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僖

月刊

1000-7555

GFZCLBJB@163.net

028-85401653

610065

成都市四川大学(西区)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以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教学讨论、工业技术与开发等拦日报道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关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物化、反应工程、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材料应用与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所开展的科研成果。 本刊由45位学术造诣精深的高分子材料专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两院院士占30%,由著名高分子专家、中科院院士 徐僖教授任主编。该刊宗旨为面向国民经济,注重学术性、信息性、实用性。读者对象是从事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管理人员,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 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连续多年进入(C. A.)干种表,并列在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前十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刊被引频次1999年为第55位,2000年为第53位,被引频次分别为577和707,在材料类期刊中位居首位。2001年该刊首批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科技期刊行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双月刊,国际16开本(A4),每期16印章(253页),采用微机排版,胶印印刷,装帧质量高,国内定价20元/本,全年120元,公开发行,刊号:ISSN 1000—7555、CN51—1293/O6, 邮发刊号62—67,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订阅,国外发行代号BM6669,补订者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竭诚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场协同扭转螺杆强化混合与传热的作用机制

    潘威黄土争朱家威Mohini Sain...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螺杆构型对胶料的挤出塑化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使用ANSYS Polyflow仿真软件,对不同构型的5种场协同扭转螺杆进行了非等温瞬态流动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构型螺杆的混合性能,传热性能及塑化均匀性等,并与普通双头螺纹螺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螺纹螺杆,5种场协同扭转螺杆的综合性能均有所提升,其中螺杆F的混合性能最佳,螺杆B的传热性能最佳.场协同扭转元件诱导产生的螺旋流动可以增加流场中的拉伸流动和拉伸形变,改善胶料速度场、速度梯度场与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性,增强传热传质,提高胶料挤出质量,符合场协同原理.

    场协同扭转螺杆螺杆构型强化传热传质场协同原理

    湿热环境下钉孔间隙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静力失效的影响

    武涛任鹏朱兆轩方嘉晨...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25 ℃干态(RTD)和70 ℃平衡吸湿(ETW)2种环境条件下开展静力拉伸试验,分析了 0 mm,0.2 mm和0.4 mm这3种钉孔配合间隙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静强度变化规律,结合扫描电镜试验揭示了接头的微观失效机理,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钉孔间隙试件的孔周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钉孔间隙和湿热环境均对结构强度有显著影响,相较于0 mm间隙的试件,0.2 mm和0.4 mm试件在RTD环境中的极限失效载荷分别降低了 2.78%和3.45%,在ETW环境中的极限失效载荷分别降低了 4.64%和5.01%;分别对比0 mm,0.2 mm和0.4 mm钉孔间隙的试件,ETW环境中的极限载荷较RTD环境中分别下降了 9.34%,11.07%和10.81%;ETW环境中层合板孔周的损伤更为严重,基体断裂面比较粗糙,裂纹也更加明显,且存在更明显的纤维束拔出及纤维碎裂,在层合板厚度方向可以发现黏附的树脂较少,纤维分布形貌较为平整.

    复合材料湿热环境钉孔间隙螺栓连接单钉单剪静力失效

    弱溶胀作用制备的模量异质微结构纤维膜应变传感器

    魏垲东柯凯尹波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普及,制备具有高力学弹性、优异力电响应性能的电阻型可拉伸应变传感器颇具研究意义.其中,双层结构的电阻型应变传感器因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导电层通常会产生不可逆的贯穿式微裂纹,造成应变作用下电阻的不稳定增长,限制了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基于"微裂纹"传感机理,通过同轴纺丝的加工方法在低模量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取向电纺纤维膜表面引入高模量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PSNSs)形成模量异质微结构,这种微结构可以在应变过程中有效耗散局部应力,从而有效抑制贯穿式微裂纹的扩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对复合纤维膜进行界面作用改性处理,通过调控PSNSs分散体系的浓度及溶剂配比来构筑不同表面特性的异质模量微结构,以便调节材料的应变响应行为.所制备的可拉伸导电薄膜能够实现快速应变响应与回复(49.7ms/62.5ms),并且在0~30%应变范围内保持线性的相对电阻-应变响应特征(应变敏感因子GF=257).

    热塑性聚氨酯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微裂纹模量异质特性微结构界面改性

    耐碱性阻燃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的制备及性能

    马春晖王维宋兵石海婷...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阻燃水性聚氨酯在含浸应用中耐碱性差的问题,通过引入阻燃硅油改善阻燃水性聚氨酯的耐碱性,合成了一系列具备耐碱性的阻燃水性聚氨酯,结合湿法含浸的方式将其制备成阻燃超纤贝斯,然后对其耐碱、阻燃、力学及品质性能等进行了相关分析测试,协同阻燃后整理工艺,通过含浸磷氮型的阻燃剂确定了一款综合性能较佳的阻燃超纤贝斯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阻燃硅油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阻燃水性聚氨酯及阻燃超纤贝斯的耐碱性.随着阻燃含磷二醇的加入,超纤贝斯的水平燃烧速率从121.37 mm/min降低至61.15 mm/min,较未阻燃降低了 49.62%,LOI从18.8%提高至23.8%,较未阻燃提高了 26.60%.通过含浸磷氮型阻燃剂进行阻燃后整理,LOI最高可达33.4%.为耐碱性阻燃超纤贝斯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水性聚氨酯阻燃超纤贝斯含浸

