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园林
广东园林

吴敏

双月刊

1671-2641

gdla2000@tom.com

020-36377332

510070

广州市先烈中路120号

广东园林/Journal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力争为广大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和院校师生提供及时、真实、权威的科技信息服务。2006年我刊将增设“名园赏析”和“华南园林树木”两个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明清书院园林空间营造艺术考证

    黄铮王蓓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书院滥觞于南宋,经明清发展巅峰逐渐走向衰败,于近代转为现代学堂.书院园林遭受严重破坏至今遗存稀少,文化遗产信息失考.从典籍和稀少的遗存中考证明清广西书院园林空间营造的艺术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选址受到风水观念与士人文化的双重影响,注重环境美景对读书人心性的陶冶与教化作用;空间布局、建筑院落的巧妙处理,形成具有规整的轴线、灵活自由的环境空间,营造"礼乐复合"、整体和谐的书院园林环境,体现"藏修息游"的氛围;碑石楹联、园林植物等要素,文以载道突显尊崇儒学、世俗融通的思想.

    明清书院书院园林礼乐复合营造艺术

    海幢八景视角下清代广州寺庙园林的景观营造路径探索

    胡滢李晓雪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珠江而立的海幢寺是清代广州四大名刹之一,在广州"一口通商"时期,与花地成为当时唯二可供西方商人"游散"的园林胜地.海幢寺"僧诗西洋画具名",留下了许多文字和图像资料.以海幢八景为切入点,海幢寺外销画和诗词《海幢八景》为主要研究素材,运用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空间、感官体验、园林意境等角度解构清末广州寺庙园林景观营造路径.研究发现,海幢寺通过呈现寺-江-城紧密的空间联系,营造寺庙园林景观的时空整体感知,以及渲染世俗与禅意共融的氛围,向西方人呈现出一种乘舟入园、潮音相伴、江景辽阔、时空一体,世俗与禅意共融的"中国寺庙园林"形象.

    海幢八景清代广州寺庙园林时空感知园林形象

    广州黄埔区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陈林林玉琳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多样性在营造城市公园的景观和发挥生态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掌握黄埔区城市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采用线路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41个城市公园进行植物本底调查.调查发现:共有维管植物659种,其中被子植物有608种,是城市公园植物总数的92.26%;植物生活型中有乔木232种,草本192种,灌木178种,藤本57种;植物以栽培种为主,栽培种409种,野生植物有250种;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性成分为主,热带性的科占总科数的52.93%;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14个群系;观赏植物在公园植物中有536种,占总种数81.3%.最后基于调查结果,针对植物多样性建设提出加强专类园建设和珍稀植物保护,开展多样性监测及外来入侵植物防控等建议.

    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植被植物资源

    基于生态融合设计管理策略的珠海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设计实践

    杨丽丽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珠海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场地的地形和水文特征,提出海绵城市、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3项策略融合,并设计了符合自然地形的雨水通道和水景观,探讨基于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整合自然元素和场地特征,布置可调控雨水径流的通道系统,能有效恢复和提升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并通过海绵设施与景观元素的结合,创造了具有弹性和适应性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休闲空间.

    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生境营造景观设计

    艺术园圃"龙腾凤舞·绿美天河"的创意设计

    熊昕蓝原帅让王增薛文灿...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园圃的创意设计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龙腾凤舞·绿美天河"作品以岭南园林造园理论为指导,采用岭南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借助龙的形象,运用凤冠、凤眼、凤尾、剪影文化影墙、明珠女雕塑等元素,设计了"乘风破浪""瑞龙腾飞""凤凰飞舞""特色剪影文化"和"明珠女"等景点,营造了具有岭南人文特色的艺术园圃,产生了较高的艺术景观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荣获了第三十一届广州园林博览会金奖.

    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园圃岭南园林广州园林博览会

    桂林喀斯特山区典型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

    刘亦卉艾诗语龚嘉程王雪沁...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倡导乡土观赏植物造景、丰富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重要方式.采取野外实地调查、走访和资料收集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桂林喀斯特山区典型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观赏植物有67科125属146种,其中以被子植物为主;生活型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4类;观赏类型以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居多.根据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园林应用等,归纳出具有园林应用价值和造景潜力,并适用于桂林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滨水绿地绿化的野生乡土植物种类.

    桂林喀斯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园林应用

    低维护乡土灌草植物筛选评价——以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为例

    谢恺琪李新欣齐玉杰陈燕明...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表现较好的低维护乡土灌草植物种类,选取56种适应深圳地区的乡土灌草植物,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进行乡土植物群落营造试验,根据场地情况及设计目标共种植10个植物群落,并在种植完成后展开为期2年的监测记录.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生态适应性、低维护性以及观赏性3个准则层和8个指标因子的评价模型,对选取的乡土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在低维护管养下,10个乡土植物群落均长势良好;综合植物生长状况和评价结果来看,在深圳地区园林绿化中可优先选择花叶长果山菅、桃金娘、首冠藤、朱砂根、花叶艳山姜等乡土灌草植物种类.

    低维护乡土植物植物筛选层次分析法

    古树名木弹性拉索系统应用实践——以广州中山纪念堂白兰古树为例

    陈峥黄霖霞罗宇谦黄颂谊...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愈加受到重视,古树管理保护技术也在逐渐更新优化.目前,国内对有缺陷的古树名木主要采用刚性支撑防护,但长期使用刚性支撑会破坏树木的自适应能力,不利于古树力学平衡.为减少刚性支撑带来的问题,广州中山纪念堂对园内的2株白兰古树应用"眼镜蛇拉索系统"进行拉索牵引,以提高树木结构稳定性.基于对白兰古树的风险评估结果,从现状出发,对具有风险的分枝进行有针对性的拉索系统技术设计,并对比经历台风"苏拉""海葵"所带来的强暴风雨前后拉索的应用情况,发现白兰古树各拉索点没有脱落或偏移,验证了"眼镜蛇拉索系统"的安全性.

    古树名木白兰弹性拉索系统眼镜蛇拉索系统树木安全

    游观华南植物园水榭:案例式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林瀚坤叶建平王梦蕊臧鹏...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常出现抽象化的空间认知问题.以经典岭南园林建筑华南植物园水榭为案例,进行"一例贯通"的教学改革试验.教学方式以现场授课为主,强化在现场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包括环境要素识别、空间尺度感知、建筑要素认知等内容,融入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包括体验"速写"、工具测绘、工程制图、模型制作方法、图解分析等.通过现场教学与课程成果,发现学生对于以往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均有更直观、深入地理解,其空间认知与转化能力也得到增强.

    设计基础教学研究岭南园林建筑身体体验空间感知案例分析

    广东园林学会观赏动物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换届会议圆满完成

    广东园林学会观赏动物专业委员会《广东园林》编辑部
    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