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建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刘东燕

双月刊

1005-2909

gdjzjy@yahoo.com.cn

023-65112294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高等建筑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3年创刊,于1992年对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宗旨,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对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思想,对办学方针、体制,对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主张和重要的决策性建议。本刊导向正确,科学精炼,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性一度"指向下流体力学荣誉课程建设探索

    付小莉操金鑫张洪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两性一度"标准,确定了流体力学荣誉课程在教学大纲重塑、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选拔和考核要求等方面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以问题驱动为抓手、以基本概念为支点、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为拓展的荣誉课程特色.以连续方程四种形式及其与不同流动模型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内容,以虚拟仿真平台中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案例和现代流体测量技术进展综合性作业为典型,指出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标准在课程教学内容、虚拟教学平台和学生学习产出中的要求体现,相关探索可为工科流体力学荣誉课程及其他力学荣誉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两性一度"流体力学荣誉课程教学改革虚拟仿真

    新兴交叉专业中融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BIM技术教学实践

    周小平王蒙蒙王佳杨娜...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其人才缺失严重制约了建筑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而现有的BIM课程及教学体系主要面向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国家、行业和市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建筑+城市"BIM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为此,构建了面向BIM技术的教学平台,设计了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BIM应用的综合教学方案,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一流专业进行了教学实践,学生课程体验值较高,达到了提升BIM教学水平的目的,为同类专业在BIM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参考.

    BIM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教学体系

    市政工程领域工程伦理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

    王朝朝马骏李思敏张胜...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案例库构建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首要环节,更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对工科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基于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排水管网及水环境生态修复五个子领域,构建了市政工程领域工程伦理案例库.最后,通过案例库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馈,探讨了案例库建设的价值所在.市政工程领域工程伦理案例库的建设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师生双向互动频率,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因此,这对提高市政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市政工程领域工程伦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教学实践

    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作业竞赛的分析与思考

    谭文勇唐智莉
    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是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最高层次、最为规范、最受认可的一项设计竞赛.以2005年—2019年的竞赛获奖名单为样本,根据教学发展过程与城市设计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将竞赛历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对竞赛的总体获奖情况、获奖院校的地域分布与院校类型特征、设计竞赛与获奖作品的主题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与交叉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其变化发展趋势.基于分析结果的思考,认为我国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坚持开放融合,共促共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引入研究的设计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成果评估方式.

    城市设计课程作业竞赛获奖情况分析教学思考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构建

    杨溥杨志勇董银峰郑妮娜...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旨在将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资源并推广应用.顺应国家战略要求,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结构抗震设计的课程特点,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探讨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典型结构分析软件的引入、课程大作业的设计、试验项目的选取、考核方式以及教研试验平台的建立和利用等教学改革措施,描述了该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和关键实施步骤,列举了在理论知识、工程应用、创新思想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收获和启发,验证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教学改革产学合作混合式教学抗震设计

    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金焕赵颖于松薛志成...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工程伦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专业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从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工程伦理教育融入策略.实践表明,工程伦理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协同促进,可有效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目标,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土木工程问题与对策

    课程思政视域下校企合作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以鲁东大学土木水利专业硕士课程教学为例

    宋克志苑宏宪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亟需建立完善的教学案例库.本文研究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土木工程领域)校企合作教学案例库建设,主要包括案例库的总体框架、案例库主题方向和素材来源、案例库共享机制等内容,旨在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相关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提供理论思路和实践指导.

    校企合作土木水利教学案例库课程思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课程思政研究述评与展望

    曾雪琴王利文李鹏波丁川...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析国内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发展,以2017-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为样本,借助计量学软件CiteSpace提供的知识图谱,对文献特征、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课程思政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跨机构合作程度低,跨学科对话不足,领域研究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建设路径、学科实践和评价体系5个主题.从发展趋势上看,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特色化体系建设和学科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构建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的课程思政设计理论与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未来应在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同时,促进课程思政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知识图谱可视化路径

    土力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牛婷婷胡怀利邹久群朱杰...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专业课程中应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但是如何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达到"如花在春""润物无声"的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本文以土力学专业课为例,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思政目标,从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案例中有机融入.这样由面到点、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从传统专业课到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并结合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经历,提出了修身、建库、研讨等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方法.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土力学专业课教师

    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探讨——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

    吴安杰武艺张志俊刘振男...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教学最基础也是最紧迫的工作.由于工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专业课中的隐性思政元素,达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果,是目前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工学类专业课程知识点往往立足于力学原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是易被忽视的重要思政"宝藏".本文通过分析工学类专业课程特点,提出了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从哲学思维、美学、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探索了有效融入途径,可为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工科专业课程力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