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建设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建设科技
福建建设科技

陈振建

双月刊

1006-3943

fjjk@fjjky.com

0591-83714007;87890755

350025

福州市杨桥中路162号省建科院3层

福建建设科技/Journal Fujian Constru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面向经济建设,宣传行业技术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省建设事业的繁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屈曲约束支撑在空旷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谢智彬商昊江刘海兴李丙明...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曲约束支撑简称BRB,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大量应用于新建建筑中,在国内外多次地震中被证明防震减灾效果显著.加固改造工程相比新建工程有更多的制约条件,为在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中达到经济、可行的目的,近年来在加固改造工程中,屈曲约束支撑等减震构件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以厦门某剧场的加固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增设屈曲约束支撑前后的结构形态对比,探讨屈曲支撑在空旷建筑加固改造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屈曲约束支撑减震加固

    基于改进时间反转法的叠合板叠合面缺陷检测研究

    周建河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叠合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会产生叠合面处脱空、裂纹等缺陷从而导致构件整体可靠性降低,影响建筑主体安全性能.本文基于Lamb波的改进时间反转法,将其应用于叠合板的叠合面缺陷检测研究,分析了该方法在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模型的适用性.首先确定了模型的运行条件并根据缺陷模型运行情况,提出了有效信号的提取方法及损伤指标,进而,通过设置不同深度的缺陷工况并对聚焦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由此识别构件的损伤程度.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损伤指标与预设缺陷深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且该方法的应用将能够准确识别叠合板叠合面缺陷位置及程度,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无损检测Lamb波叠合板叠合面缺陷改进时间反转法

    富水深厚砂层基坑渗漏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陈振兴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水深厚砂层基坑因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容易存在基坑渗漏问题,严重时甚至引发工程灾害事故.本文以某富水深厚砂层基坑为研究对象,总结现状基坑渗漏破坏特点,深入分析其渗漏原因,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渗漏预防措施、应急堵漏措施及加固处理措施.研究可为类似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基坑渗漏防治提供借鉴.

    富水深厚砂层基坑止水帷幕渗漏渗漏原因防治措施

    软土地层高压喷射注浆挤压效应研究

    钟贵荣
    52-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喷射注浆在软土地层中会产生显著的挤压效应,控制和利用高压喷射注浆挤压效应有重要意义.引用高压喷射挤压效应圆孔扩张分析模型,提出面积置换率暂估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两个现场试验案例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验证理论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软土地层高压喷射注浆挤压效应发展变化规律.模型计算与现场实测所揭示的挤压效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随着与高压喷射中心点水平距离的增加土层径向位移、超孔隙水压力及土层应力均逐渐减小,减小速率呈由大变小的状态.研究还表明挤压效应的影响距离与地层性质和面积置换率有关,土层饱和度的提升会提高挤压效应超孔隙水压力在总应力中的占比,提出了高压喷射注浆挤压效应控制和利用措施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软土地层高压喷射注浆挤压效应圆孔扩张模型超孔隙水压

    深基坑临近地铁区间开挖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

    叶培锋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障既有运营隧道安全,临近地铁区间隧道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影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在合理范围.本文以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区间的影响为目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各项实际监测结果,评估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及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约12mm及4mm,均满足设计要求.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位于一条直线,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最大水平位移稳定于基坑深度三分之二的位置.通过增加止水帷幕效果,充分利用结构间土层进行缓冲,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减少10%.

    隧道深基坑开挖数值模拟监测

    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拆除围堰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林淑玲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角,以福建闽江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围堰拆除为案例,梳理一项适用性广、实操性易、指导性强的围堰拆除施工技术,重点分析围堰拆除施工总体布置、拆除工艺、围堰边坡稳定性、爆破拆除参数等,从施工技术、质量及安全三方面相应制定围堰拆除施工的控制措施,供类似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拆除施工指导.

    围堰拆除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水利水电工程

    聚合物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路俊杰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厂拌热再生技术是一种用于高效回收沥青混合料(RAP)的新型技术.使用再生材料的关键挑战在于恢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性能.为提高热再生沥青路面的性能并增加旧料的循环利用率,本研究采用SBS改性沥青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改性.首先,根据不同的沥青类型和旧料掺量,制备了四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其次,通过室内试验对这些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相比,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抗剪切性和抗变形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升,其低温抗裂性能、水稳性和疲劳性能有所降低.采用SBS改性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未改性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一步研究发现,当RAP掺量达到30%时,SBS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仍然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这一发现为SBS改性沥青在热再生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道路工程热再生聚合物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改性陶瓷粉和陶瓷抛光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周丽云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通过机械改性的方式获得的陶瓷粉与多种陶瓷抛光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方式处理的陶瓷粉与陶瓷抛光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机械球磨改性作用下,陶瓷粉具有比水泥更大的比表面积,表面活性增加,可以充分发挥掺合料的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陶瓷粉球磨时间达到120min时,其活性指数达到84%,作用效果优于普通粉煤灰.当改性陶瓷粉的掺量达到20%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因此改性陶瓷粉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控制在20%以内.另外成分以硅质为主且经过煅烧的陶瓷抛光粉无需改性,可直接在混凝土中使用,可提高其力学性能.

    陶瓷粉陶瓷抛光粉机械改性混凝土性能

    机制砂尾粉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林小青
    72-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机制砂尾粉部分替代胶凝材料制备出不同密度等级的泡沫混凝土,研究机制砂尾粉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制砂尾粉掺量为10%时,A03、A10等级泡沫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 66.7%、10.7%,A06等级泡沫混凝土在掺量为5%时,28d抗压强度提高10.5%;随着机制砂粉掺量的变化,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当掺量为20%时,A03、A06、A10等级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分别下降了 18.2%、7.4%、6.9%.

    机制砂粉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导热系数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胶粉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研究

    陈伟华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沥青十二分子模型和丁苯橡胶(SBR)分子模型,建立了基质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自愈合模型,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沥青自愈合过程中沥青分子的运动规律和扩散行为.从密度、扩散系数、内聚能密度和相对浓度多个指标评价了沥青分子和胶粉改性沥青模型的自愈合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胶粉改性沥青自愈合模型的密度达到稳定的时间早于基质沥青.两个模型自愈合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各温度条件下,胶粉改性沥青整体扩散系数较大,说明胶粉的添加能显著增大沥青的扩散系数,自愈合性能较基质沥青更好.从相对浓度的变化来看,沥青的自愈合可以分为扩散、接触、相互融合三个阶段,胶粉改性沥青模型的相对浓度数值趋近为1的时间早于基质沥青自愈合模型.该计算结果与密度、均方位移具有一致性,都说明胶粉改性沥青自愈合效果好于基质沥青.

    分子动力学沥青胶粉改性沥青扩散系数自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