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园林
广东园林

吴敏

双月刊

1671-2641

gdla2000@tom.com

020-36377332

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120号

广东园林/Journal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力争为广大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和院校师生提供及时、真实、权威的科技信息服务。2006年我刊将增设“名园赏析”和“华南园林树木”两个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岭南园林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使命

    林广思
    1页

    国内风景园林学术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刘康陈崇贤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研究离不开学者群体驱动,探究风景园林学术研究合作网络有助于了解学科研究活动的发展过程.以中国知网2011年至2023年风景园林主流期刊发表的合著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Gephi软件构建风景园林领域学术研究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整体网络密度、节点中心性等相关指标,探究学科学术研究合作网络的特征和模式.结果发现:风景园林整体学术研究合作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学术研究合作网络模式可分为知识共享型、核心学者为中心型及复合型;学术研究合作网络多数基于师承关系、同事关系形成联系纽带,以同一学术机构、期刊作为交流与共享平台进行知识分享与产出.

    风景园林学术共同体学术研究合作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解译(1978-1992年)

    刘方馨赵纪军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和1985年兴起的"文化热"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研究经历了显著复兴,古典园林作为文化现代化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等学术文献的全面梳理,从知识产生的背景动力、途径方式和传播应用等方面对社会文化背景下古典园林学术理论的产生、学术范式转变的机制以及知识如何被应用于实践等内容进行分析.揭示了多学科视角及方法的借鉴与融合是推动古典园林学术理论转型的重要机制,现代功能需求及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是古典园林"古为今用"设计思想革新的重要推手.

    古典园林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研究当代解译1978-1992

    从园艺疗法到园林康养——以国内主要组织与代表性研究为例

    涂若翔宋颂肖毅强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艺疗法是以植物为主题、以园艺活动操作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方法.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以园艺疗法、园林康养等为主题词进行中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4年2月,筛选后得到相关期刊文献162篇.园艺疗法历史理论与设计应用是目前国内研究主流,而多数实证研究由医学研究团队开展.通过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园艺疗法研究持续关注心理健康,研究对象扩展至潜在亚健康人群;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清华大学李树华教授团队是国内该领域最主要的研究团队.选取中文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8篇实证研究论文,比较其试验方案与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研究为园艺疗法操作流程的优化提供了支持,并为后续实证与循证研究范式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对中国园艺疗法主要组织、学术会议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亦发现,清华大学团队起到关键作用,并扩展了园艺疗法的内涵与深度.

    园艺疗法园林康养身心健康李树华

    基于北京城市实验室学术共同体的收缩城市本土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冯怀宇郑文俊汤烨梅骏翔...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轫于西方的收缩城市理论是近年来人居环境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发展立足国情的收缩城市本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文献计量工具,以该领域代表性学术共同体北京城市实验室为例,分析收缩城市本土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主题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收缩城市本土化研究在过去10余年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学术共同体合作共现谱系;2)形成了"动因机制、量化测度、区域协同应对"3大主题集群和对应的7个聚类主题;3)2013-2017年和2018-2023年两个阶段的热点方向存在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从单体到群系、从表象到机制、从经验到理论的演进趋势,空置治理、数据驱动和多维尺度是该领域的未来热点方向.最后,结合促进人居环境三学科之一的风景园林学科未来创新发展视角,提出收缩城市本土化研究具有推进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发展、创新数字场所空间营造范式和聚焦街区空间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启示价值.

    收缩城市本土化发展学术共同体北京城市实验室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研究的跨界融合与量化革新——以香港大学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为例

    白一苇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香港大学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这一新兴学术共同体作为研究切入点,使用文献综述与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学术共同体在推动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结果发现:该实验室在以往的风景园林学科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基础上,运用新兴技术并结合定量的统计学方法,将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紧密相连,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提供高效、精准、人文关怀且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领域;实验室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城市感知:探究城市环境特征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通过心理、生理等途径影响人类健康;在健康城市领域,这支先锋团队担任着理论研究、技术探索以及教育者的角色.

    学术共同体香港大学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景观偏好健康城市环境暴露心理健康

    基于人机对抗模型的街景特征与可步行性关系研究

    黄敏虹谢伊文陈嘉林刘京一...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涉及街道景观要素与街道可步行性关系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缺失,以广州市天河区代表性综合街区华师-体育中心片区为对象,对城市街区的可步行性进行研究.综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步行需求层次"模型,选取安全性、舒适性、社交性、美观性为指标建立街景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Insta360ONEX2全景相机采集、图像语义切割、人机对抗模型评分、SPSS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街景特征与可步行性关系.结果表明,4类街景特征与可步行性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舒适性方面的绿视率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分析结果,街道空间可以从安全性、舒适性、社交性和美观性的街景特征层面进行步行性优化提升,如在安全性方面,建议增设护栏或绿化带,增设、整合标识牌等.

    街景图像语义分割人机对抗街景特征评价

    基于景观分维度的海岸带景观时空演变量化评价研究——以泉州湾为例

    陶楠庄晓平陈丽花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是海陆统筹战略实施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区域,利用遥感影像处理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基于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分维度因子,以泉州湾为实证研究典型,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利用1973年以来7个时相的MSS/TM/ETM遥感资料,监测调查泉州湾入海口围垦后的景观变化,引入景观分维度指标,量化评估围垦后入海口 50年的景观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理解海岸带潜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并总结量化评价方式与路径,提出一种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的监测与量化评价的参考方法.

    海岸带景观景观分维度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泉州湾

    基于空间内外耦合的广州碧道建设初探

    蔡金颖佘美萱彭金波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碧道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复合型廊道,碧道建设不仅是陆域和水域的共建,更是空间内外耦合营造的典型范例.通过对空间内外耦合模式进行梳理,明晰碧道建设的空间耦合关系.从广州碧道生态空间与人文空间内外耦合层面出发,归纳得出3种耦合手法,探讨其构成要素与耦合机制:1)打造水生态带,将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与水游憩视为有机整体;2)构建"生态-人文"防洪堤,提升防洪堤的多功能性;3)打造"防洪-通航"景观闸桥,实现交通、景观与防洪需求.分析得到目前仍存在建设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多元融合培育不充分的不足,并提出挖掘水经济、丰富"碧道+"模式等建议.

    空间内外耦合碧道复合空间

    国内乡村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陈璞玲刘丽杨定海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功能空间作为乡村空间的支撑体系,成为乡村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结合Citespace软件和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知网(CNKI)上截至2023年发布的乡村"三生"空间期刊文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得到结果:在数理分析方面,文献量呈上升趋势,研究进程划分为农业发展(2006-2012年)、空间重构(2013-2017年)和乡村规划(2018-2023年)3个阶段,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空间格局"2个热点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人文地理学和土地科学领域成为主要来源;在内容分析方面,构建了以系统构成和演进过程为核心的研究框架,涉及乡村"三生"空间内涵定义、空间格局及综合评价等系统构成内容,以及演进特征、演进机制和重构优化等演进过程内容.未来,完善契合乡村的"三生"空间理论、拓展理论应用方向与深度、创新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是研究发展方向.

    乡村三生空间乡村振兴乡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