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杂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杂油气藏
复杂油气藏

杨海滨

季刊

1674-4667

fzyqc@joeco.com.cn

0514-87762115 87762125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文汇西路1号

复杂油气藏/Journal 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渤海C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刘宁张彩旗吴东明白瑞婷...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C油田东营组东三段为厚层复杂强非均质性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差异大,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特征,部分注水井存在高压欠注问题.为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从储层物性、储层敏感性、注入水配伍性、注采动态连通性等方面分析欠注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研究表明:欠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结垢污染堵塞储层;二是低渗注水层段渗流阻力大、注采动态连通性差.因此,研发了适用于该油田的低渗强溶酸液、耐高温防垢剂以及纳米活性体系,进行除垢、防垢及提高低渗注水层段的渗流能力,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现场实施取得了显著的降压增注效果,且有效期长,对应油井注水受效明显.

    欠注原因分析注入水配伍性低渗储层降压增注

    基于渗透率时变的砂岩油藏含水规律表征方法及数模研究

    赵靖康侯亚伟申春生刘超...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P油田是渤海最大的陆相多层砂岩油藏,历经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由于储层粉砂岩和泥质含量较高且差异较大,层内、层间、平面三大开发矛盾突出,常规数模单井含水上升规律拟合难度大,对油藏数值模拟拟合与开发指标预测有很大影响.基于油田储层微观结构分析,长期水驱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实验研究、现场调整井储层水淹物性变化规律统计分析,结合本油田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方法,以及水驱油实验、水淹层物性变化规律,建立不同类型储层水驱倍数与渗透率变化比值的关系公式,利用PetrelRE平台和Intersect模拟器实现了注水开发过程局部储层渗透率变大或变小过程,大幅度改善了单井含水上升过程的拟合.

    储层类型注水倍数数值模拟渗透率时变

    基于数字岩心的海上砂砾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

    黄琴桑丹张俊张占华...
    208-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砂砾岩油藏岩心收获率低,岩心品质差,难以开展常规岩心实验研究.为了分析旅大29油田砂砾岩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分布与油水相渗特征,采用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建立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岩心静态孔隙特征描述、油水渗流规律及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研究表明:旅大29油田砂砾岩油藏在水驱油初期微观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狭窄吼道处以及小孔隙中,水驱油末期以不连续的点状或者斑状分布于岩样死角、孔隙盲端及渗流阻力相对较大的微小孔隙和吼道中;含水变化规律整体呈现初期见水晚、含水上升速度慢,中后期含水上升速度快的特点.建议旅大29油田应适时转注水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采取控水措施,减缓含水上升速度,采用高性能驱油体系挖潜零散分布的剩余油,从而改善驱替效果,提高采收率.

    数字岩心孔隙特征岩心驱替油水相渗曲线剩余油分布

    超深致密砂岩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张杜杰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深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地质条件特殊、工程作业复杂,建井及生产阶段极易遭受严重的储层损害,储层裂缝应力敏感性损害是超深致密气藏的重要损害形式.以塔里木盆地超深超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岩样,开展原状裂缝岩样、重复加载/卸载应力变化路径及钻井液、酸液处理后的裂缝样品的应力敏感性损害实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超深致密砂岩原状裂缝应力加载过程应力敏感系数介于0.36~0.72,平均0.56,敏感程度中偏强;应力卸载过程介于0.18~0.62,平均0.44,敏感程度中偏弱;循环加载过程中,裂缝渗透率有持续降低的趋势,且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恢复率极低;油基钻井液处理后致密砂岩裂缝应力敏感性系数介于0.57~0.58,酸液处理后裂缝应力敏感性系数增至0.64~0.69.分析认为,钻井液固相侵入以及工作液处理造成的致密砂岩杨氏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降低、泊松比增加是工作液加剧裂缝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机理,敏感性分析显示杨氏模量变化较泊松比变化对裂缝应力敏感程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对超致密气藏工作液优选及合理生产压差的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超深致密砂岩渗透率应力敏感油基钻井液天然裂缝

