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月季离体再生的影响

    张家瑞李冰清刘宇鑫陈己任...
    2709-2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月季遗传转化的体细胞胚胎的植株再生率,以月季B103(Rosa spp.)无菌苗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TDZ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并以优化的培养基EB和ET对成熟的月季B103体胚进行再生诱导.结果表明:添加KT的培养基(RK)上的无菌苗全部死亡,添加6-BA(RB)和TDZ(RT)的两组生长正常,最佳培养基为 MS+NAA 0.05 mg/L+GA3 3.0 mg/L+6-BA/TDZ 0.5 mg/L+3%蔗糖+0.7%琼脂 pH=5.7.成熟月季体胚在培养基 MS+NAA 0.05 mg/L+GA3 3.0 mg/L+TDZ 0.5 mg/L+3%蔗糖+0.7%琼脂pH=5.7上诱导分化,30 d内再生出数量最多的正常植株,再生率为20%.ET组分化出丛生状态的子叶,再生率高于20%.本研究表明ET2可诱导月季细胞分化出正常再生植株.

    月季再生体细胞胚生长调节剂

    月季花芽分化形态观测及遮阴对其进程的影响

    李元鹏张英杰张京伟郭文姣...
    2715-2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月季花芽分化的进程及遮阴对其进程的影响,本实验以月季'梅郎口红'(Rouge Meilland)为试验材料,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法结合石蜡切片法,对正常光照和遮光(50%)下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本研究结果表明:月季花芽分化历时40d,整体进程可分为花芽分化起始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可观察到,由于花瓣原基多次分化,是形成重瓣花的原因.不同花器起源于该花器原基边缘的分生组织细胞.本研究初步认为,遮光延缓了月季花芽分化的进程约7d,也造成了部分花朵花瓣重瓣、雄雌蕊减少,花朵畸形和花径变小.两种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保持一致,体视显微镜法更方便、快捷,更能体现空间特性,石蜡切片法烦琐、复杂,但能体现细胞排列情况且清晰度高.

    月季花芽分化石蜡切片法体视显微镜法遮阴

    外源植物激素对小果野蕉和野蕉种子萌发率及胚活力的影响

    孙长君程志号郭素霞曾学蔚...
    2722-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蕉种子萌发率低是香蕉育种工作的重要"瓶颈"之一,香蕉种子萌发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香蕉亲本组配、种质创新的进程.本研究以香蕉杂交常用可育亲本(香蕉栽培种的祖先种)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 Colla,AA)、野蕉(Musa balbisiana Colla,BB)为材料,检测不同成熟度香蕉种子萌发率的差异,研究激素处理[赤霉素(GA3),2,4-二氯苯氧乙酸(2,4-D),激动素(KT),玉米素(ZT),6-苄氨基嘌呤(6-BA)]对不同成熟程度种子胚活力及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0%、80%和100%成熟度的小果野蕉种子胚活力随成熟度提高而降低,但萌发率为0,激素处理可以提高小果野蕉胚不同部位的活力,但种子萌发率没有提高.不同成熟度的野蕉胚活力为80%>100%>60%;种子萌发率为80%>100%>60%.激素能显著提高野蕉种子的萌发率,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的效果有较大的差异;低浓度(50mg/L)的激素对60%成熟度的野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有较好的提高;中浓度(100 mg/L)的激素对80%成熟度野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有较好的提高效果;激素会降低100%成熟度野蕉种子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80%成熟度的野蕉种子经100 mg/L的ZT处理24 h为最优组合,70 d萌发率高达34.33%.GA3、ZT、6-BA均能提高野蕉种子的胚活力,但作用于胚的位点有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两种重要的野生香蕉萌发特征进行探讨,为香蕉杂交育种理论提供依据,为杂交父母本选配和后代遗传群体构建奠定基础.

