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邹开煌

月刊

1674-5582

fjjcjyyj@163.com

0591-83712902、83780448

350025

福州市梦山路73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Fujian jichu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道之行 壮阔无垠

    严业安
    4-6页

    高考试题的价值引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范光基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挥棒",高考试题是高考的"风向标".高考试题的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遵循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科学把握立德树人科学内涵,深入挖掘时代主题和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试题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高考语文全国卷关涉"语言规律"的新题开发探讨

    纪荣海
    10-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命题创新的意义,探讨命题创新的依据,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考什么和怎么考两大方面,提出对语言规律的考查,一要以考查语言规律的运用为主,二要注重试题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建议各方协调合作达成共识,明确考查目标、考查要求、考查侧重点等;不设语用模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考查融合在阅读和写作模块进行,不单列.

    高考语文语言规律新题开发

    反套路·深思考:圆锥曲线解答题的策略分岔与素养启示——以2024年高考数学Ⅰ卷为例

    陈燕梅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24 年全国高考数学Ⅰ卷第 16 题为例,深入分析命题视角,借助题目详细解析及多种解法的对比探究,细致考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在多样化解题策略中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培育核心素养及优化备考策略的建议:通过精巧设计的析题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化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能力;强化解题后的深刻反思,引导学生掌握普遍适用的解题原则与方法,同时在尊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实现从应试导向向素养培育的根本性转变.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中考实用类试题情境化命题进展、反思及建议——基于2022-2024年东部部分省市中考语文命题考察

    黄亨容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颁布以来,全国中考命题自觉响应义教新课标提出的"考试命题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要求.通过对 2022 年以来苏州、宁波、上海、扬州等东部沿海省市中考语文试卷考察发现,"实用类"试题的情境化命题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在"日常社会生活情境"创设的成绩最为突出,有的地区也出现"跨学科学习情境"创设成功案例.这表明以"学科素养"为基本对象的考查技术正在取得进步.但高阶思维考查试题不足,跨学科学习情境命题鲜有,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理念为基本依据,本文对解决此类试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必刻意"编造情境"、给"简单情境"试题一席之地、积极探索"复杂情境"试题的命制、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等改进建议.

    语文测试中考实用类试题情境化命题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归因及发展对策

    卢立涛于安琪齐擦毛吉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以来,集团化办学成为促进基础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扩大区域内优质师资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仍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体现在集团内部的实质融合性有待提升,其文化与品牌建设欠缺,优质资源供需失衡等.原因在于,外部的教育行政部门治理能力不足,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内部的发展内驱力不统一以及治理机制不完善.为此,应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树立集团共同愿景,提升各校办学品质;优化内部治理机制,构建有序的运行体系.

    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学校发展

    探索镜面式管理 提升教师学习力

    范和登皮乐平
    27-2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校管理中普遍面临团队欣赏能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采用镜面式管理策略,以成功案例为反思学习的镜面,分为问题导向、名师示范、数据引导三个维度,强调管理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与持续优化.通过"1135"模型的实施,整合问题发现、榜样引导、精确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教师学习力与学校教学质量.

    镜面式管理学习力持续优化

    高中理科课程思政多元化实施路径探索——以福州屏东中学"整合·融合·聚合"实践模式为例

    林水啸李恺方敏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富矿,是高中阶段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目前课程思政相对薄弱的学科地带.基于高中理科课程的共性特点和育人功能,以福州屏东中学为例,探索如何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多节点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多形式开展学科特色活动的实施路径,构建"资源整合·教学融合·活动聚合"课程思政实践模式,以期形成多学科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合力筑牢思政育人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基.

    高中理科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教学融合活动聚合

    "远足修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厦门市五显中学为例

    杨文养叶建聪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悟教育倡导让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社会大熔炉中锻炼学生能力,使教育走出课堂,把书本文字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远足课程是体悟教育的外显形式之一,能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薄弱的问题,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解决德育工作中途径、方法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为此,厦门市五显中学在"远足"创新实践活动方面,有机整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开发"远足修学"校本课程,增强"体悟教育"办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远足修学体悟教育地方资源综合实践

    实现"大单元、大概念"与"单篇经典、文本解读"的双赢

    赖瑞云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大单元、大概念的由来及其对单篇经典读解的影响.介绍了面对大单元的两类态度,尤其是著名学者、特级教师们既坚持单篇基础,又支持探索大单元教学.提出了经典应原汁原味读解、文学不应自外于科学、"1+x模式"大单元构想.

    大单元大概念单篇经典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