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广适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6号的选育

    廖长见张扬林建新滕振勇...
    515-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好、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5年冬,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T146与温带种质白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AS67测交配组,培育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 6号.2018-2021年闽双色 6号分别通过了国家东南区、西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并于2021和 2022年在广东惠州和福建建瓯开展千亩示范.[结果]国家区试结果:产量方面,闽双色 6号在 2018-2019年东南区试中,两年平均鲜穗产量 13587.8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 16号增产 7.6%,增产点率 80.9%.在西南区试中,两年平均鲜穗产量 13505.3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 16号增产 3.6%,增产点率 70%.抗逆性方面,鲜食玉米品种闽双色 6号在田间自然发病的情况下,中抗小斑病,中抗/高抗纹枯病,中抗/高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中抗/感大斑病和南方锈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感丝黑穗病,感/中抗小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纹枯病,感/中抗南方锈病.品质方面,经专家鉴定,国家东南区试验综合评分 89.2分,国家西南区试验综合评分 86.8分,均优于对照品种粤甜 16号(85.0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品质检测,闽双色 6号国家东南、西南两大区试平均皮渣率为 11.8%,可溶性总糖含量为 26.7%,还原糖含量为 11.25%,优于对照品种粤甜 16号的理化品质.分别于2020年和 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 20200523、国审玉 20220577).惠州市马安镇千亩示范结果显示闽双色 6号每公顷产量 17982 kg,比对照增产 5.9%,每公顷可增效 7014元,品质品尝 90.8分;建瓯市东游镇示范片每公顷产量我国大陆和台湾kg,比对照增产 9.44%,每公顷可增效 7173.6元,品质品尝为 89.7分,均优于对照,且建议扩大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结论]闽双色 6号很好地协调了品质与产量、抗性的关系,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耐热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我国南方鲜食玉米种植区种植;闽双色 6号的选育成功,再次证明"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是甜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甜玉米品种选育闽双色6号特征特性

    花粉管通道法转EPSPS基因创制耐草甘膦玉米种质

    李向龙郑登俞张春张中保...
    524-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T0-T3 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筛选检测,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株系.[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EPSPS基因转入优良自交系京 92中,通过田间草甘膦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外源基因在世代间的遗传表达.[结果]在田间用 200 mg·L-1 的草甘膦除草剂筛选,T0 代 15个抗性植株经PCR鉴定,共获得 10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 1.03%;对各株系从T1 代到T3 代逐代筛选淘汰,株系内阳性株数逐渐增多,在T3 代5个株系中分离出K3和K8两个整合了EPSPS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株系;进一步对K3和K8两个株系的T3 代采用试纸条进行功能表达分析,发现目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结论]K3和K8两个转基因玉米株系后期可作为培育耐草甘膦的基础材料.

    玉米花粉管通道法EPSPS基因草甘膦耐性

    不同耕作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夏玉莹李红宇王志君范名宇...
    530-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实现寒地黑土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 4种耕作方式(秋翻春打浆、秋翻旋春打浆、秋翻旋秋打浆、原茬秋打浆)的水稻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腐殖质全碳、腐殖酸总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等的含量.[结果]4种耕作方式中,原茬秋打浆的腐殖质全碳、腐殖酸总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和胡敏素碳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且2020年高于 2019年,呈上升趋势.4种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其中翻旋秋打浆处理较秋翻旋、秋翻和原茬秋打浆 3个处理的产量分别极显著提高 1.45%、2.23%和 1.50%.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综合两种秋打浆方式的主要品质比较,原茬秋打浆表现较好.[结论]秋翻旋秋打浆较其他耕作方式产量最高,适宜寒地水稻种植生产.原茬秋打浆有机质含量最高,对寒地稻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寒地水稻耕作方式土壤有机质

