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磁共振下早期矛盾运动可多角度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状态

    丁斌王钧宋禧龙李尧...
    1021-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早期矛盾运动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分层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22年6月~2024年4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的首发AMI患者7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4例,年龄61。75±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术,并在术后平均1周内行CMR检查。根据心肌应变是否出现矛盾运动,将其分为矛盾运动组(n=47)和非矛盾运动组(n=30)。所有患者平均随访7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结果 矛盾运动组患者的脑钠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于非矛盾运动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矛盾运动组(P<0。05)。两组病变支数、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R结果显示,矛盾运动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微循环障碍容积高于非矛盾运动组(P<0。05),而左房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梗死节段径向应变、梗死节段周向应变、梗死节段纵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周向应变、整体纵向应变均低于非矛盾运动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梗死节段周向应变、整体纵向应变可以独立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心肌矛盾运动。在矛盾运动组患者中,MACEs事件发生率高于非矛盾运动组(P<0。05),其中矛盾运动是AMI患者在接受成功血运重建后发生MACEs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51)。结论 CMR可以多角度评估AMI术后心功能状态,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磁共振早期矛盾运动心功能状态不良心血管事件

    基于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与多靶标适配体微流控技术鉴定鼻咽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

    吴紫曼郭非凡武薇豆小文...
    1030-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的鼻咽癌循环肿瘤细胞鉴定方法,实现对鼻咽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无接触、无标记检测。方法 体外培养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和鼻咽癌细胞株Sune1,利用EpCAM、CD44、EGFR和波形蛋白适配体组装的纳米微流控芯片技术识别和亲和捕获单细胞,并使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对单细胞进行鉴定,得到单细胞拉曼光谱。以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和线性判别分析构建分类器,对单细胞拉曼光谱进行建模分析。结果 共采集得到474个Jurkat细胞与Sune1细胞的单细胞拉曼光谱,其峰位分析结果显示:与Jurkat细胞相比,Sune1细胞中的腺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含量显著下降(P<0。0001);羟脯氨酸、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显著上升(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能够有效区分两种细胞,预测准确率高达98。31%。结论 本研究基于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一种可能适用于鉴定鼻咽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可对鼻咽癌的临床微创诊断产生积极作用。

    鼻咽癌循环肿瘤细胞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微流控芯片机器学习分离鉴定

    多模态超声特征预测Luminal亚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应用

    高慧敏王玉敏刘和洋
    1038-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预测Luminal亚型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2月病理证实为Luminal型的IDC患者85例,其中Luminal A(LA)型38例,Luminal B(LB)型47例。比较两组病灶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特征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进行单、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LB型IDC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LA组相比,LB组病灶最大直径、富血供型占比、病灶内部最大杨氏模量(Emax)、瘤周平均杨氏模量(Emean shell-2。0)、最大杨氏模量(Emax shell-2。0)、造影灌注缺损占比、峰值强度(PI)、AUC、平均渡越时间均较大;始增时间(AT)、瘤周高回声晕占比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T、瘤周高回声晕为预测LB型的独立保护因素,PI、灌注缺损、Emax shell-2。0为预测LB型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LB型IDC的逻辑回归模型:Logit(P)=-9。868-2。004×瘤周高回声晕+2。896×灌注缺损-0。399×AT+0。379×PI+0。030×Emaxshell-2。0。ROC曲线分析显示,逻辑回归模型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4%、89。5%。结论 不同Luminal亚型IDC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所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在预测Luminal亚型中具有应用价值,能够为各亚型IDC的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多模态超声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

    临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

    邹梦梦周欣冉马春雨吕娜...
    1046-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1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16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12)和验证集(n=56)。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相关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于T2WI和T1WI增强序列矢状位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提取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对影像特征降维并筛选最优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预测因子与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其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932(95%CI:0。862~0。984)、0。896(95%CI:0。803~0。990)显著高于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以术前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磁共振列线图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陈文静沈龙山
    1054-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 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斑块

