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公路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公路交通
广东公路交通

苏培新

双月刊

1671-7619

gdgt@chinajournal.net.cn

020-86330729,83730263

51042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丛云路283号

广东公路交通/Journal Guangdong Highway 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广东公路交通系统,并与全国公路交通系统科研、水利、林业、市政等行业的相关单位对口交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密结合广东公路交通环境建设,及时报导科技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反映水平动向,传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推动广东公路交通科技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滚轮密度仪在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邓明超曲大海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滚轮密度仪压实度测试方法的优缺点,验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分别选取长度为300m的桥面和路基段AC-20 中面层进行测试,并与钻芯法和无核密度仪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路基段和桥面段滚轮密度仪和无核密度仪与芯样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整体偏差不大于 3%;在路基段滚轮密度仪和无核密度仪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桥面段存在一定偏差;与钻芯法和无核密度仪法相比,滚轮密度仪能够连续检测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可减少对沥青路面的破坏,提高检测效率,扩大检测范围.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压实度无损检测

    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U肋全熔透焊接接头研发及疲劳性能研究

    彭振楠宋神友陈焕勇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U肋传统焊接接头疲劳开裂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钢制桥梁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质量,因此钢结构桥梁亟需发展具有高疲劳强度及抗裂性好的顶板U肋焊接接头.本文基于先进的内焊技术和顶板U肋焊接接头制造工艺,研发了顶板U肋全熔透高品质焊接接头,通过初始裂纹尺寸检查和疲劳寿命评估对比了不同制造工艺对新提出接头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焊接工艺,最后通过疲劳试验验证了该新型构件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研发的顶板U肋全熔透高品质焊接接头具有"无缺陷、可检测"的突出优点;全熔透焊接时,埋弧焊显著优于气体保护焊,前者仅引起存在于顶板焊趾处的初始裂纹,且尺寸明显小于后者;初始微裂纹尺度对顶板U肋全熔透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具有显著影响,初始微裂纹为 0.05mm的疲劳寿命是初始微裂纹为0.3mm的疲劳寿命的2 倍,推荐采用双面埋弧焊作为全熔透高品质焊接接头的制造工艺;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新研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均显著优于单面焊、部分熔透双面焊(气体保护焊)和全熔透(气体保护焊)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

    桥梁工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全熔透高品质焊接接头模型试验疲劳强度

    城市互通立交桥限载车辆模型研究

    余印根傅雨鑫晁鹏飞缪锋...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出可用于城市互通立交桥安全监测系统响应计算的限载车辆模型,本文以《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2019 年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019 年版中提出的车辆荷载模型以及《中国汽车车型手册》中提供的数据为筛选对象,对其中的车辆进行筛选研究.首先,将车辆按轴数进行筛选,得到7 辆代表车辆;其次,根据某城市互通立交桥梁的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将代表车辆按设置的工况进行加载,提取截面弯矩数据进一步分析代表车辆对桥梁的作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7 辆代表车辆在 6 种工况中分别有6 辆不同的车辆会产生最大的弯矩值.最终,本文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后,通过弯矩这一指标评估车辆的作用水平,得到了适用于城市互通立交桥的限载车辆模型.

    城市桥梁限载车辆模型连续弯箱梁桥桥梁安全监测限载车辆筛选

    预制箱梁存放时长对反拱及静载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王镇锐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混凝土预制梁在存梁期产生过大反拱以及提高静载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以 25m小箱梁为代表,研究了存梁时长对反拱及静载试验结果的影响.反拱影响分析方面,利用数值分析、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存梁时长、混凝土强度发展对反拱的影响;静载试验结果影响分析方面,对 6 片存放时长为 20~70 天的混凝土预制箱梁进行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存梁时长对挠度、应变校验系数、相对残余变形、中性轴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拱实测值约为计算值的80%,混凝土强度发展对反拱的影响不足6%,挠度、应变校验系数随存梁时长的增加而减小,50 天的存梁时长差异导致的校验系数减小量约 0.14,相对残余变形、中性轴高度随存梁时长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时间拐点为存梁40 天.

