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何继善

双月刊

1672-7940

cjeg@cug.edu.cn;cjeg001@163.com

027-67883682/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VT域的海底电缆地震数据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应用

    张兴岩张立霞钱进丑纪辉...
    743-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底地震(Ocean Bottom Seismic,OBS)采集方式的不断发展,海洋地震数据方位角分布更宽,地震资料信息量大、空间连续性好,为准确预测储层中裂缝发育带提供了优质的数据基础,但是目前海底地震数据宽方位属性的应用基本停留在成像阶段,没有充分挖掘OBS宽方位数据的潜力.基于海底地震数据(OBS)地震资料炮检距矢量片(Offset Vector Tile,OVT)域成像,对纵波在复杂构造区振幅方位各向异性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振幅随方位角变化预测裂隙发育方向和密度的基本原理,开展地震裂缝检测技术研究攻关,并针对渤中、南海等工区OBS三维地震纵波资料OVT域进行处理,获得6个方位地震数据体,应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计算出了该工区的裂隙的发育密度与发育方向,为后期裂缝型油气藏的钻探与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

    海底电缆OVT各向异性裂缝

    基于平面波解构滤波的探地雷达绕射波高精度成像

    李雄伟高小伟姜涛
    75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依托其高精度、易部署等优势在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独树一帜.其应用范围涵盖岩土工程勘查、地质工程质量检测、极地冻土区域勘查、月球浅表探测等领域.勘探目标为小尺度地下地质异常体时,其产生的电磁波场响应能够直接反映在GPR数据体中,在利用回波数据构建的剖面上表现为绕射波.针对该波场进行偏移速度分析及偏移能够获得更直观的异常体成像结果.然而GPR生成的剖面中包含直达波、地表反射波、噪声等能够降低成像精度的不确定信号,导致后续处理解释工作存在偏差.因此通过分析GPR数据中不同类型的波场同相轴斜率差异,引入平面波解构滤波技术,估计剖面倾角的同时进行解构滤波,从而提取单纯绕射波场.最终利用分离出的绕射波记录进行偏移速度分析及偏移成像处理.新方法能够生成高精度的偏移速度模型和单纯绕射波偏移结果.利用两者能够更为精确地定位地下地质异常体,获取相关物性信息及尺度参数.理论合成数据及实际冻土地区资料测试进一步验证新方法的实用性及可行性.

    探地雷达绕射波成像平面波解构滤波

    海洋电火花震源地震数据子波处理技术及应用

    张立霞曾维辉刘金朋张兴岩...
    764-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海洋地震勘探中传统的气枪震源相比,海洋电火花震源由于其声学特性,在激发过程中会产生多个压力脉冲,同时由于海洋地震勘探中鬼波的干扰,使得电火花震源子波中具有更多的旁瓣,限制了地震子波的带宽,降低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电火花震源子波处理一般使用反褶积,但是反褶积技术单一,不能有效解决电火花震源子波复杂的问题.基于此,介绍了电火花震源子波复杂的原因,使用鬼波压制技术、tau-p域预测反褶积技术、零相位化技术对电火花震源子波进行处理,解决电火花数据子波形态不规则的问题,对鬼波进行了有效压制,恢复了电火花震源的子波频带,获得了宽频地震数据,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丰富了低频信息,提高了同相轴的识别能力.

    海洋电火花震源子波处理

    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工程精细勘察中的应用

    徐洪苗彭青阳胡俊杰王鹏...
    775-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过去以钻探、常规电法为主的传统勘察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的工程勘察需求,尤其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典型地质体探测精度较差;而跨孔电磁波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反演直观的技术优势,因此本文系统开展了基于精细处理的跨孔电磁波CT(Compated Tomogrophy)技术在3个工程精细勘察中的应用研究.结合钻孔约束和验证情况,分别实现了深埋输油管道精细定位、局部岩溶及裂隙精细识别、大范围岩溶空间分布精细刻画勘察目标,分析认为探测效果较好区域精度可达到1.0 m以内.研究成果一方面验证了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目标地质体精细勘察的有效性,可为相近工程提供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未来地下空间和结构体等多领域精细探测中具有广阔应用潜力.

    跨孔电磁波CT技术精细勘察探测精度

    高密度电法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工程场地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赵杨杉王洁郑军晏雁...
    784-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作为影响工程建设一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在一些大型、重要的工程项目中,会带来许多特殊的不良建筑条件和工程基础稳定性问题.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为查明咸宁市某工程场地基岩面埋深及岩溶发育情况,采用布设密集二维高密度电法测线进行探测,基于二维剖面解译与钻孔资料分析结果,验证了工程场地基岩界埋深情况和岩溶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对采集的二维测线原始数据进行三维组合,通过三维反演、三维可视化处理对不同位置的垂向切片、不同深度的平面切片、基岩面高低区域图、岩溶发育区三维渲染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可能存在的岩溶发育区,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工程场地岩溶探测中通过布设密集高密度电法测线,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直观地展示基岩埋深及起伏特征、基岩面溶蚀发育区及深部岩溶的空间分布情况,为拟建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更加全面的地质成果.

