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化工
广东化工

邹思民

半月刊

1007-1865

gdcic200@163.com

020-83380392;020-8302517

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广东化工/Journal 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是广东省化工行业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刊物,编委会的委员均是广东省化工界的知名人士,甚至有香港科技大学或城市大学的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背景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新探索——光引发自由基制备茚酮化合物

    冯亚栋陈芳芳陈煜沛王贵弘...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背景下,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开展新探索,让学生理解绿色药物合成的理念,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次课程探索旨在教育学生在无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设计采用紫外光引发生成酰基自由基,继而与自由基受体炔烃发生级联环化反应,制备天然药物化学中重要的天然药物衍生物2,3-二苯基-5-甲基-1-茚酮.通过柱色谱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对产物结构进行鉴定,通过对照试验进行反应机理探索.实验过程中通过讲解光催化自由基反应理论和应用,使学生体会绿色化学理念,掌握学以致用的道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探索教学改革

    前沿科学研究融入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螯合物与新型配位化合物

    肖宇张红红范传刚李大枝...
    141-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中关于螯合物及新型配位化合物的教学内容设计.课程立足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将前沿科学研究——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OF)材料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整合知识,解决配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关键问题.同时,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化学学科素养.课程采用进阶式任务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配位化学的理解,更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螯合物教学设计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前沿科学研究

    产教-专创双融合育人模式下专业课程优化教学研究与改革——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为例

    刘巧宾刘旭冉王晓蓓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紧密,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共性难点问题,提出"产教-专创双融合"的育人模式."产教-专创双融合"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复合材料专业《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体系优化及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与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育创新思路、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着手,进行了课程优化与改革.着重体现在保持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紧扣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贯彻生产工艺与生产实例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探索"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提升路径,从而为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产教-专创双融合核心素养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双碳背景下《材料分析测试实验》课程实践教学——以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表征为例

    李美颜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性能的好坏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结构息息相关.本论文以《材料分析测试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负极材料纳米石墨的形貌和结构表征为例,探讨不同表征手段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以提高该课程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材料分析实践教学结构表征磷酸铁锂纳米石墨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与思考——以"亚硒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纯化及应用"课题为例

    颜素张雪英胡勇周俊...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环境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目前的实验课内容主要是基础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亚硒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应用课题为例,设计了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课程,并且对其进行了探讨.该课程实验融入了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操作,并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热点问题进行了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深入掌握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硒污染亚硒酸盐还原亚硒酸盐还原菌培养

    《广东化工》征稿启事

    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