    金线莲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和平林江波黄惠明邹晖...
    537-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甘露糖是金线莲多糖重要组成成分,对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MP)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表达调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方法]以梅花山金线莲植株为材料,克隆ArGMP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模式进行qRT-PCR分析.[结果]金线莲ArGMP基因ORF区序列长 1086 bp,共编码 361个氨基酸;基因组序列长度为 1760 bp,含有 3个内含子,GenBank登录号OQ03027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rGMP蛋白是一种较稳定的、无跨膜结构的亲水蛋白,该蛋白与铁皮石斛、深圳拟兰、蝴蝶兰等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ArGMP基因在金线莲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种植温度处理条件下,25℃时表达量最高,高温严重抑制其表达;35℃高温处理不同时间显示,处理 3h后ArGMP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对ArGMP基因表达基本无影响.[结论]克隆了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发现该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点,且该基因受温度调控,而不受盐胁迫调控,这为进一步研究金线莲多糖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金线莲甘露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多糖基因表达

    蚕豆芽苗菜高左旋多巴产量的LED光培养条件研究

    李程勋徐晓俞李爱萍郑开斌...
    545-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LED光培养条件对蚕豆芽苗菜功效成分左旋多巴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光强、光照时间和培养时间 3个因素对蚕豆芽苗菜生长及其功效物质左旋多巴产量的影响.[结果]弱光促进蚕豆芽苗菜干物质的积累,强光促进蚕豆芽苗菜左旋多巴质量分数的积累,蚕豆芽苗菜高左旋多巴产量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光强 500 lx、光照时间 9h、培养时间 6d,在此培养条件下蚕豆芽苗菜左旋多巴产量为 19.62 g·m−2.[结论]通过调节蚕豆芽苗菜的光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其功效物质左旋多巴的产量,本研究为蚕豆芽苗菜的功效物质成分提取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蚕豆芽苗菜的开发利用.

    蚕豆芽苗菜正交试验光照强度左旋多巴

    龙眼DlAGO4和DlAGO6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陈荣珠赖钟雄
    552-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Argonaute(AGO)蛋白是RNA介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的核心成分,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组织形成、细胞增殖凋亡、病毒防御、逆境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探究龙眼DlAGO4和DlAGO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重组表达载体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可为进一步研究DlAGO4和DlAGO6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常规PCR技术克隆龙眼DlAGO4和DlAGO6基因启动子序列,采用BPDG、PLACE和PlantCARE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DlAGO4和DlAGO6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全长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叶片,进行瞬时表达,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启动子的活性.[结果]DlAGO4基因启动子片段长度 1514 bp,DlAGO6基因启动子片段长度 1784 bp.两个启动子序列均含有TATA-box和CAAT-box核心元件、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光响应元件;DlAGO4启动子序列还含有水杨酸、赤霉素响应元件和厌氧应答调控元件;DlAGO6启动子序列还含有生长素及昼夜节律调控元件.2个启动子片段均可驱动GUS基因表达,表达强度弱于 CaMV35S.MeJA和 ABA处理可显著提高转 DlAGO6启动子烟草叶片中 GUS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SA和MeJA处理可提高转DlAGO4启动子烟草叶片GUS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克隆了龙眼DlAGO4和DlAGO6基因启动子,二者为激素诱导型启动子,具有驱动下游GUS表达的活性,可能参与了植物体胚发育以及对激素的响应.

    龙眼DlAGO4DlAGO6启动子GUS活性

    地面覆盖反光膜对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刘鑫铭陈婷林金辉雷龑...
    559-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园地面覆盖反光膜(银白色镀铝塑料膜)对巨峰葡萄果实色泽及品质的综合影响.[方法]在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以 3年生避雨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于果实转色初期行间地面覆盖反光膜,比较覆膜对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穗上下部果粒着色、花色苷含量、果粒纵横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及总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地面覆盖反光膜有利于巨峰葡萄提早转色,促进果穗上下部着色一致,果皮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覆膜后果穗不同部位的果粒硬度值提升 67.30%以上,单粒质量提升 26.79%以上;果粒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可以良好体现巨峰葡萄粒形性状;覆膜后巨峰葡萄的总糖和糖组分含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升且果穗下部糖含量提升明显;处理较对照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结论]避雨栽培巨峰葡果实成熟前 30d行间铺设反光膜可有效促进果穗下部果粒转色,果实着色均匀一致,果皮花色苷含量提升,果实品质稳定,可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反光膜巨峰葡萄果实着色品质

