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习之

双月刊

1004-4310

fyxbwk@163.com

0558-2595278

236041

安徽阜阳市清河东路741号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实行开放式办刊,倡导理论创新与学术创新,以质取舍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宋荦开创"寿苏会"之内在动力及"寿苏会"被接受之文化内涵

    张明华彭熙茗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寿苏会"不仅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非常盛行,而且推动了为其他历史人物"作生日"现象的出现."寿苏会"最早为宋荦所举办,表面看来似乎出于偶然,实则是他用一生心血浇灌出的花朵,与他对苏轼其人、其诗的崇拜和热爱有着内在的关联.宋荦开创的"寿苏会"能得到后世广泛的接受,则因其恰好融合了祝寿的喜庆因素,同时又与"宋派"势力不断壮大的诗学背景息息相关.

    寿苏会宋荦接受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诗歌发展史观探究

    杨晖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是中国诗学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开始有了诗歌发展史观的自觉.王世贞的"衰中有盛,盛中有衰"、胡应麟的"诗以代变""格以代降"的思想影响了许学夷诗歌发展史观念的形成.许学夷在历时性的宏观视野上,以理势观为出发点,以正变为主线,在自律与他律的交织中,呈现出诗体"正""变""亡"的演变逻辑,并在否定之否定中表现出"诗体代变"的特征.他对诗歌演变路径的分析、"理势观"的表达、"他律"与"自律"的阐释,全面呈现其诗史观念.他批评公安诗学,继承与发展了王世贞与胡应麟的诗史思想,为清代诗歌发展史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许学夷《诗源辩体》诗史观

    浓墨重彩,独树一帜:黄震研究《吕氏春秋》探析

    俞林波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理学盛行的南宋,黄震作为朱子理学东发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能够对杂家著作《吕氏春秋》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独树一帜,实属难能可贵.黄震《黄氏日抄》对《吕氏春秋》160篇都有研究,这是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理学黄震《黄氏日抄》《吕氏春秋》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探析

    张哲王文燕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化篇"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诠释了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基本遵循、价值立场与目标取向等主要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注入了新内涵,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做好"两个结合"作出了新典范,擘画了文化发展新蓝图;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动能;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斗争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路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王雪李全文郭刘洋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初心淬炼.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承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立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文化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彰显出鲜明的人民特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自信自强、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中华和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于雪梅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将和合文化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存在的现实困境,应从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平台建设、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增进学生文化认同,深化和合文化研究,加强学生文化体验,促进和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和合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革新研究

    刘士民梁艳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管理质量,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快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在大数据支持下,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工作面临不断的变革与优化,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学校治理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在教师管理评价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能进一步促进教师评价与管理工作的发展,为高校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主要研究背景,对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工作变革进行分析,为优化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工作的效果、提升高校管理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大数据教师评价评价管理

    新时代高校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栗娟王根健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和文化多元化需求,新时代对高校人事档案开发利用提出了更新、更严、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高校人事档案,拓展其服务功能,必须进一步分析研究高校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坚持问题导向,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高校人事档案开发利用质效,充分发挥高校人事档案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人才工作发展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人事档案开发利用

    论包拯的财税法治思想

    丁国峰江竞轩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拯的财税法治思想生成于北宋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根植于儒家以民为本、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之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调和社会矛盾,包拯为官期间提出了一系列财税改革主张:轻徭薄赋,养民固本;占地还民,兴修水利;废除榷禁,扶植工商;减冗节用,控制支出.这些改革主张反映了包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在发展自由贸易、减轻百姓负担上发挥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北宋的财政危机和阶级矛盾,并给当代财税制度提供历史镜鉴.

    包拯财税改革法治思想民本主义

    徽州统宗谱的编修特色及其价值——从万历《休宁曹氏统宗世谱》谈起

    李玉杰徐彬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徽州家谱数量众多,类别多样,其中统宗谱是颇具特色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敏政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完善统宗谱体例后,继之者不一而足.万历末年由曹诰、曹嗣轩父子合力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作为其中的代表,在编修上实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具有将谱法与史法相结合、重视体裁多样的家族文献辑录、严格讲求宗法和伦理的特色.同时谱中保存的有关休宁曹氏宗族的科举、盐策起家、因祖墓争讼、赡茔租佃、保管家谱约定等资料对于了解休宁曹氏宗族的发展、认识徽州大型宗族发展实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徽州休宁曹氏统宗谱编修特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