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双月刊

1671-5470

jfau@fiau.edu.cn

0591-83744237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始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

    赵月梅杨贵清徐其碧尹鑫...
    79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odonW1.4.2和CUSP在线程序,系统分析了50条建始槭叶绿体基因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建始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碱基组成呈GC3<GC2<GC1,说明其密码子偏爱以A、T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为37.96~56.37,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SCU)>1的密码子有30个,除UUG外,其余都以A、U结尾,以上说明其密码子使用偏性不强,且偏爱以A、U结尾.中性绘图分析显示,GC12和GC3相关系数为0.0132,相关性不显著;ENC-plot分析显示有64%的基因分布在-0.05~0.05区间外;PR2-plot分析显示碱基在密码子上的使用频率呈C>G、T>A的分布趋势;筛选出最优密码子16个.综上所述,建始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建始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最优密码子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饶秋华刘洋黎露张志灯...
    800-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引起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某养殖场内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致病原,本研究从患白点病大黄鱼肝脏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优势菌DGZ5.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18种毒力基因检测、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以及对3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结果显示,DGZ5菌株为杀香鱼假单胞菌.DGZ5菌株携带ompA、sigX、flgM、secY和编号为EPB94769.1的5种毒力基因,对体长为10~15 cm的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8.07×106 cfu·mL-1.其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和新霉素等12种抗生素药物敏感.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患病大黄鱼的肝脏和肾脏发生了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为由该菌引起的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假单胞菌致病性

    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对小鼠肠道肠球菌耐药性的影响

    徐传芳宋辉辉林永豪苏悦...
    809-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在饲料中添加氧化锌(ZnO)和纳米氧化锌(ZnO NPs)对小鼠肠道肠球菌耐药性的影响,本研究将试验小鼠分为A(对照组)、B、C组,A组饲料不做处理,B组饲料添加500 mg·kg-1 ZnO NPs,C组饲料添加1600 mg·kg-1 ZnO,在饲喂25、30和50 d时采集小鼠粪便进行肠球菌的分离鉴定,测定肠球菌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检出率和基因突变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ZnO和ZnO NPs可逐步提高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等抗生素药物的耐受性,逐步提高erm(A)、erm(B)、tet(L)和tet(M)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两株环丙沙星耐药肠球菌出现gyrA和parC基因的单点突变.综上,高锌饲喂会提高小鼠肠道肠球菌的耐药性.

    氧化锌纳米氧化锌肠球菌耐药性耐药基因

    福州地区宠物犬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调查

    邓翔文郑婷婷陈璐王梦竹...
    815-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福建农林大学校宠物医院采集健康和患病犬肛拭子50份(健康犬23份、患病犬27份),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并采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管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分离的50株宠物犬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最高(86%),其次是四环素(50%)、庆大霉素(30%)、环丙沙星(28%)、卡那霉素(26%)、头孢噻呋(24%)、阿奇霉素(16%)、头孢他啶(14%)、阿米卡星(4%)、多黏菌素E(4%);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以blaTEM为主(检出率24%),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以tet(A)为主(检出率28%),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则以qnrS(检出率18%)、qnrB(检出率14%)、oqxA(检出率14%)较为流行.综上,福州地区宠物犬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严峻,且携带多种重要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宠物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

    宠物犬大肠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

    毛果杨接种双色蜡蘑培养外生菌根的方法及其对毛果杨生长的影响

    马嘉楠杨颖丽
    82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菌组培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幼苗为宿主植物,以无菌石英砂为基质,接种纯培养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发现毛果杨幼苗与外生菌根真菌双色蜡蘑在无菌环境中形成了明显的外生菌根结构,在毛果杨—双色蜡蘑共聚焦显微镜横切片中观察到典型的哈氏网.此外,相较于不接种双色蜡蘑、添加培养液的毛果杨幼苗,接种了双色蜡蘑的毛果杨幼苗的株高增长,鲜重显著增加.说明外生菌根真菌双色蜡蘑能促进毛果杨幼苗的生长.

    外生菌根真菌杨树哈氏网无菌培养菌根共生外生菌根切片

    地衣芽孢杆菌-角蛋白酶联合降解羽毛体系的优化及产物应用

    张宝玉彭政张娟李江华...
    827-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羽毛降解率,本研究拟开发一种重组角蛋白酶KerZ1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BE11-1联合降解羽毛的体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B.licheniformis BBE11-1培养体系及其与角蛋白酶KerZ1的复配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水解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在温度40℃、pH 10、角蛋白酶活性50 kU·mL-1、B.licheniformis BBE11-1接种量10%的条件下水解36 h,100 g·L-1鸭毛的降解率达74.0%,分别较KerZ1和B.licheniformis BBE11-1单独降解提高了18.0%和15.0%,且水解液中总氨基酸含量为7472.33 mg·L-1;在温度40℃、pH 10、角蛋白酶活性30 kU·mL-1、B.licheniformis BBE11-1接种量8%的条件下水解32 h,100 g·L-1鸡毛的降解率为64.0%,分别比KerZ1和B.licheniformis BBE11-1单独降解提高了29.0%和28.5%,水解液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589.67 mg·L-1.另外,将水解液添加到培养基中可以显著提高菌株WB600-pP43NMK-ker的菌体密度和角蛋白酶活性.因此,B.licheniformis BBE11-1和角蛋白酶KerZ1联合可以高效降解羽毛,且羽毛水解液在微生物培养中极具应用潜力.

