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教学为例

    孙念超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课程,兼具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将历史观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寓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是本门课的应有之义."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既要从历史的角度讲清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要从理论的角度讲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分子的必然选择.

    知识性价值性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

    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刍论

    马丽娜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抗疫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将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课程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学生价值观的价值导向要求.在教学中应将课堂教学与以互联网资源开辟的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抗疫案例精讲、组织学生讨论抗疫中热点问题以及课后创作抗疫相关作品等方式,讲清楚社会主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制度优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但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坚持政治性、防止将抗疫精神融入《原理》课程形式化和表面化以及对错误观点和思潮的驳斥等方面的问题.

    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

    吕延明杨思琪
    17-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是推动新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文化自信培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现代生活模式和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出现时代断裂,大学生文化自信心薄弱、文化自觉性不高.因此,高校要以时代特点和高校地方特色为依据,结合大学生的兴趣心理和文化需求,从学中华经典文化、懂中华经典文化、传中华经典文化三个维度出发,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心,进而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文化自信校园建设培育路径

    高等医科院校"周点名"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张丽娜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点名"制度①是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是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信任的重要渠道,是辅导员陪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南方医科大学继承"周点名"制度的优良传统,着力构建"一依托、两结合、三覆盖"的"周点名"制度实施模式:依托"周点名"平台,结合学生生涯发展特征和学生专业特色,覆盖班级全部学生、大一至大四全阶段和学生各阶段的突出问题和需求,力图培养政治素质合格、医德品质合格、专业能力合格、心理素质合格的新时代医学生.

    高等医科院校"周点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

    段巍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舆论是网络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也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探索世界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技术凭借其巨大的数据库资源,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网络中存在着大量不成熟甚至是不正确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加强对网络舆论环境治理,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以及大学生优秀社团文化建设,以此来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舆论价值观

    党史教育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刘晓雨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和智慧,党史教育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促进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意义重大.现实中,党史教育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史知识素养和教育水平不高,有的学生党史学习积极性较差,有的学校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党史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有效融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史素养及教育水平,丰富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党史教育创新性表达是实现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融合的重要路径.

    党史教育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刘宇刘於清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包含了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契合点,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充分开展科学家精神实践教学,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打造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网络教学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培养出富有科学家精神的科技人才提供思想引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科学家精神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呈现

    王喜
    46-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课程,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要特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缩影.基于二者在理论内容、逻辑线索、价值目标上的学理相契,对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实践向度、理论成果在《概论》课中进行教学呈现,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理论修养,帮助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推动转化为立志修身博学报国行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路径

    何海祺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使命,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建设以及党员教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的存在问题,党支部探索构建"三统筹三落实"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党员的作用,推进党建与育人多维融合,提升思政课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质量.

    高校党支部建设思政课党员教师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