    红丽海棠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彭颖陈友锋乔谦刘燕...
    56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红丽海棠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实现其种质资源保存.[方法]以红丽海棠茎尖为试材,研究蔗糖预处理浓度和时间、装载处理时间、PVS2处理时间对其超低温保存后的存活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在超低温保存程序中的不同环节添加 3种抗氧化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 2种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抑制剂[(乙烯利Ethephon,Eth)和NO供体(Sodium Nitroprusside,SNP)],探讨其对茎尖冻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1)红丽海棠茎尖的玻璃化保存程序为:首先将红丽组培苗切为 4~5 mm带顶芽茎段,接种在含 0.7 mol·L−1 蔗糖的预培养基后放入 4℃冰箱冷锻炼 2d;再将其切成约 1.5~2.0 mm的茎尖,置于Loading溶液中,在室温下处理 20 min,随后于 0℃下PVS2溶液处理 90 min,立即投入液氮冻存;需用时将其从液氮罐取出后,快速放入 38℃水浴中化冻 1 min,再用Unloading溶液在室温下震荡洗涤 2次,每次 10 min.采用此方法红丽海棠茎尖液氮冻后存活率为 66.58%,恢复生长率为 16.67%.(2)不同浓度的外源添加剂对红丽海棠冻后存活率影响不同.其中,CAT、AsA和GSH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 200 U·ml−1、400 μmol·L−1 和 0.04 μmol·L−1,较对照冻后存活率分别提高了 20.28%、6.75%和 27.61%,添加Eth和SNP没有显示明显的正向作用.[结论]红丽海棠茎尖可以实现超低温保存,外源添加适宜浓度GSH、CAT、AsA可以提高液氮冻存后率,效果最好的GSH可将恢复生长率从16.67%提高到41.39%.

    观赏海棠茎尖超低温保存抗氧化剂细胞程序性死亡

    马缨杜鹃查尔酮异构酶(RdCHI1)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功能验证

    王聿晗孙世宇鞠志刚孙威...
    574-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并验证其活性,为解析查尔酮异构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改良植物花色、增加药用成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所获得的马缨杜鹃查尔酮异构酶RdCHI1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优化RdCHI1可溶性重组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制备可溶性重组蛋白并检测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RdCHI1原核表达载体,RdCHI1重组蛋白可在上清中表达,最佳诱导条件为:15℃、36 h,IPTG浓度 0.35 mmol·L−1.经镍柱纯化得到质量较好的 RdCHI1重组蛋白,通过体外酶活反应确定,与对照组相比,RdCHI1可以更快地催化柚皮素查尔酮(Naringenin chalcone)反应生成柚皮素(Naringenin).[结论]RdCHI1为I型CHI,可极大提高柚皮素查尔酮生成柚皮素的速率,增加黄酮类物质积累量.

    马缨杜鹃查尔酮异构酶原核表达载体可溶性重组蛋白酶活测定

    茶树FtsH基因家族鉴定及CsFtsH31功能分析

    何仕玉姚新转刘洋陈凌霄...
    58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FtsH基因在植物的抗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揭示茶树FtsH基因在茶树中的功能和表达模式可为茶树耐光氧化和抗高温胁迫改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茶树基因组数据鉴定FtsH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 1个对高温敏感的CsFtsH31基因.在烟草中超量表达CsFtsH31基因,通过光氧化和高温处理分析CsFtsH3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在茶树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 45个FtsH基因,按照进化关系可将其分成 5类,拟南芥和茶树FtsH基因同源性很高.该家族成员分布在茶树不同的染色体上.茶树中CsFtsH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存在差异表达,在高温处理后茶树中CsFtsH14、CsFtsH31、CsFtsH34基因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CsFtsH31对高温尤其敏感;遗传转化CsFtsH31基因获得转CsFtsH31基因烟草,对转CsFtsH31基因烟草进行光氧化和高温胁迫处理,结果发现转基因烟草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而丙二醛含量低于野生型.[结论]CsFtsH31基因在烟草中表达,提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清除胁迫产生的活性氧,保护膜结构功能,提高烟草的抗光氧化和抗高温胁迫能力.

    茶树烟草CsFtsH基因转CsFtsH31基因烟草抗光氧化抗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