    废弃羽毛地衣芽孢杆菌角蛋白酶协同作用降解率氨基酸

    复合乳酸菌发酵红茶汤香气成分及活性因子变化规律

    陈清爱林湘旋陈驰韩金志...
    835-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新的香气与滋味,且可产生多种益生活性因子等.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作为复合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单糖、挥发性香气成分、游离氨基酸、有机酸、γ-氨基酸丁酸(GABA)、茶多酚、L-茶氨酸和咖啡因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和木糖等是复合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在不同发酵阶段茶汤中香气成分的丰度均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呈差异性变化,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多样性在发酵72 h达最大值;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在不同发酵阶段呈动态变化,对于改善茶汤滋味起重要作用;茶汤中GABA和L-茶氨酸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但茶多酚含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咖啡因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本研究分析了复合乳酸菌发酵红茶汤香气成分和活性因子在不同发酵阶段的变化规律,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功能性研究提供参考.

    复合乳酸菌红茶汤香气成分活性因子变化规律

    ST-1固化剂对崩岗洪积固化泥沙抗剪特性的影响

    黎造宇罗泉达朱昱姚友植...
    84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T-1固化剂对典型崩岗洪积泥沙进行固化,通过击实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分析ST-1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与固化泥沙抗剪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化泥沙的最优含水率为12.83 g·kg-1,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为1.88 g·cm-3;固化泥沙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土样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抗剪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围压为200 kPa时抗剪强度最大,达到3707 kPa;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黏聚力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第14天黏聚力达到最大值,为381 kPa,内摩擦角整体也呈现增大趋势,最大值可达53°;随着ST-1浓度的增大固化土黏聚力增大,但内摩擦角变化不明显.因此修筑拦砂坝时可适当增加围压,并且养护龄期选择7~14 d,固化剂浓度选择0.03%,以达到较高强度.

    崩岗洪积泥沙ST-1固化剂击实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养护龄期

    基于离散元法的水田刀片抛浆运动分析与试验

    陈重成任金波万家明郑书河...
    850-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水田制浆刀片侧抛效果差的现状,根据南方水田的土壤参数,采用EDEM离散元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建立土壤—水—刀片耦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以刀片旋转速度、刀片工作幅宽、刀具作业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抛浆距离与抛浆质量为目标开展Box-Benhnken design(BBD)中心组合试验,结果表明:(1)刀片工作幅宽、刀具作业高度、旋转速度对抛浆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刀具作业高度与抛浆质量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刀片工作幅宽与旋转速度对抛浆距离有极显著影响,刀具高度对抛浆距离影响显著,且三因素与抛浆距离均呈正相关.(2)仿真试验表明水田刀片最优工作参数为:工作幅宽54.03 mm,刀片高度0.212 mm,旋转速度242.199 r·min-1,此时抛浆质量为13.618 kg,抛浆距离为277.97 mm.(3)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作参数下的试验抛浆质量为12.399 kg,抛浆距离为241.56 mm,台架与仿真试验的抛浆质量最大误差为9.48%,抛浆距离最大误差为13.10%.表明使用离散元仿真法模拟水田刀片抛浆过程具有可行性,使用质量加权平均法计算抛浆距离较为准确可靠.

    EDEM仿真离散元水田制浆运动分析参数优化

    基于优化SVM和BP神经网络检测双孢蘑菇早期病害

    黄亮魏萱陈子涵温志强...
    857-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化模型等算法实现了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检测与双孢蘑菇的病害判别.首先各采集200个健康、染病双孢蘑菇在全波段(450~1000 nm)上的高光谱数据及其PPO值.采用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提取对PPO值敏感的特征波段,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PA-PLSR模型(RP=0.917)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次采用逐步回归法对SPA提取的特征波长逐步引入与疣孢霉病相关的特征信息,再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所引入的特征信息与染病情况的相关性,最终优选出12个特征波长.对比了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SVM、粒子群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VM,PSO-SVM)和BP神经网络4种模型对双孢蘑菇染病判别的结果,其中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为14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模效果最好,预测集总体判别率为94.737%.本研究建立的判别模型能够有效判别双孢蘑菇早期疣孢霉病.

    双孢蘑菇BP神经网络高光谱成像技术逐步回归PSO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