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建设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建设科技
福建建设科技

陈振建

双月刊

1006-3943

fjjk@fjjky.com

0591-83714007;87890755

350025

福州市杨桥中路162号省建科院3层

福建建设科技/Journal Fujian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面向经济建设,宣传行业技术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省建设事业的繁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四位一体"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构建路径探索——以泉州市为例

    郭坚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建立健全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空间规划实施依据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传统控规管理问题的基础上,以泉州市为例,提出了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体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和监测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动态监测预警思路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控规实施监督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监测预警泉州市

    从"历史性场所"到"共时性场境"的转换——浅析历史性建筑的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

    张健
    5-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漳州古城重要的国家级文保建筑--比干庙的保护与利用为研究契机,从基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场所条件分析入手,通过漳州地方特有绿色植物"竹"的运用,形塑与时俱进的"共时性场境",对历史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并探讨了其在丰富城市生活、传承地方文化、激发社区商业活力等方面的巨大现实意义与可行性,为漳州古城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践参考.

    历史建筑比干庙适应性改造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森林康养小镇规划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兴田小镇为例

    王国义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养小镇是以健康服务、疗养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近年来,我国康养小镇数量逐渐增多,但本土化特色不足、同质化竞争、地产和商业过度开发、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和组织运营能力偏低等问题突出.本文以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康养小镇项目规划设计为例,从康养小镇自身资源禀赋出发,提出"资源禀赋定桩-差异策略导向-特色空间落位"的发展逻辑与模式,从周边产业资源、自身产业基础、自然限定条件三个层次的逻辑把脉场地特色,提出由劣势转向优势、单一转向多元、银发转向全龄、独立转向链条四大核心导向以及以康养产业为核心、文旅产业为重点、生态农业为支撑的健康产业体系.旨在为同类型康养小镇的规划提供借鉴经验,为康养小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康养小镇特色小镇城市设计

    闽南地区骑楼建筑保护修缮研究

    林峰毅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南地区骑楼建筑是具有地域建筑特色、契合闽南气候特点的商业、住宅建筑形式.建筑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但由于材料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大量骑楼建筑亟待修缮保护.本文系统介绍了闽南地区骑楼建筑保护修缮的成套技术,包括修缮目的、目标、原则、类型,以及查勘与安全评估、修缮材料、修缮设计、修缮施工等具体的实施技术,以更好地指导闽南地区骑楼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骑楼建筑保护修缮

    基于地域视角的超高层建筑标志性塑造——以福州在地实践为例

    李俊峰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超高层建筑在追求标志性的过程中,如何融入地域文化,实现在地性与标志性的和谐统一.文章分析当前超高层建筑在标志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筑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建筑在地性与标志性的内在矛盾,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法归纳解析了基于在地视角的超高层设计手法,同时结合笔者在福州国际人才港和福州华电大厦两个项目中的实践,提出基于在地视角的超高层标志性塑造的方法论.

    超高层标志性建筑在地性建筑符号学

    山地中医医院建筑设计的在地性策略——以屏南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为例

    李旺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日益重视,全国各地的中医医院进入新一轮建设周期.与此同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新区各类型建筑的标准化和趋同化也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如何避免中医医院建筑陷入模式化的趋同设计,成为建筑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屏南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高海拔山区,是我国著名的木拱廊桥之乡.其独特的山地自然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这为地域建筑的在地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本文以屏南县中医医院建筑创作为例,立足当地自然地形、气候条件及地域建筑文化等在地性因素,重点从总体布局、建筑平面及立面造型展开论述,阐述中医医院建筑设计的在地性策略.

    自然地形气候条件地域建筑文化中医医院建筑在地性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模式的在地实践

    郑嘉贤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存,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30条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位列其中.2023年,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已达到1200余片,确定历史建筑6.35万处.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通过何种模式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以期更好地平衡"保"与"用"关系,本文以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历史背景、现状特征以及活化利用的具体措施与模式,深入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价值及其活化利用策略,旨在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永续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模式持续发展文化传承

    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园林式医院设计探究——以天福医院为例

    王连辉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医疗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医院的建设在就医环境、空间、服务流程等方面更加追求人性化、舒适化和生态化,因此在医院的设计中要着力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空间组织和医疗环境设计上,力争为就医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疗愈空间,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本文以天福医院为例,从总体布局、建筑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医院设计的积极影响,从物理环境到心理环境设计均重点突出医院的人文性.

    人性化人文关怀疗愈空间园林式医院

    借景与融景的设计方法探索——以闽侯职专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

    魏昌斌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闽侯职专新校区规划为例,探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设计通过"借景和融景"的传统手法,因地制宜将滨水景观纳入校园,建筑群采用半开放式布局,井营造多层次的景观平台、屋顶花园和绿化庭院等空间,打造依水而建的当代职专校园;设计让建筑群有机融入环境,成为荆溪河畔美丽的风景,从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可为同类型的校园建筑提供设计参考.

    借景与融景利用场地资源营造开放空间

    老宅新生——鼓浪屿老房子改造设计研究

    林恬韵
    34-3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如何充分融合人文、历史、科学、经济等多个因素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真正激发城市活力是当今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此次对鼓浪屿一处老宅的改造实践从文脉、法规、个人需求和经济利益等各个角度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并将成果一一体现在了设计之中,以此为例展示改造历史街区内老建筑的策略以及如何处理复杂现实条件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更新的设计者们提供启发和建议.

    老宅更新一体化空间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