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李江

双月刊

1008-9764

xuebao@gdrtvu.edu.cn

020-83497714

510091

广东省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深化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实践及各学科领域学术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促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强系统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以“程教育求岭南特色,学术研究索百家之言”为办刊追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终身学习制度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张伟远
    1-3页

    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 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

    卢晓中
    3-5页

    把握教育"三大属性" 加快推进强国建设

    陈东英
    5-8页

    基于"五社联动"视角的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刍议

    卫庆国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社联动"是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基层社会治理行动框架。该行动框架可具体应用于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以框架内各要素功能定位及自身优势的解析为基础,针对困扰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运用联动思维,从健全管理体制、扩大教育服务供给、加强资源动员,以及提升教育服务对于学习需求的有效满足程度等维度,提出基于"五社联动"行动框架的策略建议,助力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社联动社区老年教育

    老年群体数字技术学习的人格特质效应研究

    苏绚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特定样本中人格特质与数字技术课程学习成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五人格维度中,开放性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不显著;责任感与学习成效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则与理论知识掌握、手机设置能力及生活应用技能呈现负相关;宜人性正向影响数字化艺术娱乐、手机设置及生活应用模块的学习;外倾性与学习成效关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人格特质与数字技术学习成效之间的因果路径,强调了自我效能感及社交互动等调节因素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

    老年教育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特质激活理论

    需求分类理论视角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汕尾老年大学白字戏培训班为例

    朱碧茵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麦克拉斯基的需求分类理论,结合国务院颁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关于老年教育的要求、任务和计划,编制关于汕尾老年大学白字戏课程学员需求的调查问卷,通过SPSS26。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老年学员存在多层次学习需求,老年学员愿意为白字戏传承做贡献,老年学员之间存在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差异。未来应编制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文件,明确老年教育课程目标,丰富老年教育课程内容,规范老年教育课程实施,完善老年教育课程评价,促进老年教育课程优化。

    需求分类理论学习需求老年教育课程建设

    唐代涉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论析

    周婷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歌创作于临行赠别之际。这一部分诗歌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离别多感伤,情感抒发是其第一要义。唐诗妙于写情,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表现为情真意挚的情感表达;其次,唐代诗歌在唐前诗歌缘情感物的抒情基础之上形成了以景兴情的景物托写。这两个方面构成这一部分诗歌的主体特征。

    唐诗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大庾岭以景兴情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汕头开放大学为例

    吴佩娇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助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开放大学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体系办学、培训赋能、资源引入等方面优势。2021 年以来,汕头开放大学通过党建引领、建立实践基地、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派出驻村干部、举办村两委干部学历教育等举措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存在制度机制不完善、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城乡数字鸿沟等问题。优化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应当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强化人才支撑,以科技赋能乡村文化发展。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成人教育机制

    精准思维赋能"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原则取向和实践路径

    万力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更好地担起铸魂育人使命,用精准思维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对于坚持思政课政治属性定力、明晰课程界域张力、凝聚多维建设合力、释放教学效果活力有积极意义。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坚持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相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整合、教师供给侧与学生需求侧相耦合、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定位大时代、优化大内容、拓展大场域、构建大体系等方面,通过精准描摹教学对象、供给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空间、构建育人体系等措施,探索精准思维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

    精准思维大思政课价值意蕴原则取向实践路径

    "景慈证母案"与"费羊皮卖女案"之比较——兼及萧梁、北魏诉讼文化之同异

    李俊强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梁"景慈证母案"早于北魏"费羊皮卖女案"整整 10 年,两案都是案中有案:既是一般刑案又牵涉亲伦案件。法律规定一旦与关乎伦常的案件相关联,极易产生纷争,有关"情理"的考量就会成为影响案件走向的最大变量。从案件走向可以发现两朝诉讼文化之别,可以体悟两朝法律制度趋同的倾向。礼教高于法律已是中古时代的基本常识,以孝义亲伦的名义裹胁、绑架律法的现象渐成司法常态。

    萧梁北魏景慈证母案费羊皮卖女案诉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