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0个玉米ZmbZIP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贾利强吴洪梅曾科美龙金云...
    1255-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10个玉米ZmbZIP基因应答逆境胁迫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bZIP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或者抵御各类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等提供科学数据.[方法]设置200 mmol·L−1的NaCl溶液、20%PEG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4℃低温和硝态氮或铵态氮缺乏胁迫试验,选取10个ZmbZIP基因,探测其应答响应表达模式.[结果]进化分析结果揭示10个ZmbZIP可以细分为5个亚组,其保守区域分布在碱性结构域和亮氨酸拉链结构域等部分.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0个ZmbZIP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预示着在玉米生长进程中的不同功能.人为模拟盐、干旱、低温和氮缺乏胁迫等逆境,结果表明不同的胁迫处理下10个ZmbZIP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示着在应对逆境胁迫途径中广泛的作用.[结论]10个ZmbZIP基因在玉米扬花期不同组织中,以及应答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不同,预示着ZmbZIP基因广泛参与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逆境胁迫响应调控途径.

    bZIP基因逆境胁迫表达模式玉米

    不同采收期褐苞薯蓣品质变化规律

    张武君陈菁瑛刘保财赵云青...
    1264-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褐苞薯蓣块茎主要品质的变化,为褐苞薯蓣最适采收期的确定奠定基础.[方法]以宁化特色褐苞薯蓣地方品种为材料,于2020年10月20日至翌年5月5日对其块茎进行9个批次的采收,测定其折干率、蛋白质、淀粉、氨基酸、可溶性糖、蔗糖、粗多糖、尿囊素、总酚等9个品质指标,并采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0月20日块茎生物量积累基本完成时采收,可溶性糖、蔗糖、粗多糖含量较高,分别可达5.69%、5.29%和2.73%,口感较佳,但总酚含量较高,较适合鲜食.2020年12月5日左右茎叶基本枯萎时及翌年3月15日块茎休眠解除至4月10日刚发芽期间采收,折干率为33.84%~35.50%,且淀粉、蛋白质、尿囊素、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分别可达73.14%~78.12%、6.33%~6.51%、3.95~4.29 mg·g−1、48.5~50.8 mg·g−1、15.0~15.5 mg·g−1和18.9~20.2 mg·g−1,并且2021年3月15日至4月10日采收的多糖含量高于2.92%,表明以上两个时期采收品质较高且不易折断.2020年11月10日左右以及12月底至翌年3月初采收的块茎的折干率高于36%,采收易折断,但折断块茎可烘干加工.2020年4月10日至5月5日采收,块茎长出新生嫩茎,营养及外观品质下降,总酚含量上升,且影响下茬种植安排,因此不适合采收.[结论]褐苞薯蓣块茎在生物量积累基本完成至翌年开始发芽期间均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利用偏好进行采收.若综合考虑产量、采收折断率、采后褐变、外观及营养品质及茬口安排,最适采收期为茎叶大部分枯萎到完全枯萎期间,以及翌年块茎休眠解除至刚开始发芽期间.

    褐苞薯蓣采收期品质变化规律

    基于高光谱的油菜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比较

    王克晓周蕊李波欧毅...
    1272-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基于高光谱参数的油菜叶片SPAD值估算模型效果.[方法]在分析光谱反射特征和光谱参数与SPAD值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光谱特征参数优选并构建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传统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DNN)等模型对叶片样本叶绿素SPAD值进行估测.[结果]①叶片原始光谱与叶片SPAD值在425~495 nm的蓝波、665~680 nm的红波区域呈现微弱正相关,与红边波段均呈现负相关,并在510~650 nm的绿、黄波段和690~735 nm的红边波段显著负相关;②与叶片SPAD值显著线性相关的SDb与SDy、CARI与MCARI、CI与NDVI705等三组光谱特征的组内参数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而且有助于提高SPAD模型预测精度;③基于高光谱参数的深度学习DNN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3,RPD为3.92,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SVR模型次之,PLSR和BPNN模型效果一般.[结论]油菜叶片光谱参数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估计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深度学习算法在油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估测方面具有更好的估测能力.

