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陈秋立

双月刊

1002-2600

fjyyzz@yahoo.com.cn

0591-87516804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7号

福建医药杂志/Journal Fujia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对乳腺复杂型纤维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陈小霜娄琪玚苏静君张晓东...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复杂型纤维腺瘤(complex fibroadenoma of breast,CF)的诊断及其与单纯性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及浸润性导管癌(carcinoma in situ,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CF的88例患者(102个病灶)的声像图特征,与同期的102例FA患者(117个病灶)、131例IDC患者(133个病灶)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F病灶在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钙化灶较FA多见(P<0。05),而纵横比≤0。8、周围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0~1级)与FA表现相仿(P>0。05);CF在形态不规则、纵横比>0。8、边缘不光整、周围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钙化灶、血流信号(2~3级)较IDC少见(P<0。05),但两者在内部回声不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超声图像多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0。8、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的低回声肿块,超声对C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乳腺复杂型纤维腺瘤超声诊断鉴别诊断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效果比较

    卢红腾王慧娟林月英叶端玲...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于发病4。5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救治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其中分为桥接治疗组39例,同期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行仅行直接取栓治疗组1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病90 d后预后良好保护因素。结果 直接取栓组血管成功再通率71。4%,明显高于桥接治疗组血管成功再通率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两组患者90 d预后、死亡率和症状性脑出血、肺部感染、脑疝、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时、术后1h和术后7d的NIHSS评分<18分,术后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取栓次数<2次,均是4。5 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内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预后无差异,疗效相当。

    机械取栓桥接治疗静脉溶栓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范海明詹富国张宪森郑水娥...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以我院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收治并行外科手术的乳腺癌首诊病例21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收治的303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BMI、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情况等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差异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构建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对乳腺癌发病的影响;绘制ROC曲线分析年龄及BMI对乳腺癌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将乳腺癌患者分为青年(≤40岁)、中年(41岁至59岁)、老年(≥60岁)3组,分析3组病例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浸润性、有无脉管癌栓、性激素受体表达、Her-2及Ki-67表达等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和良性病变例组在年龄结构、BMI、绝经情况及糖尿病患病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绝经将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OR=6。865,95%CI(4。04,11。66),P<0。001];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OR=1。077,95%CI(1。05,1。11),P<0。001],预测乳腺癌的年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 3(P<0。001),最佳分界点为45。5岁。3个年龄段乳腺癌患者在癌组织浸润性(P<0。001)、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P=0。035)及孕激索受体(PR)阳性率(P=0。034)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原发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Her-2及Ki-67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增长及绝经是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须提高对绝经后特别是45。5岁以上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激素靶向治疗对青年乳腺癌患者效果更佳。

    年龄绝经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蔡梅卿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联合利多卡因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9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8例。低剂量组使用低剂量(0。2 μg/kg)Dex联合利多卡因进行镇痛,高剂量组使用高剂量(0。5 μg/kg)Dex联合利多卡因进行镇痛。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泵应用总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术后24 h两组手术麻醉恢复情况(QoR-40评定量表),统计术后3 d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泵应用总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P<0。05),苏醒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但是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高剂量组QoR-40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3 d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与0。2 μg/kg低剂量Dex联合利多卡因相比,0。5 μg/kg高剂量Dex联合利多卡因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更好,不会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且能降低术后镇痛泵应用总时间,但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相对较晚。

    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腹腔镜手术QoR-40评分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赵先慧吴石琴曾茜姜政华...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气道管理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胃肠外科某区2023年7-9月的手术患者资料,分析围手术期使用气道管理药物情况,探讨其合理性,并比较术后有无出现肺部并发症(PPCs)患者的经济学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16例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气道管理药物的患者有159例(73。61%),人均使用气道管理药物1。36种;有药物治疗相关问题者21例,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给药。发生PPCs者13例(6。02%),与未发生PPCs者比较,发生PPCs患者的住院天数更长,气道管理药物费、住院期间使用的药品费和住院总费用均花费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可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信息系统管控、持续追踪、用药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气道管理药物的合理使用。