    香蕉种子外源植物激素成熟度萌发率胚活力

    378份油茶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彝敏张英王瑞陈永忠...
    2732-2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油茶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揭示油茶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本研究对378份油茶的15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78份油茶种质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个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是1.758~1.920,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籽径(1.920).各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7.082%~58.59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鲜籽重(58.592%).相关性分析中,共产生66对相关性,极显著正相关63对,显著正相关1对.其中,果径和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44;鲜籽重和果重、果径、籽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前3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123%,表明前3个主成分涵盖大部分指标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7.798,方差贡献率达到51.989%.聚类分析将378份油茶分为三个类群.根据隶属函数分析法,将378份油茶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综合得分,按照综合评分值大小判定,成功筛选出12份表型性状优异的油茶,其中,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H387.这些发现为油茶种质资源评价及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油茶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变异分析聚类分析

    洪平杏的种子生物学特性

    胡胜马鑫陈晨姜治国...
    2750-2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采自湖北神农架的洪平杏(Armeniaca hongpingensis Yu et Li)种子为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种皮透性及萌发抑制物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洪平杏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2.726±0.073)cm、(1.876±0.069)cm和(1.119±0.027)cm,千粒重为(1 851.033±62.85)g,种子为大粒种子,内部两个大子叶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物质与能量供应的来源,可以保证种子萌发.平均含水量为(12.72±1.25)%.带壳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为(18.60±0.53)%,去壳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为(32.44±6.27)%,种壳与种皮能减缓水分进入种子的速度,但不影响总吸水量.T.T.C活性染色检测到4 ℃下干藏半年的种子生活力仍为100%,都是健康有活力的种子.白菜种子的萌发检测表明,洪平杏种皮和种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洪平杏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是种皮和种胚含有的萌发抑制物以及坚硬的外种壳对萌发过程中胚根突破种皮的机械阻力.此外,内果皮和种皮可能会对种子萌发早期的吸水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洪平杏种子生物学特性

    长柄扁桃对土壤干旱的生理响应

    林姝婧何炎红王昭才林涛...
    2756-2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长柄扁桃(Amygdalus pcdunculata Pall)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对土壤水分变化较敏感.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二者高峰期不同.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初期,迅速升高而后又开始下降.这表明,在干旱条件下长柄扁桃会通过提高MDA、叶绿素的含量以及提高保护酶POD、SOD的活性来忍耐土壤干旱胁迫的伤害.

    长柄扁桃干旱胁迫丙二醛叶绿素保护酶

    4株滇重楼内生真菌诱导甾体皂苷合成机制

    任锡跃李艳冰陈严平斯那永宗...
    2762-2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真菌能通过代谢促进植物生长,还能够刺激药用植物中有用成分的积累.针对滇重楼生长缓慢,药用成分积累所需周期长等问题,本研究选用4株内生真菌并接种滇重楼幼苗,检测宿主植物学性状、光合特性、甾体皂苷含量以及合成甾体皂苷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从生理生态递进到分子层面,对共生机制进行剖析.研究表明,4株滇重楼内真菌都具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的能力,并促进生物量的积累;木霉菌(8-6)能显著提高滇重楼幼苗的光合能力;人参生柱隔孢(8-13)促进了皂苷含量的积累;实时定量PCR显示总皂苷积累可能与皂苷合成途径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内生真菌用作滇重楼促生长的微生物菌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滇重楼内生真菌促生能力

    4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解剖特征比较

    曾德华洪文君杨勇王炳宇...
    2772-2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在同一环境下红树林植物叶片解剖特征的差异性及适应性.应用石蜡切片法,比较研究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和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4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叶片的表皮均具有相似结构,上下表皮覆盖着较厚的角质膜、栅栏组织有柱状或短柱形细胞、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但它们叶片结构的数量特征存在差异,栅/海比以榄李最高(0.60),叶片紧实度和疏松度分别以木榄和榄李最高.木榄、海莲和正红树木质部导管发达,但榄李的木质部导管不发达.PCA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适应能力与叶片栅栏组织、上表皮、下角质层、叶片疏松度等因子有关,4种红树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因子存在差异.综上所述,在同一生境下,4种红树叶片结构特征均有着特殊解剖结构特征适应盐浸环境,这些特征也可作为分类学依据,对潮汐适盐性植物的识别及其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叶片结构解剖特征PCA

    兰科植物与共生真菌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谢泰祥郑清冬王艺兰琳英...
    2778-2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科植物的种子细小,是所有被子植物中最小种子类型之一,只具备一种不被胚乳包围且小而不发达的胚,在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在营养资源匮乏的早期阶段,对共生真菌的依赖性非常强.共生真菌与兰科植物形成菌根联合共生体为种子萌发、原球茎生长发育、幼苗分化以及成年植株生殖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本研究对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研究历程与概况、菌根互作关系、多样性与专一性、促生作用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兰科植物野生资源保育与开发、人工栽培生产以及生防菌与菌肥研发等研究提供参考.

    兰科植物共生真菌多样性与专一性促生作用

    征稿启事

    前插1,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