    高光谱叶绿素机器学习油菜

    微量元素对远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刘佳伊文博高志忠赵婉清...
    1280-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微量元素在远志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铁(Fe)、锰(Mn)、硼(B)、钼(Mo)4种微量元素,每个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远志种子,观察萌发过程,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基础,结合根的长度、鲜重、幼苗所含脯氨酸、可溶性总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7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远志种子萌发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铁元素处理后,0~4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除脯氨酸外的指标均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高于40 mg·L−1后,指标快速下降.锰元素处理后,0~15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除脯氨酸外的指标逐渐升高,除CAT酶活力外,均高于对照;超过150 mg·L−1后,指标下降.铁和锰处理后的远志种子,在整个质量浓度的试验范围内,脯氨酸含量一直增加.硼处理后,0~1.5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鲜重指标分别随着质量浓度升高逐渐增大,1.0 mg·L−1时达到最大值,高于对照;1.5 mg·L−1时,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含量、SOD、POD、CAT指标达到最大值,除脯氨酸外,均高于对照.Mo处理后,0~4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各指标逐渐升高,除脯氨酸和SOD酶活力指标外,均高于对照;高于该质量浓度范围后,指标降低.[结论]四种微量元素低质量浓度时对远志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时对其产生抑制.其中40 mg·L−1 Fe、150 mg·L−1 Mn、1.0~1.5 mg·L−1 B、40 mg·L−1 Mo处理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微量元素远志种子萌发种子生长

    菜薹和芥蓝种间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吕凤仙李崇娟杨鼎胡靖锋...
    1288-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适合菜薹和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实验方案.[方法]以菜薹(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对种间杂种进行人工胚挽救培养,设置8种不同成分的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增殖培养基,9种不同成分生根培养基.[结果]ERM4(MS+6-BA 0.5 mg·L−1+NAA 0.5 mg·L−1+KT 1.0 mg·L−1+AC 1.0 g·L−1)出胚率达26.32%,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第12天取材,出胚率达26.32%,为最适宜取材时间;DM1(MS+6-BA 0.9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增殖系数最大,为5.37,为最佳增殖培养基;RM4-2(1/2MS+IBA0.5 mg·L−1)培养基生根率为37.21%,平均生根时间为8.33 d,生根最快,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菜薹与芥蓝种间杂交,于授粉后12 d取材,胚珠接种在ERM4培养基上,出胚后接种在DM1培养基上增殖,在RM4-2培养基上生根,能够显著提高种间杂种的获得率.

    菜薹芥蓝种间杂交胚挽救增殖不定根诱导

    不同钙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鑫铭陈婷雷龑
    1295-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钙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年生避雨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以叶面、果穗喷施及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2种方式,分别施用1500倍糖醇钙和800倍硝酸钙2种不同的钙肥,测定巨峰葡萄成熟过程中的果皮着色、不同部位钙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质、总糖、总酸含量及果粒硬度等指标.[结果]钙肥施用对提升巨峰葡萄外观着色、内在品质及不同部位钙含量等均起到一定作用.不同处理间以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糖醇钙肥处理果皮着色较深;糖酸比值44.63;总酚、花色苷、共价结合型果胶及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皮与果肉钙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6倍和1.73倍;果肉硬度比对照高出19.28%;可溶性固形物较对照提升5.71%.[结论]钙处理对提升巨峰葡萄内外在果实品质具有一定作用,以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1500倍糖醇钙肥处理对巨峰葡萄鲜果品质提升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叶面肥灌施巨峰葡萄品质

