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林业科技

福建省林学会、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建民

季刊

1002-7351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0591-87911427

350012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福建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福建林业科技》创刊于文革期间的1974年,是由当时的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林业局科技站创办的;到1976年,主办单位更名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创刊初期的《福建林业科技》为内部资料,不定期出版。1987年,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把主办单位变更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与福建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主办单位。1988年,第一主办单位又变更为福建省林学会,并申请获得闽出刊特许证,同时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一届编委会。1989年8月经国家科委核准,取得正式创刊批文;1990年6月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取得国内统一刊号(CN号);1991年6月取得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1992年编委会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二届编委会;1998年编委会再次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三届编委会;2012年1月换届成立了《福建林业科技》第四届编委会。 《福建林业科技》始终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始终秉承“促进科技进步、推广技术成果、发现培育人才”的办刊宗旨,始终遵循“优稿优选、公正平等”的组稿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正确执行国家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严格遵守《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标点符号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有关国家标准。创刊38年来,在历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几代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现已编辑出版期刊158期,刊登科技论文4060篇,其中1999年以来(13年)共编辑出版60期,刊登科技论文2462篇,为我国林业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刊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被国内多家数据库和网站收录。1996年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再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2006年荣获首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7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9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2011年荣获福建省科协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2011年又一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林业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1996年和2004年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本刊主要刊载与林业有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技术开发等文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工作者和林农果农必不可少的科技参考资料。 本刊为季刊,A4开本,页码180,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35—1136/S、ISSN1002—7351,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60.00元。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34—34。也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欢迎社会各界来我刊宣传产品、展示形象。 编辑部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邮政编码:350012 联系电话:(0591)87911427 联系人:蒋家淡 开户银行:农行福州市晋安新店分理处 开户名称:福建林业科技编辑部 银行账号:13-135301040002107 电子邮箱: 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 本刊(1); (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角梅组培苗移栽炼苗试验

    陈宜木张万旗钟颖颖周群...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三角梅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以'中闽1号'三角梅组培生根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炼苗时间、杀菌剂浓度、基质、生根液浓度对三角梅组培苗移植移栽成活率、新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炼苗时间、杀菌剂浓度、基质和生根液浓度对三角梅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和新叶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三角梅组培苗'中闽1号'移栽的最佳处理组合为:三角梅组培苗移栽前进行强光闭瓶炼苗10 d,出瓶后清洗干净培养基、蘸ABT 1000倍液后栽植于泥炭土:椰糠=4:1的栽培基质中,管护期间每隔20 d喷洒1次1500倍液的异菌脲杀菌剂.研究结果可为三角梅组培苗工厂化育苗及移栽抚育管理提供参考.

    三角梅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交趾黄檀家系采穗圃生长比较

    张春吴培衍陈文琴郑俊强...
    116-11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交趾黄檀家系在采穗圃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苗圃对21个交趾黄檀家系采穗圃母株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插穗产量最大的为21号家系,穗条产量达39.42条,比家系平均值高81.24%;交趾黄檀不同家系在主干地径、插穗产量、平均萌芽条数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插穗产量与主干地径、主干树高、萌芽条数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萌芽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采取熵权TOPSIS法,初步选出在采穗圃表现生长快、萌芽能力强、穗条产量高的4个家系(21、16、1、10号).

    交趾黄檀采穗圃生长量穗条产量

    不同处理方式对囊托羊蹄甲扦插繁殖的影响

    唐庆李冰唐忠国李进华...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2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花卉所苗圃,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枝条形状(A)、根啸生根粉浓度(B)和浸泡时间(C)3个因素,3个水平,研究各因素水平对囊托羊蹄甲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生根率、平均根长、抽芽数与新芽长影响的主次水平为A>C>B,对单株主根数量、根系效果指数影响的主次水平为A>B>C,对根粗影响的主次水平为C>B>A,表明除了在根粗指标中因素C占主导因子之外,因素A在其它指标中均占主导因子.细圆柱形插穗的生根率、根系数量、抽芽数、芽高度和根系效果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其它枝条形状,其根系效果指数最高(2.53);生根剂10 g·L-1的根系数量、抽芽数、根系效果指数显著高于其它浓度,其根系效果指数最高(2.30);浸泡15 min的各项指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浸泡45 min,其根系效果指数最高(2.08).综合结果表明,囊托羊蹄甲扦插,采用细圆柱形插穗、根啸生根粉10 g·L-1浸泡15 min为宜.

    囊托羊蹄甲扦插繁殖根系效果指数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枳椇果柄可食性的选优

    钱永平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9年起,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闽西北3市13县的35株适口性较好的枳棋的成熟果柄,通过检测色泽、甜味、单果重和感官评价质感、涩味、风味等共6个指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35株枳椇果柄的可食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枳椇果柄的选优技术确实可行;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SW2、JO9、JN17、JL25、JL26、WY30为优株,SW1、SW3、SC7、JL27为较优良株,可作为优树母树加以保护,并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加以扩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枳棋果柄可食性模糊综合评价

    广西南宁市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韦广绥刘欣黄舒琪覃琪...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南宁市维管植物资源的本底资料,于2021年3月—2022年6月,采用实地调查法及样线法对南宁市各县区维管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共有维管植物2512种(含栽培种),隶属231科893属.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2科106属278种,裸子植物7科12属25种,被子植物182科775属2209种.优势科为菊科(Asteraceae)、蝶形花科(Fabaceae)、禾本科(Gramineae);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维管植物科的区系类型热带成分占71.28%,属的区系类型热带成分占74.70%,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兼具温带分布性质.综合结果表明,南宁市维管植物物种丰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较多,呈现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

    维管植物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