    低渗致密凝析气藏液锁伤害解堵液体系优选及评价

    代金鑫邵秀丽何靖刘涛...
    225-23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凝析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受其储层条件影响,易受液锁伤害.针对低渗致密凝析气藏中严重影响气井生产效果的液锁伤害,根据目标储层及流体特征,确定了解堵液体系优选原则.利用储层岩心,从表面张力测定、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接触角测量、岩石润湿性变化、解堵剂处理前后油水自吸试验等方面对解堵主剂进行了优选评价,从相态特征分析及溶液组成分析两方面对携带液进行了优选评价,最终优选体系组成为0.1%FT+99.9%携带液(乙二醇单丁醚∶乙醇=3∶7),该体系表面张力低至20 mN/m,油水界面张力低至1 mN/m,毛细管处理后油水接触角均大于80°,地层岩心处理后均表现出明显的油水双疏性.本研究成果为同类低渗致密气藏液锁伤害解堵液体系的研制及增产改造提供了借鉴.

    凝析气藏致密气藏液锁解堵液药剂体系优选评价

    一种油井水泥用复合增韧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孙家上田国强金海生黄旭飞...
    23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料调研,通过对聚合物类、弹性颗粒类及晶须类增韧材料进行三元复配,形成了一种复合增韧材料.在同等加量下,该复合增韧材料比单一增韧原材料降弹模效果好,起到正混杂效果,加入复合增韧材料后的韧性水泥石弹性模量与净浆相比可降低26%~30%,同时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失水、稳定性等施工性能无不良影响.该材料在川渝页岩气井进行了应用,现场固井施工顺利,固井质量优,为后续加大该复合增韧材料在页岩油气井、储气库等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固井水泥浆性能增韧材料弹性模量现场应用

    HPAM和AM-AMPS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成胶规律研究

    李紫薇
    238-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10℃、水中盐含量12 124 mg/L条件下,从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和冻胶稳定性三个方面研究了HPAM、AM-AMPS(AMPS质量分数30%)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成胶规律.结果表明,成胶规律与聚合物、交联剂用量及聚合物分子结构有关.当成胶液中聚合物和交联剂用量相同时,HPAM成胶时间明显低于AM-AMPS而冻胶强度高于AM-AMPS;不同聚合物与水溶性酚醛树脂形成的冻胶均存在早期脱水现象,AM-AMPS形成的酚醛树脂冻胶长期热稳定性比HPAM差.冷冻扫描电镜(Cryo-SEM)分析表明,交联密度是影响冻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分析表明,氧化降解是酚醛树脂冻胶早期脱水的主要原因,少量添加对苯二酚可以稳定冻胶结构.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冻胶的开发提供指导.

    酚醛冻胶HPAMAM-AMPS成胶规律脱水

    油井解堵用新型复合酸酸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吕海威
    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油田阜三段油藏油井易出砂、井筒易结蜡,致使地层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严重,油井产量突降.采用土酸、多氢酸等单级酸酸化解堵工艺均存在酸化效果差、恢复时间长、有效周期短、不能较好地恢复产能.鉴于该问题,筛选出适合溶解有机垢的KD-54B高效清洗剂,通过电离、缓冲、溶蚀、抑制二次沉淀等室内实验,研制出HD-2新型复合酸体系.该复合酸体系主要由不同比例的盐酸、有机多氢酸、多种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具有有效溶解石英、抑制酸体和黏土的反应、抑制酸岩反应过程中二次及三次沉淀、缓速与深穿透的特点.同时确定1%防膨剂+3%碳酸钠作为顶替液,酸化工艺模式为70℃高效清洗剂热循环洗,依次挤入KD-54B前置段塞液、HD-2新型复合酸主酸液及顶替段塞液后关井.该工艺在阜三段油井解堵中应用效果显著,如NH2-17井酸化后累增油245 t,有效期458 d;CT111-1井累增油240 t,有效期540 d;J2-7-10井累增油482 t,有效期251 d.

    油井解堵复合酸酸化配套工艺应用效果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