    术后肺部并发症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

    预防性应用乌司他汀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黄美娥余雯枫肖秀丽熊伟...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后应用乌司他汀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及高淀粉酶血症(hyperamylasemia,H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防PEP方法的不同,分为乌司他汀组、胰管支架组和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3 h和术后次晨淀粉酶水平、术后血CRP水平、术后PEP及HP的发生率。结果 3组间比较,术后3 h和术后次晨淀粉酶水平、术后血CRP水平、术后PEP及HP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时,乌司他汀组与胰管支架组比较,PEP及HP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80,P=0。7;x2=6。000,P=0。112),术后CRP水平、术后3 h和术后次晨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6。000,P=0。98;U=0。704,P=0。52;U=26。845,P=0。40);乌司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EP及HP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38,P=0。026;x2=2。000,P=0。036),术后CRP水平、术后3h和术后次晨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105,P=0。046;U=7。347,P=0。033;U=10。205,P=0。018)。结论 乌司他汀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PEP及HP的发生,疗效与胰管支架置入预防PEP的效果相当,并且术前、术后应用乌司他汀均可更有效地控制淀粉酶、血CRP水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乌司他汀胰管支架

    早孕期胎儿单脐动脉超声诊断价值及妊娠结局分析

    陆长剑吴秋梅彭龙庄凌文...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对单脐动脉(SUA)的诊断价值,分析SUA与胎儿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早孕期超声检查且为SUA的181例胎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并追踪其妊娠结局,探讨早孕期超声诊断SUA的价值。结果 181例SUA胎儿中,孤立性单脐动脉(iSUA)占51。93%(94/181),非孤立性单脐动脉(niSUA)占48。07%(87/181)。niSUA中合并其他软指标异常及结构畸形占56。32%(49/87),仅合并其他软指标异常占35。63%(31/87),仅合并结构畸形占8。05%(7/87)。iSUA染色体异常率为9。43%(5/53),niSUA染色体异常率为25。53%(12/47),iSUA组活产率为90。43%,niSUA组活产率为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孕期超声诊断SUA的特异性、灵敏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6%、75。14%、90。67%、99。86%。结论 早孕期超声对胎儿SUA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SUA与胎儿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关系,iSUA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niSUA低。孤立性SUA预后较好,合并严重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时预后不良。

    产前超声胎儿单脐动脉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

    改良式部分拔甲术对嵌甲性甲沟炎急诊患者的疗效

    陈闽希李承宁陈清军钟清国...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式部分拔甲术对于嵌甲性甲沟炎急诊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嵌甲性甲沟炎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拔甲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式部分拔甲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各项指标均较低(P均<0。05)。结论 在嵌甲性甲沟炎治疗时,应用改良式部分拔甲术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还可减少甲沟炎复发。

    嵌甲性甲沟炎改良式部分拔甲术并发症

    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张军陈俊曾垂应李凤琴...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脉冲射频电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标准电压组(45 V)和高电压组(90~95 V)。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胸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睡眠质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口服普瑞巴林用量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标准电压组比较,高电压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PSQI评分均更低,口服普瑞巴林用量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出血、气胸、感染、神经脊髓损伤、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标准电压组,安全性较好。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脉冲射频高电压背根神经节

    扁桃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的影响

    熊琴邹秀丽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切除儿童扁桃体是否会影响患儿免疫功能,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 以同时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消融术的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行腺样体消融术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2 d和术后6个月的IgM、IgG、IgA,并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左右分别监测两组的睡眠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结果 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的免疫指标IgG、IgM、Ig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AHI和LSaO2均正常;对照组扁桃体Ⅱ度以上肥大的8例患儿中术后AHI和LSaO2较术前改善,但是仍有4例AHI>5次/h且LSaO2没有达到92%,扁桃体肥大<Ⅱ度的12例患儿术后AHI和LSaO2均正常。术后6个月监测两组之间的AHI、LS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除扁桃体对患儿的免疫功能无影响,Ⅱ度以上肥大的扁桃体建议切除或者行部分消融术对治疗效果更好。

    扁桃体腺样体免疫指标睡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