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认识自我"资本化"思维方式的批判

    魏传光黄金链
    4-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自我的"资本化"思维方式实质是形而上学充当资本意识形态统治工具的呈现,是马克思批判的形而上学思维与资本意识形态在当代结合的新形式.单向度的"资本化"思维方式遮蔽人多维度认识自我的可能性,从而遮蔽人之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度与消解人之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成动力.那么,解蔽认识自我的"资本化"思维方式问题仍然需要遵循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意识形态与资本批判融合的理论路径,把握马克思破解形而上学的关键范畴——实践,以实践思维拓展与升阶人之认识视域,强化思维批判性与超越性,塑造实践思维以促进人全面正确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

    "资本化"思维认识自我实践思维

    "他者"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及当代启示——以德国共产党人汉斯·希伯的叙述为例

    刘子墨庞雨晴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德国共产党人汉斯·希伯通过走访根据地、与领导人交流、深入群众等方式,以"他者"视角书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故事,塑造了英勇抗敌、可歌可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抗日战争时期,以汉斯·希伯为代表的国际记者塑造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历史借鉴与重要启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交锋中,最大程度地凝聚"自述"与"他述"合力以传递当代中国故事;通过挖掘与西方的事实共识,实现"他者"的情感认同;坚持现实叙述,潜移默化塑造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汉斯·希伯国际形象

    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

    叶纯荷龙慧芳张超群陈翠珊...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路径,形成了媒体融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格局.然而,在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有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不明确、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通过探讨广东R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锻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管机制和打造高校特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项创新策略,以期能够帮助高校更加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

    媒体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网络社群中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困境与对策

    温秋雨
    26-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交平台使得大学生群体聚集在网络空间中,并由此形成了网络社群这一新型集聚.在网络社群这一交往形态中,信息同质化、主体个性化和环境复杂化的特点容易使得大学生固化对非主流价值的认知程度,从而产生抵触主流思想.主流价值教育建设"缺位"、主流价值教育载体"殊构"、主流价值教育主体"式微"、主流价值教育环境"多元"的四类问题使得网络社群内的价值认同面临被解构的危机.因此,提升网络社群中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内容建设,扩大主流价值网络社群传播范围.二是推进阵地建设,增强主流价值网络社群传播影响.三是推进人才建设,建设主流价值网络社群传播团队.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优化主流价值网络社群传播环境.

    网络社群大学生群体认同主流价值认同

    广东高职院校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林玉瑾林子杰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学素材,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实现铸魂育人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全民学党史的大势之下,借鉴"四重构"理论框架对广东高职院校的党史教育工作进行思考,从针对性的维度与实效性的导向,围绕"课程设置、内容方式、师生关系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一是将中共党史为素材系统地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用青年的话语方式讲故事,三是以新的师生角色定位促进情感交流,四是实现从教学过程管理到教学产出管理的中心转移,以此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的格局.

    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

    论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

    李香玲
    39-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是赓续百年初心的时代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保证,是把师德建设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培养人,其师德素养应与新时代相符合.从培养目标看,高校教师应有弘扬光荣传统、恪守育人初心的师德认知,有涵养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和学生的师德情感,有不畏困难险阻、克服万重千山的师德意志,有坚守以德施教、践行育人使命的师德行为.因此,高校应遵循"知、情、意、行"的师德素养培育规律,着眼"三个结合",聚焦"两个视角",立足"四个关系",不断强化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认知,升华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情感,坚定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意志和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推动高校教师群体师德素养的提升.

    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例

    韩蕾陈南坤吴晖晗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清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的构思逻辑,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充分挖掘校区红色文化资源,围绕"传承好红色基因"、"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传统",构建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输送的"学校-学院-班团-学生"四级动力引擎,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拓宽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渠道,翔实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研究的实践案例,对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的方式方法具有启示作用.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思想引领传承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三重使命

    王斌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事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应有之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把握故事选择的标准、掌握讲好故事的原则和注重讲好故事的方法的基础上,要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故事,抗疫英雄勇于担当、执着坚守、忠诚尽责、甘于奉献的故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奋斗、共克时艰的故事和中国同世界通力合作、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故事.

    抗疫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路径探析

    蒋艳清
    59-6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逐步形成的优秀的思想因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和效力.开创传承红色基因的特色教学由此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教学范式、提升教学实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从大学生行为心理之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属性之特、红色基因地域之特入手,通过优化教材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形成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于一体的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红色基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模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