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蒋宗勇

双月刊

1005-8567

gdxmsykj@163.com

020-37288167

510500

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Journal Guangdong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羽肉鸡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新进展

    蒋守群王怡彤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羽肉鸡因其肉质优势和在市场上的规模,在家禽业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环境局势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禽肉的需求也在增高,黄羽肉鸡的营养代谢与饲料研究也仍是热点.该文从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与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营养代谢调控技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三大方面综述了2022年国内外对黄羽肉鸡营养与饲料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以期为黄羽肉鸡精准营养供给技术精细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

    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饲料资源肠道健康肉品质

    凡纳滨对虾环境胁迫响应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丽诗陈义烘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生动物生活于不断变化的水体环境之中,并时刻受其影响.凡纳滨对虾为具有开放式血淋巴管系统的变温动物,这些生理特征,决定了相较于鱼类等水生脊椎动物,水体环境变化对其生理状态更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环境胁迫.一般而言,凡纳滨对虾可以通过主动逃避、物理屏障、神经内分泌调节及胁迫信号通路调控等多种措施,从不同的层次对环境胁迫做出反应.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各种组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凡纳滨对虾环境胁迫响应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凡纳滨对虾内质网应激响应、氧化应激响应等过程的分子机制均已得到了初步的揭示.该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关于凡纳滨对虾中若干重要环境胁迫响应信号通路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就该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未来方向进行初步的谈论.

    凡纳滨对虾环境胁迫胁迫响应内质网应激非折叠蛋白反应

    饲喂侧孢短芽孢杆菌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刘育成翁光英宋敏刘志昌...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和成本较高是制约清远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采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采用自主选育的侧孢短芽孢杆菌BL01作为微生物态制剂,研究BL01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天的饲喂,在饮水中添加BL01能够显著提高清远麻鸡的末重(提高2.7%,P<0.05)和平均日增重(提高2.9%,P<0.05),降低料重比(降低5.2%,P<0.05),同时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酶(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显著降低了肠道有害菌Eschichia-Shigella(降低15.98%)的比例.以上结果表明饮水添加BL01可以改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调控肠道菌群结构.

    清远麻鸡侧孢短芽孢杆菌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

    中山麻鸭F7及其子代生长、屠宰性能和蛋品质的评价

    李贞明马现永余苗崔艺燕...
    33-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山麻鸭F7代及其子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蛋品质的差异,以此评价中山麻鸭F7代和其子代的品质优势.试验选取中山麻鸭F7和其子代各25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鸭.10周龄时,每个重复随机挑选公母各2只进行屠宰,测定其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24周龄后,每个重复选取3枚鸭蛋测定其孵化性能,43周龄,每个重复选取3枚鸭蛋测定其蛋品质.结果表明:1)中山麻鸭F7代和其子代的体重于10周龄进入平台期.中山麻鸭F7代的胫围及体斜长显著低于子代,颈长及胸宽显著高于子代(P<0.05).中山麻鸭F7代和其子代的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中山麻鸭F7代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瘦肉率显著高于其子代(P<0.05).3)中山麻鸭F7代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黄色泽显著低于其子代(P<0.05).此外,中山麻鸭F7代的蛋重有低于其子代的趋势(P<0.10).综上,中山麻鸭F7代和子代的体重于10周龄进入平台期,F7代的屠宰性能显著优于其子代,但其蛋品质显著差于其子代.

    中山麻鸭体尺性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蛋品质

    抗菌肽对实验兔角膜损伤的疗效试验研究

    林仁钊丁成城陈瑜李晋飞...
    38-4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观察抗菌肽对实验兔角膜创伤的治疗效果,试验设置A组(细菌抗菌肽组),B组(左氧氟沙星组),C组(模型对照组).在实验兔成功构建角膜创伤模型之后,分别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相关试验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菌抗菌肽组与左氧氟沙星组实验兔的泪液分泌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28天的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抗菌肽组实验兔角膜的深层损伤已基本修复,其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抗菌肽组实验兔的眼房水中IL-1、IL-8、MMP-2等促炎因子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组;活菌计数结果显示,细菌抗菌肽对实验兔角膜创伤后眼部细菌感染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左氧氟沙星(P<0.05).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在治疗实验兔角膜损伤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为细菌抗菌肽在兽医临床上治疗宠物角膜损伤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与理论依据.