    镁营养对西瓜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尤垂淮林丽琳陈晟吴宇芬...
    1302-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镁营养对西瓜(Citrullus lanatus)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明确西瓜生长的适宜镁浓度范围.[方法]采用砂培法,对西瓜进行5个施镁质量浓度(0、24、48、96和192 mg·L−1)处理,并测定西瓜在不同施镁浓度下的生长特性(叶片和根系形态、生物量积累)、果实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理响应(渗透调节、膜伤害和抗氧化酶系统).[结果]用24~96 mg·L−1的镁素可以降低西瓜叶片膜伤害,提高光系统Ⅱ(PSII)活性,增加叶片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reduced ascorbic acid,AsA)含量,增强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降低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促进AsA-GSH循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生物量积累,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48 mg·L−1镁处理对西瓜的生长发育增效最明显,而缺镁(0 mg·L−1)和镁过量(192 mg·L−1)胁迫下,西瓜叶片产生膜脂过氧化伤害,根系变短,叶绿素荧光参数放氧复合体(OEC)、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受体库容量(Sm)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o)降低,单位反应中心光能的吸收(ABS/RC)、耗散(DI0/RC)、捕获(TR0/RC)及QA还原速率(Mo)增加,叶片光合机构完整性被破坏,光合作用减弱,西瓜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中缺镁影响最严重.[结论]缺镁和镁过量处理降低西瓜PSII活性,抑制西瓜生长,而适量增施镁可有效提高西瓜的生理活性,PSII的结构和功能稳定,光合作用强,西瓜生长好,果实品质高,48 mg·L−1为西瓜栽培最适宜施镁质量浓度.

    西瓜生理生化指标响应机理叶绿素荧光

    8个番石榴品种的转录组测序

    张丽梅陈钟佃张朝坤魏秀清...
    1315-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番石榴转录本数据,探讨不同番石榴品种转录本之间差异.[方法]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对红心(HX)、彩虹(CH)、紫红(ZH)、水晶(SJ)、秀珍(XZ)、彩叶变(CYB)、彩叶(CY)和紫星(ZX)等8个番石榴品种的8~9成熟果肉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组装及数据库比对,获得大量番石榴转录本注释信息.[结果]组装获得了126979条Unigene,平均长度766 bp,N50为1654 bp,N90为267 bp;8个番石榴品种间共有27274个基因为共表达基因.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差异基因表达聚类分析,发现品种水晶(SJ)和彩叶变(CYB)之间基因功能表达差异较小,品种紫红(ZH)与其他品种之间基因表达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品种水晶(SJ)和彩叶变(CYB)聚为一类,品种红心(HX)、彩虹(CH)、秀珍(XZ)、彩叶(CY)、紫星(ZX)归为一类,但品种紫红(ZH)与其他品种间距离较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番石榴种质资源分类、功能基因表达、功能基因鉴定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转录组数据.

    番石榴转录组测序功能注释

    铜离子对滇水金凤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李芹梅李文祥曹孟会刘松...
    1323-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滇水金凤花色对重金属铜离子的响应.[方法]以滇水金凤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含量Cu2+(0、5、10、15、20 mg·L−1)处理下盛花期花瓣的色度值、细胞液pH值、色素和基础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并分析Cu2+、各生理生化指标与花色之间的关系.[结果](1)花色苷、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随Cu2+含量增加而下降,与对照比均达显著差异性(P<0.05);(2)随Cu2+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增加,与对照比均达显著差异性(P<0.05);(3)Cu2+含量在0~15 mg·L−1时,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变化;(4)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含量Cu2+处理下花瓣色度值、花色苷、总黄酮、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几个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5)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色相a*值、b*值主要受花色苷、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因子影响.[结论]花色苷含量是影响滇水金凤花色变化的直接因素;而Cu2+是通过调控滇水金凤花色苷的生物合成来影响花瓣呈色.

    滇水金凤Cu2+花色色素基础代谢物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椰子肉含水率检测方法

    刘蕊吴翼李和帅范海阔...
    1330-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成熟椰果中椰子肉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实现椰子品种椰干含量及椰子种质含水率的高效率实时在线检测,满足椰干产量预测及椰子种质快速鉴定的需求.[方法]采用国产光栅S400型近红外农产品品质测定仪,对来自不同种质的360个成熟椰果的椰肉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将采集到的光谱,以建模集:检验集为1:1的比例进行样本集划分,利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建立椰肉含水率定量模型,同时分析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散射校正、中心化、极差归一法等预处理方法对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椰肉样本的近红外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性能最佳,其含水率检测模型建模集和检验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3和0.9960,校正标准差和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7605和0.8378.[结论]试验所建立的椰肉含水率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可以实现椰肉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满足椰子种质椰干产量的高通量鉴定和实际生产需求,对椰肉蛋白质、脂肪、糖类含量的快速检测有重要借鉴意义.

    近红外光谱含水率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