    首次透析前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灰质体积减小可为认知功能提供影像学标记

    张盼张桂荣张明丁墩...
    1061-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系统分析首次透析前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2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62例及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7例,分别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任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分析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并在回归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后对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量表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SRD组左侧中央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颞极颞中回、左侧直回、左侧中扣带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双侧海马、左侧梭状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小(P<0。001,FWE校正);ESRD组患者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直回、左侧中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及左侧海马体积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右侧颞极颞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左侧梭状回及左侧颞上回体积与连线测试-A评分呈负相关(P<0。05);左侧直回及左侧眶部额上回与2-back反应时结果呈负相关(P<0。05)。结论 ESRD患者存在普遍脑灰质体积减小,且与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可为观察ESR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影像学标记。

    终末期肾病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脑灰质体积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功能

    双能量CT影像组学模型可在术前预测胃间质瘤Ki-67的表达

    陈素月陈望郭荣
    1067-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双能量CT联合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胃间质瘤(GST)Ki-67表达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月~2023年9月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GST患者105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74)及测试组(n=31)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再分为Ki-67高表达组及Ki-67低表达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分析肿瘤的常规CT特征,于静脉期图像测量、计算病灶双能量CT定量参数、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ASSO算法对上述特征进行筛选,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常规CT征象模型、双能量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对各模型诊断效能进行比较。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肿瘤最大径、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6个影像组学特征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为最佳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效能。联合模型与其他3个模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模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双能量CT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在评估GST Ki-67表达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胃间质瘤双能量CT影像组学Ki-67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可在患者术前有效预测肝细胞癌Ki-67的表达

    于红梅陈敏杨娅吴杰...
    1074-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2024年5月经病理诊断的12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细胞增殖水平(Ki-67指数)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n=71)和Ki-67低表达组(n=51),并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5)和验证集(n=37),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肿瘤直径、边缘、假包膜、瘤体区表观弥散系数(ADC)、肝胆期信号强度与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比(SIR)、瘤周低信号]、AFP浓度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纳入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最具价值的参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训练集及验证集Ki-67高表达组甲胎蛋白≥20 ng/mL、肿瘤边缘不光滑、瘤周低信号高于Ki-67低表达组,ADC值和SIR低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假包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ASSO回归筛选出3个最有价值参数(肿瘤ADC值、SIR及肿瘤分化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及SIR是Ki-67表达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其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0%。结论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列线图模型可在术前有效预测肝细胞癌Ki-67表达状态,从而实现肝细胞癌患者风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

    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细胞增殖水平表观弥散系数列线图

    基于自噬相关的基因及CT影像特点构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模型

    李亚县吴伟宙王琼仁詹雄宇...
    1081-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自噬相关基因在肾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基于自噬相关的基因及CT影像特点构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模型。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相关资料,结合自噬相关基因集,探索基于自噬相关基因的肾癌分子亚型及构建个体化自噬评分系统;通过分析TCIA数据库中肾细胞癌患者CT资料,构建自噬相关基因风险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癌患者预后。结果 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两种新的分子亚型,预后较差的亚型患者伴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P<0。05),且临床分级更高、分期更晚(P<0。05)。高自噬评分患者的肿瘤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肿瘤体积更大、更晚期、预后更差(P<0。05)。影像组学联合自噬相关基因模型可较准确预测肾癌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0。922,95%CI:0。852~0。993)。结论 自噬评分高的肾癌患者预后较差,影像组学联合自噬相关基因模型在预测肾癌患者预后中有较好前景。

    肾细胞癌自噬影像组学预后模型

    噪声指数联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对肺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李鑫徐龙贾永军于楠...
    1091-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在超低剂量肺部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3~4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肺部CT平扫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固定管电压100 kVp,第1次采用噪声指数(NI)=15的常规辐射剂量扫描,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图像;第2次采用NI=45的超低辐射剂量扫描,中、高等强度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M、DLIR-H)进行对比。在3组重建图像上测量左上肺乏血供区域CT值与标准差值(SD),SD代表噪声,计算信噪比(SNR)。由2位放射科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进行主观评价,比较3组客观数值和主观评分。结果 NI=45组约减少93。7%辐射剂量;DLIR强度影响超低剂量条件下客观指标,DLIR-H较DLIR-M有更低的噪声,更高的SNR(P<0。05);2位医师对3组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价好(Kappa值为0。952、0。846、0。903);对比3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合格率及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减少93。7%辐射剂量条件下,DLIR能够获得与常规剂量接近的肺部图像,进一步减低了肺部疾病筛查的辐射剂量。

    超低剂量肺部CT深度学习图像质量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