    角膜损伤抗菌肽活菌计数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猪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

    李律雯刘燕伍宏凯梁祺琦...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中5种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猪肉样品经过乙腈提取,低温冷冻、高速离心脱脂,反向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测定,使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的结果显示,在5-200 n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在空白猪肉样品中添加5、50、100、200 μg/kg水平的药物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在60%-110%之间,RSD在1.03%-8.07%之间(n=6).结果表明,此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简单,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猪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

    猪肉磺胺类药物同位素内标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史大庆徐少珠张国丽肖永珍...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准确地诊断PEDV感染对于预防和控制PED至关重要,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PEDV、病毒蛋白及核酸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等免疫学方法;RT-PCR、实时定量RT-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CRISPR-Cas系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针对PEDV的抗原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PEDV的临床监测和PED的防控提供参考.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技术

    猫犬皮毛健康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炜张玲娜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也有宠主会喂食功能性宠物营养品,以达到改善猫犬皮毛健康状态的目的.然而市面上调控猫犬皮毛健康的营养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食用后效果也缺乏理论、试验等的多重验证,难免存在"夸大功能性"的现象.加强营养物质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营养品食用效果的验证试验,有利于产品的研发创新,也有利于宠物营养品行业的发展.目前,尚未见营养物质调控猫犬皮毛健康的系统报道.该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锌、肌醇、二甲基砜等营养物质在猫犬皮毛健康调控中的应用,并提出改善皮毛健康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期为猫犬皮毛健康的营养调控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宠主选择功能性宠物营养品时提供营养成分参考.

    猫犬皮毛健康营养调控饲养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展

    李贞明余苗刘志昌李书宏...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畜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收益的产业,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现代畜牧业逐渐成为一种智慧型产业,因此,智慧型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该文通过介绍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应用的情况,给出发展建议,并对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推波助澜.

    物联网畜牧业个体识别环境监测产品追溯

    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效益比较分析

    陈晓瑛朱华兴徐伟领何富宏...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罗非鱼产业发展较为低迷,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中山市坦洲特色水产研究工作站为拓展罗非鱼产品市场供给多元化、提升罗非鱼品质和价值,推动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引进应用示范了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在坦洲镇罗通水产养殖场和强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坦洲养殖基地,率先开展两种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的效益比较分析研究.模式1选用大规格罗非鱼(约1kg)直接进行脆化养殖;模式2采用罗非鱼幼鱼(12.5-25.0 g)原塘养殖后再进行脆化,其中养殖30d后脆化80d记为模式2-1;养殖50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2;养殖60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3;养殖60d后脆化120 d记为模式2-4.经养殖管理和数据追踪,比较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条件下渔获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发现,不同养殖模式的存活率都高于97.00%.养殖模式2-1单位产量低于养殖模式1,而其他模式都高于养殖模式1.养殖模式1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养殖模式2,养殖模式1的单位利润为40.86 元/m2,投入产出比1∶1.63,成本利润率为63.28%.养殖模式2的单位利润为-0.75-6.34 元/m2,投入产出比1∶0.99-1.09,成本利润率为-1.29-9.32%.在不考虑前期养殖周期的情况下,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利润率、单位利润、投入产出比、成本利润率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在2-4组出现亏损状况,单位利润为-0.75 元/m2,成本利润率-1.29%.本研究结果将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罗非鱼脆化适宜养殖模式选择及罗非鱼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罗非鱼脆化中山养殖模式生产性能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