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人民性: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本质及当代启示

    张结平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瞿秋白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艺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初步建立的文艺思想体系中,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性是其重要的一个特征,具体表现在人民是文学的创作者、人民是文学表现的主角、人民是文学服务的对象等方面.瞿秋白的人民性的文艺思想对当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实现"集体人"与"个体人"的统一.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实现"喜闻乐见"与"教育提升"相统一.第三,坚持兼容并包的文艺创作风格,实现以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瞿秋白文艺思想人民性文化建设

    百年党史中"人民"内涵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吕家钰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人民"作为核心概念始终贯穿其中,成为理解党百年奋斗历史的重要线索,也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指出"人民"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人民"的本质内涵,并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要求,赋予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合理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问题,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网络强国背景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黄丽嫦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要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教育根本问题,为网络强国培养一批"靠得住、本领强、打得赢"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通过"党建引领、思政融入、竞赛驱动、实践强能、科研创新"的"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培养爱国拥党、基础扎实、实战力强、创新力高的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引领

    学习强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唐亚丽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知识共享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东高职7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学习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实证结果发现:学习强国的使用程度越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越高;知识共享在学习强国的使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起中介作用;学生年级调节了学习强国的使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系的中介机制.研究明晰了学习强国的使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路径,为用好学习强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培育效果提供重要指导.

    学习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共享学生年级被调节的中介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林艳张锋
    34-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应用型本科大学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构建新时代"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打造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新环境,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席志武于瑞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学科德育理念.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例,立足于"思政专题+作家作品""经典文本+文本细读""知识拓展+思政教育"三种具体路径,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模式思路、内容设计、教学效果做了探索,有效促进了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课程思政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改革学科德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地位及属性

    赵芷琪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原理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必然主体.不同的主体具有其应然的主体属性.围绕社会分工、主体意识的觉醒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交往活动的视角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作为社会主体,而具有意识形态性、主导性及权威性等社会层面的主体属性;作为个体主体,而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性等个体层面的主体属性;作为交互主体,而具有超越性、前瞻性、开放性等交互关系层面的主体属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地位主体属性

    系统视域下"对分课堂"的问题导向、效果优化与功能释放

    张征杨定明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和发挥对分课堂的优势必须把对分课堂置于系统视域下.在系统视域中,通过理解对分课堂理念生成的背景,即教学质量与课堂质量、"教科书悖论"以及传统"讨论式教学"的不足,理解对分课堂回应的是课堂系统性难题.通过若干教学实践案例中对分课堂"系统性"效果的展现,能够从师生、生生关系,课上、课下关系,教与学关系等探索发挥对分课堂系统性功效的着力点.

    对分课堂系统性主动性师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叙事策略

    王瑞林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渗透性、启发性等特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叙事策略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课程价值和时代价值.要以讲好理想信念故事,补足精神"钙片";讲好初心使命故事,践履责任担当;讲好英雄先烈故事,引导效仿践行;讲好人民情怀故事,牢记以民为本为叙事着力点.要通过紧扣目标保"精度"、点面结合拓"广度"、入脑入心求"效度"来优化叙事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伟大建党精神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