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土木与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东土木与建筑

曹华先

月刊

1671-4563

020-87252521 87252633

510500

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

广东土木与建筑/
查看更多>>是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主要刊登应用性研究和实践经验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地基基础、建筑与结构设计、设备应用、材料试验研究及应用、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分析与事故处理、工程监理、计算机应用、工程项目技术经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盾构区间全专业智能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

    陈前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盾构区间全专业三维建模工作量大、人工建模效率低且模型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供了基于Revit和Dynamo可视化编程插件的盾构区间全专业智能建模方法及应用程序。利用Revit建模软件创建盾构管片环、轨道和机电单元模型,通过Dynamo插件生成隧道中心线轴线,读取轴线和单元模型对管片单元模型拼装形成盾构管片模型;利用线路中心线坐标及调线调坡资料以间距25m放置一个轨道单元模型自动构建轨道模型;延隧道中心线按设定间距自动放置族的方式创建支架、设备及疏散平台等机电模型;基于预构建的电缆轮廓族,读取电缆或管道设计参数信息,以放样的方式自动生成电缆、管道等模型。基于隧道中心线和线路中心线自动装配形成盾构区间的全专业模型。应用表明:广州市轨道交通18号线和22号线首通段76。5 km的轨行区全专业自动建模用时2~3 d,而传统手动建模耗时30d左右,该方法大幅提高了模型质量和建模效率,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图模一致性问题,为整个项目数字化移交提供保障。

    盾构区间全专业智能建模RevitDynamo

    基于CIM的智慧代建"四化"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刁尚东周振海朱杰恒唐柱鹏...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广州数字城市CIM建设,实现多方位管理手段、更有效解决项目安全管理难点,重点中心根据智慧代建管理体系延伸出基于CIM的智慧代建"四化"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网格化、专业化、清单化、数字化",结合广州市CIM平台,助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持续提升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这是"CIM+区块链技术在广州公建项目的应用研究"之后,又一创新项目管理技术的探索与尝试。

    智慧代建网格化专业化清单化数字化安全监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封闭式电缆桥架温度监测方案问题与策略研究

    余观云林兰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封闭式电缆桥架监测手段存在的实时性差、精度不足、数据处理能力弱以及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引入高精度传感器、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以改进监测手段,采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开发智能算法以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以及建立严密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施定期的系统维护与更新以增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文章的研究对于提高封闭式电缆桥架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封闭式电缆桥架温度监测物联网技术

    版权声明

    16页

    基于BIM技术的盾构隧道三维参数化建模

    段谦周然邓虎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三维建模方法越来越多,其中revit软件使用最为普及。但单独的revit软件对盾构隧道建模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确保盾构隧道三维模型的精准性,本文对盾构隧道的三维参数化建模进行了深入研究。借助Dynamo可视化编程,结合revit软件,直接通过编写相应的参数化建模程序,实现盾构隧道三维参数化快速建模,解决了revit无法进行三维空间曲线建模的问题。经过验证,三维参数化程序一旦编写完成,只需调整Excel表格中参数,即可创建不同参数的盾构隧道模型,方便快捷,上手简单,使用门槛低,具有极强的推广性。

    盾构隧道BIM技术三维建模可视化编程

    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智能化快速巡查作业优化

    曾颖涛胡国保肖晖陈小涛...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仅依靠仪器监测无法全面体现出老旧房屋的健康状况,需要结合常态化的房屋安全隐患巡检排查,才能长期有效地实现老旧房屋安全监控管理。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老旧房屋安全隐患巡检排查作业中的痛难点;接着设计了老旧房屋智能巡检APP和房屋健康码,最后基于理论研究、行业标准以及工程经验,优化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智能化巡视检查作业体系。将该巡查作业应用于广东某区域的老旧房屋安全监测中,从实际反映情况来看,该套作业体系可以高效地对老旧房屋进行安全监控,根据总结出的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可以更加全面、快捷地发现老旧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

    老旧房屋巡视检查作业优化

    隔水地层上重金属污染场地地下空间利用理论及应用研究

    徐来艾万民张振辉蔡维龙...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工业遗留用地环境修复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污染场地地下空间利用原位自平衡策略。利用深厚不透水地层、横向止水帷幕、混凝土土壤阻隔形成封闭空间,隔绝污染土;结合场地内污染土自平衡、地下空间开发要求,将地下空间分成全利用、局部利用、(污染土)储土空间,克服修复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难点。在项目应用中,结合BIM技术制定精准的实施方案,确保了自平衡策略的落地性,保障了人居环境安全、盘活了稀缺用地资源、节约修复资金80%,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模式自平衡策略BIM

    国际国内双认证!广东建科院获合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广东建科院微信公众号
    26页

    基坑支护及桩基础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评估

    敖文龙李坤彭远新林沛元...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坑工程和桩基础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如何确定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文章采用MIDAS/GTS等数值计算软件,通过模拟基坑开挖和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全过程,评估了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影响。结果表明,在本项目基坑开挖及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传统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得到的支护结构最大水平变形分别为12。89 mm和10。43 mm,均满足规范30 mm的控制要求,支护方案合理可行;西侧北区塔楼的最大水平位移为5。43 mm,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为0。174 mm,最大竖向位移为2。15 mm,最大倾斜率为0。006 3%,均符合规范要求;北侧农民房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40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1。21 mm,最大倾斜率为0。002 1%,均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基坑开挖和桩基施工会对周边建筑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可控,变形较小。研究成果为城市基坑支护及桩基础工程施工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其他类似的施工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坑支护桩基础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影响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密集城区超大直径盾构切桩诱发建筑物振动响应预测模型研究

    曾庆成黄书华沈翔彭徐姝...
    35-3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盾构切桩诱发建筑物振动响应的精确预测有利于减小盾构切桩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指导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对盾构切桩诱发建筑物振动响应的合理预测,依托广州市海珠湾盾构隧道切桩工程,建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与混合神经网络(CNN-LSTM)的4种神经网络模型,对建筑物的振动进行预测并对比各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结果表明:CNN-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最佳,CNN、LSTM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相近。经过对比发现,使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超参数进行调节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盾构切桩工法的选用以及现场施工的复杂环境影响了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导致了模型预测精度的下降,未来可进行室内缩尺实验并对环境因素进行量化以提高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盾构切桩工程提供参考。

    盾构隧道超大直径切桩深度学习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