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
改革

月刊

1003-7543

023-67767553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改革/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围绕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发表论文、评著、调查报告等,分析探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反映改革动态,比较研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为决策者提供借鉴。主要栏目有改革及时评、资本市场探讨、国际经济评论、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小企业改革、私营企业研究、比较与借鉴等。读者对象为经济工作者、大专院校经济专业师生及各级领导干部。有英文目次。继承《体制改革探索》(198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贾若祥王继源窦红涛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区域之间异质性强,区域发展差异大,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提高战略取向一致性,促进不同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形成合力,不断将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区域发展

    创新驱动政策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为准自然实验

    姚战琪
    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法相结合,系统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如何影响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相对更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大于其他地区;科研水平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中发挥了正向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应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大力培养数字贸易领域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结构高级化

    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消费:理论机制与推进方略

    樊轶侠王正早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推动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为持续释放消费红利和促进消费领域节能降碳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产品生产低碳化、物流运输低碳化、能源资源使用低碳化赋能供给侧低碳转型;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推动公众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形成、强化消费降碳感知等促进需求侧低碳转型.同时,数字技术通过促进市场交易过程低碳化,助力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效实施,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机耦合和协同降碳.然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消费仍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缺乏顶层设计,低碳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下沉市场低碳消费潜力未被充分挖掘,碳普惠机制尚未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公众低碳消费观念与行为能力不强.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消费应从如下方面发力:加快低碳消费相关制度和认证体系建设,促进数字化交通出行、数字消费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出碳金融产品等市场化激励新举措,加快全社会低碳消费理念与氛围形成.

    数字技术居民消费低碳消费

    高端消费回流:扩内需促升级的重要举措

    王曰影张颖熙
    7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内需促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内需是国民经济总需求的主体,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把扩大内需摆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消费在扩内需促升级中发挥着 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端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强,高端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维度.疫情暴发后,中国居民境外购物活动大幅减少,使得更多的高端消费流向境内市场.但自2023年以来,出境旅游和海外代购等形式的消费活动逐渐复苏,中国高端消费外流问题再次引起学术界和业界关注.高端消费回流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端消费回流面临品牌影响力不足、价格竞争力缺失、服务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等多重挑战,应从提高境内市场供给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发展免税经济降低价格成本和税收负担、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和体验感、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问题和风险等方面发力,主动引导高端消费回流.

    高端消费外流高端消费回流消费升级扩大内需

    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协同发展模式及效能类型探究——基于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尹德挺赵政史毅
    8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协同、地位协同和圈层协同的视角对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效能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竞合力、主导力和聚合力共同构成城市群人口高效协同的三维支撑体系.非中心城市的竞合力是城市群提升人口潜力的关键.尽管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人口系统从旧结构向新结构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对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引力作用相对更强,非中心城市对城市群活力的影响值得重视.中心城市的主导力是城市群实现人口跃迁的关键.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集聚作用突出且呈现持续增强态势,在从弱主导走向强主导的演化过程中,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是其重要支撑.城市网络的聚合力是城市群优化人口格局的关键.在与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圈层关系中,国家中心城市保持较高的子群内部密度、形成稳定的凝聚态势是城市群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三力"研究,建议"任务面向型"城市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有序分流、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提升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同效能;"成长面向型"城市加快培育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提升城市群整体的伺服效能;"关系面向型"城市加强与其他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改善城市群整体的自组织机制效能.

    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群人口空间组织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内容构成、动力机制与构建思路

    孙久文周孝伦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把握好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构成内容,将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和区域可持续开发作为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强大动力.其构建思路如下:以数字化赋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要素资源合理分配,培育空间增长极驱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保障各类型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国土空间体系生产力布局新质生产力空间增长极

    数字经济、创新差距和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

    黄林秀郝坚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数字经济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推演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该模型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变城市创新差距,重塑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利用2005-2022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区域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对应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城市创新差距,从而有利于缩小中心-外围城市的经济差距.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对应中心城市地理距离越远的外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外围城市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无障碍分享机制、深化区域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空间知识溢出创新差距经济差距

    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

    庄天慧邱峰杨浩
    12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县域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县域富民产业是能在长期内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其在空间维度、组织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县域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端通过凝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效益;在农民参与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和共享资产收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中,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仍然面临产业集群培育不足、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产业同质化突出、结构不优,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加快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应依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经营主体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县域富民产业农民共同富裕利益联结机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理论机理、实践成效与政策构想

    高鸣江帆
    14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实践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与农民共同富裕的 目标高度契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具体路径,助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面对集体经营性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集体补助性收入仍然较低、地区间集体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组织运行和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等现存问题,对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未来应重点关注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着力构建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农民收入集体资产

    《改革》3篇论文入选"重庆市期刊优秀作品"

    《改革》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