    高密度电法工程场地岩溶探测二维反演三维反演三维可视化

    瞬变电磁法和地震反射波法在不良地质洞段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李建超王进城王志豪
    793-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探方法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手段,通过不良地质体与围岩物性参数差异,及时发现和预测地质条件的变化.较完整一完整围岩岩体物性参数与不良地质体物性参数存在较明显差异,有利于分辨出不良地质体;但是在地质条件差洞段的的不良地质体与围岩岩体物性参数差异极小,不利于分辨出不良地质体,使得岩体质量情况和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难度极大.本次采用瞬变电磁法与地震反射波法的综合物探法,在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V特类岩体开展专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主要利用岩体视电阻率、应力梯度、纵波波速、横波波速等参数对未开挖段岩体质量和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测.创造性地通过"日进尺"这一指标间接对开挖岩体破碎程度进行评价,经对比,预报成果中符合长度占实际开挖过程中问题段长度的85.1%,预报结果与开挖成果较为吻合;此外,对坍塌失稳段、突泥涌水段也有明显反映,为该方法组合在不良地质洞段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引水隧洞超前地质预报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不良地质体

    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法在海南岛西部矿山超采区勘察中的应用

    钟宙灿符彩花张匡华蔡水库...
    802-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地区矿山开采后会回填采坑,掩盖超深超采行为,不仅对国有矿产资源造成破坏,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地球物理作为探测矿山超采规模的重要手段,面对地质条件复杂、背景干扰等不利因素,单一物探方法会出现探测结果的多解性,难以实现对超采回填区的精细探测.本次研究首先采用高密度电法准确识别出回填体的分布范围,然后采用微动探测方法对回填体埋深进行综合探测.通过比对微动探测与钻孔成果,结果显示对岩性界面的探测精度在2.30%~3.22%;结合微动探测的成果对高密度电法数据进行再解译,与地质钻孔揭示的回填体底界深度误差在0.3 m以内.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准确揭示超采回填区的规模,为今后查明超采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高密度电法微动探测矿山超采海南岛西部

    多种勘察方法探测高铁隧道基底岩溶——以华家山隧道为例

    王凯
    810-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岩溶发育对施工和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一种综合勘察技术,以准确探测铁路隧道基底岩溶的分布范围.首先,利用地质调查法对隧道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初步评估,识别潜在的岩溶发育区域.随后,利用地质雷达进行精细化探测.通过获取的雷达数据,可以清晰地识别出隧道内岩体的溶洞发育位置,为后续的施工处理提供精确的指导.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隧道岩溶的大小和形态,采用钻探法进行验证,通过钻孔揭示的岩芯,可以详细了解溶洞的规模、洞深、洞内填充与否等信息,为隧道设计及防排水工程提供关键的设计依据.本文以华家山隧道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地质雷达和钻探的综合应用,成功地探测了隧道内的岩溶发育情况.该技术不仅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还为优化隧道设计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华家山岩溶隧道地质调查地质雷达钻探

    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李凯侯秋平邹杰弓晓晓...
    820-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部复杂山区的隧道建设对加快我国交通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查明隧道的地质情况,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必须提高公路隧道的勘察精度.为了提高勘察的反演精度,实现精细化解译,本次研究在XX隧道勘察过程中,采用EH4大地电磁测深法、钻孔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结合三维立体成图技术,建立了以电磁法为主导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综合物探模式:①利用三维大地电磁测深法通过横纵断面对比反演结果,圈定异常区域的展布;②利用声波测井和钻孔成果验证异常解释的准确性;③采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明确隧道的应力分布和岩爆等级;④利用三维立体成图技术.在标高3 500 m以下,共圈定出5个异常区域,异常纵向长度30~60 m不等,最深处约625 m;其中隧道里程K31+620—K31+680处异常横向最大宽度约45 m、里程K33+585—K33+620异常横向宽度最大约85 m.采用综合物探方法准确识别出了隧道穿越区的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体以及异常的分布范围,从而为隧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隧道的后续施工提出了建议,对同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公路隧道EH4大地电磁测深法钻孔地球物理测井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高精度勘察三维立体成图

    城市硬质路面对噪声源面波数据的影响特征与优化处理方法

    曾晋明冼海欧黄海生郝磊...
    829-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对城市复杂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城市浅层地震高分辨勘探的要求下,城市硬化路面对面波勘探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基于广州市临江城区道路开展现场试验,主要针对城市硬化路面对被动源面波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市硬化路面中存在速度高于面波的高速直达波,严重影响了面波频散曲线的提取.提出了基于频率-波数域滤波(Frequency-Wavenumber Filtering,F-K Filtering)的高速直达波压制方法,有效恢复了地下介质面波的频散成分.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为城市硬化路面面波勘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被动源面波城市道路频散分析地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