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热带水土保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热带水土保持
亚热带水土保持

林捷

季刊

1002-2651

fjstbc@126.com

0591-87812785

350003

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

亚热带水土保持/Journal 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和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刊物(季刊),创办于1989年9月,肩负着宣传报道我国水土保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交流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科技成果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等任务。10多年来《福建水土保持》先后开辟了“重要会议专栏”、“综述”、“治理与开发”、“试验研究”、“预防监督”、“水土保持科技动态”、“简讯”等栏目,为提高广大水土保持作者专业水平,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剂对红壤水土流失恢复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袁华光章仕斌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改良剂对红壤恢复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提高红壤恢复林地的土壤质量和水土保持效能,本研究以亚热带红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恢复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原状林地(CK)和施加有机改良剂(OF)、生物炭(BF)、复合改良剂(CF)3种处理,研究其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与多样性,探讨红壤区侵蚀退化恢复林地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土壤改良剂的响应,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改良剂使土壤pH值与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4.20%~6.72%与40.20%~102.37%,有机改良剂使土壤全磷含量提高了 56.98%(P<0.05),生物炭使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 73.09%(P<0.05),复合改良剂使土壤全磷与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64.57%与72.09%(P<0.05);②施加不同改良剂土壤细菌群落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与酸杆菌门,优势菌纲均为酸杆菌纲、α-变形菌纲与放线菌纲;③所有土壤改良剂均降低了细菌群落多样性,而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④土壤全磷含量对细菌群落组成产生显著影响,有机碳含量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呈负相关;⑤施加复合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新陈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提升红壤区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合理调节细菌群落结构提供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撑.

    水土流失红壤恢复林地土壤改良剂细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

    芒萁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林育先范政彬姜勇祥陈志强...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使用炭化温度为800℃的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芒萁生物炭,设置对照(CK)、1%生物炭、2%生物炭和3%生物炭四个处理,研究芒萁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团聚体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0.05),并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较对照降低幅度增大;生物炭对土壤孔隙度和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生物炭添加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P<0.05),但除了3%的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1%(P<0.05),不同添加量的土壤持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于生物炭对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因而也影响了土壤侵蚀,并且3%添加量对提高土壤持水量和降低土壤容重效果最好,适宜投入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运用中.

    芒萁生物炭土壤水土保持

    南方红壤区茶果园杂草管理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张松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红壤区的茶果园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而成为重要的农业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杂草问题和水土流失的挑战.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茶果园杂草管理和水土保持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杂草管理方面,建议采用综合杂草管理技术,结合化学、物理和生物控制方法,以提高茶果园的生产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在水土保持方面,强调了梯田建设、植被覆盖和土壤改良技术的重要性,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文章还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生态友好的杂草管理技术的开发,探索成本效益更高的水土保持技术,并建立完善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跨学科合作,本文旨在为南方红壤区茶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支持.

    南方红壤区茶果园杂草管理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基于TOPSIS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效益评价

    艾克拜尔·热合木吐拉王兴连买买提·依明王一峰...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选用合适的指标及方法评价一个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效益尤为重要.本文以新疆3个地区小流域为单元,选取规范中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的12项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各指标打分,得到不同指标的主观权重,采用熵权法得到不同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客观及主观权重得到综合权重.收集3个地区的各项指标数据,采用TOPSIS进行计算并排序,得到不同地区的综合分值,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20年,3个地区的综合分值均有一定增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良好,对权重较大的前6个指标进行分析,3个地区的植被覆盖指数及林草地覆盖率均有一定增长,耕地及建设用地面积相应减小,侵蚀土壤面积占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降低,表明水土保持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针对3个地区的分析结果,给出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

    水土保持指标评价博弈论TOPSIS生态文明建设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红壤退化区土壤的改良作用

    林晨王应灿徐智勇姚虹...
    25-2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红壤退化区肥力低下,保肥保水能力弱的现状,本研究利用项目组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探讨其在改善红壤裸土区土壤物理化和生物学特征的调理作用.试验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减轻土壤酸化问题,显著提高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效硼的含量,促进植物促生菌Haliangium、纤维素降解菌的繁殖,抑制引起氮素散失的菌群的生长,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该复合微生物肥料可作为一种提高红壤退化区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新产品进行推广.

    微生物肥料水土保持土壤调理红壤

    长汀县崩岗开发造地治理后的土地利用实践

    谢炎敏林根根上官院斌曹正金...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之一,而南方红壤区花岗岩风化壳崩岗是土壤侵蚀最严重、危害最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崩岗侵蚀使大量的土地资源支离破碎,因此做好崩岗综合治理是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长汀崩岗综合治理开发造地的实践,探讨崩岗治理后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土地资源崩岗开发造地土地利用模式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践——以顺昌县张源水库为例

    蔡超文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手段的完善,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以顺昌县张源水库为例,通过对工程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与工程水土流失的影响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水库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探析了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成效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实践,包括法律法规宣传、水土保持知识普及、先进技术推广、典型案例宣传和考核机制等方面,通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使得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顺昌县张源水库

    铁路工程弃土场变更水土保持工作探讨——以福建某新建铁路工程为例

    陈发铣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铁路项目水土保持的特殊性,弃土场变更时有发生,文章以福建某新建铁路工程为例,分析导致弃土场发生变更的原因,提出完善弃土场变更的解决对策,通过强化资料获取、夯实现场调查成果和完善弃土场水土保持措施防护体系,提出可能减少或避免弃土场变更的思路,供同类型项目参考.

    铁路工程弃土场变更防护措施

    浅析露天矿山技改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与防治对策

    江永明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矿山项目具有时间跨度长,占地扰动面积大,涉及项目内容广,土石方开挖量大,运行期土壤流失量仍较大等水土流失特点,本文以闽西某露天矿山技改项目为例,提出采取分区设防,综合运用工程、植物及临时措施,形成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的防治对策.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8.63%,矿山林草覆盖率达到54.17%,减少水土流失量达153 510t,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可为同类露天矿山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治理借鉴.

    露天矿山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

    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黄旭文
    46-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省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而高速公路工程又具备"线型"工程兼具点、面结合的复杂特点,如不实行水土保持监理,无法保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防治措施顺利实施.本文在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给出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够为福建省后续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提供借鉴.

    福建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理问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