    预制箱梁静载试验存梁时长反拱校验系数相对残余中性轴高度

    基于数据驱动的斜拉桥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马文划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监测运营期间桥梁结构安全性能,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驱动和有限元模型评估斜拉桥健康状态的方法.该方法以群索索力为媒介,利用实测数据修正有限元模型,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丰富桥梁群索索力负样本,最后通过相异测度量度评估斜拉桥实时状态.本文以国内某混凝土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该方法兼顾了有限元模型中整体结构内各构件的响应协调关系和监测数据中结构的真实变化规律,可快速、定量地评估斜拉桥健康状态,为桥梁管养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驱动有限元模型群索索力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健康状态

    公路边坡灾害应急处治措施分析及其效果评价

    李才智梁勇卢浩李清...
    30-3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所引起的边坡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边坡灾后处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为例,在分析边坡灾害原因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对应急处治设计方案中的削方卸载和锚索格梁加固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变形监测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削方体积和各级削方坡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宜在边坡中部设置大平台,其次是在坡顶;在边坡中部削方卸载,形成大平台之后,要同时注重大平台所在的边坡和一级边坡的加固;和加固的位置的不同相比,削方位置的不同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削方形成的大平台和预应力锚索的加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边坡滑面的发展,如滑面深度、剪出口位置等;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应急处置措施效果良好,有效遏制了边坡进一步失稳滑塌.

    边坡工程降雨应急处治数值模拟

    小波阈值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王辉张兴华钟文健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坡稳定性对预防地质灾害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因其精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被广泛应用于边坡监测,但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监测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小波分析在非平稳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表现出色,但传统小波去噪方法在阈值估计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提出的改进小波阈值算法,通过考虑噪声特性和带噪小波系数含噪幅度的函数关系,提高了去噪效果和数据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剔除高边坡GNSS原始监测数据中的粗差影响,提升监测数据时间序列的稳定性,显著提升监测数据质量.该技术手段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估与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预防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变形监测粒子群优化小波变换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距研究

    崔树坚刘敏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现行相关规范关于施工步距的要求,分析了大型机械化施工需求与施工步距的矛盾,基于装备作业要求,改造了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提出了适用于V级围岩的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以及相应的施工步距要求;开展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从洞周变形、结构受力的角度论证了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新施工步距的可行性;最后依托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6 座隧道,开展现场变形和应力监测,验证了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新施工步距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基于大型机械装备作业空间和便利需求,优化传统双侧壁导坑法,形成了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确定其施工步距至少为初支封闭成环、仰拱衬砌、二次衬砌分别距掌子面距离为60m、96m和126m;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的三维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在新施工步距下,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支护结构安全,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要求.

    机械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距数值模拟现场监测

    隧道涌水突泥灾害处置与预防措施

    蒙宇绍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涌水突泥灾害是隧道工程中的一大挑战,对工程安全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成因、处置与预防措施,详细分析了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涌水突泥的机制和具体表现,发现地质断层活动区域是主要的危险源.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处置措施,显著提高了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减少因涌水突泥引发的施工延误和成本增加.

    涌水突泥灾害处置预防措施灾害成因

    普通国省道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改造分析

    陈俊霖陈建宗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英德市国道G240 线和省道S526 线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为依托,深入研究了我国普通国省道平交路口普遍存在的渠化设计缺陷与不合理之处.针对车辆转弯轨迹不明确、路权分配模糊、视距不良等问题,采取了在设计阶段进行细致排查、评估与分析的策略,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采用VISSIM模拟仿真技术对改造方案进行效果分析,制定了节约工程造价且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的微小改造方案,为类似的普通国省道平交口改造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

    交通安全设施国省道平交口微小改造精细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