文化传播路径,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从而为茶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茶文化文化传承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下的茶文化教育

    周裕阳张剑平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1]。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茶文化教育可以成为研究实践观的一个有益途径。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包括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明伦之理享等方面,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茶文化在教育实践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操作、茶文化艺术创作、团队合作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茶文化教育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蔡梦卿付俊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能强化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又能提升文化育人成效,因此近年来此话题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本文运用生物学中寄生、互生和共生的关系,对茶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有方式进行分析。其本质是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课程实现价值统一、理论和实践协调融合。本文借助空间理论视角对茶文化融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研究发现,通过生态校园环境影响、生态育人体系构建、生态价值意识培养三种方式相辅相成,从而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提升。

    茶文化生态文明教育生物学空间理论

    茶树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朱留刚孙君张文锦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树微生物组是指与宿主茶树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按照定殖位置不同可分为根际、叶际和内生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茶树微生物组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树关联性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微生物的分类、分布、生理特征及其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茶树根际、内生与叶际微生物具有多样的促生与生防潜力,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茶树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机制、生态学特征与功能及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茶树微生物组根际微生物内生菌叶际微生物

    一种0℃—5℃低温封闭式冷藏窨花技术

    杨晟旻林夏青张文华王绍杰...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一种0℃—5℃低温封闭式冷藏窨花技术,并就新技术成品茶与传统窨制工艺的成品茶进行成本及品质比对;通过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探讨新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技术用花量少,综合成本低于传统窨制技术,品质无论是在色泽、汤色,还是在香气、滋味上,都优于传统窨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新技术可优化非花卉大面积种植区茶产品的丰富性,促进茶农增收。

    低温封闭式冷藏窨花技术

    福鼎白茶的加工工艺分析

    林章文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鼎白茶由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异的品质而备受茶叶爱好者的追捧。为进一步促进福鼎白茶加工工艺的提升,本文从福鼎白茶的加工过程进行工艺分析,重点分析福鼎白茶加工过程中的鲜叶采摘、开青、萎凋、萎凋后期的并筛、下篾堆积等工艺,以促进福鼎白茶加工技术进一步完善。

    福鼎白茶加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