    MXene与MWCNTs复合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的结晶及界面蒸发性能

    张军贾仕奎朱艳张瑶瑶...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采用MXene和碳纳米管(CNT)为改性填料,通过调控偶氮二甲酰胺(AC)的分解温度,并利用熔融共混与梯度温度模压法制备了一系列MXene/HDPE,MXene/CNT/HDPE发泡材料.利用哈克流变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对改性HDPE发泡材料的熔体黏度、晶体形态、结晶性能进行了测试,以探究发泡材料的熔体黏度对结晶及泡孔生长的影响;再利用红外测温仪、接触角测试仪与氙灯蒸发仪对改性HDPE发泡材料的导热性能、亲水性能与淡水/盐水界面蒸发速率进行测试,以探究填料对HDPE基发泡材料光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Xene降低了发泡材料的熔体黏度,而CNT增加了发泡材料的熔体黏度;MXene和CNT对HDPE的晶体形态未产生明显影响,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HDPE基发泡材料的结晶度;MXene和CNT均可以提升发泡材料的导热性能,并且MX-ene 使发泡材料的亲水性变好;除此之外,在 1.5 kW/m2的太阳辐照强度下,当MXene的质量分数为2%时,MXene/HDPE发泡材料的淡水和盐水的平均蒸发速率分别为1.34kg/(m2·h)和1.21 kg/(m2·h),较纯HDPE泡孔材料提升了 29.97%和29.04%;当MXene质量分数为2%,且CNT的质量分数为1%的时候,MXene/CNT/HDPE发泡材料的淡水和盐水平均蒸发速率分别为1.53 kg/(m2·h)和1.38 kg/(m2·h),且蒸发效率较纯HDPE泡孔材料的分别提升了 39.97%和35.60%.

    MXene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熔融共混界面蒸发

    构建2D/3D致密的声子传输网络协同提高微波基板的导热性能

    张立欣王维文沈杰韩伏龙...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电子元器件正朝着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功率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要求器件具有更好的散热性.文中将具有高导热性能的六方氮化硼(h-BN)作为2D陶瓷填料,并与3D形貌的SiO2协同引入到聚四氟乙烯(PTFE)基微波基板中,二者相互搭接,成功构建了致密的声子传输网络,相较于单一填料,极大地提高了介质层的热导率(由0.6 W/(m·K)提升到1.196 W/(m·K),提高了 99.33%).与此同时,微波基板仍然保持了 PTFE介质层较低的介质损耗、合适的介电常数和较高的剥离强度.当h-BN添加量达到26%时,介质层的热导率达到了 1.196 W/(m·K),介质损耗因子为0.0008,剥离强度为1.072 N/mm.为新型高导热基板介质层的开发提出了一种通过构建2D/3D协同致密声子网络,进而提高基板导热性能的思路.

    聚四氟乙烯六方氮化硼微波基板声子传输网络协同作用

    基于无机-有机大分子异质结的半透明有机光伏

    严雪李鸿祥胡颖玥严岑琪...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宽带隙p型无机半导体给体硫氰化亚铜(CuSCN)与大分子受体Y6制备了双层异质结活性层结构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CuSCN与Y6制备得到的器件性能较低,以表面处理和添加剂的形式在活性层中引入1,8-二碘辛烷(D1O),能提高CuSCN空穴导电性及改善Y6的形貌,进而提升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从而基于引入DIO的活性层体系制备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了最高的短路电流密度(7.48 mA/cm2)和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3.37%),远高于原始未处理器件(5.40 mA/cm2,2.62%).

    有机太阳能电池半透明无机大分子异质结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马渊文董梦杰王美慧郭亚飞...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弹道侵彻是一个高速非线性加载问题,涉及的侵彻损伤机理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研究弹道侵彻的主要方法之一.文中首先对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各种尺度上的建模方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复合材料损伤模型及防弹机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数值模拟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碳酸酯)材料研究进展

    杨绍哲吴蓉张远康李建国...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乳酸和脂肪族聚碳酸酯是具有绿色、无毒、无污染等特点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但是这2种材料在热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将二者共聚合成聚(乳酸-碳酸酯)材料是对其进行改性的有效途径.共聚改性可显著改善材料各项性能,进一步扩展它们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碳酸酯)材料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CO2/环氧化物/丙交酯共聚法、丙交酯/环状碳酸酯开环共聚法及扩链法等3种合成方法,以及共聚物在形状记忆聚合物、弹性体、微球和支架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聚乳酸脂肪族聚碳酸酯共聚改性催化生物可降解

    糖醛酸组成对海藻酸盐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雷李晓俊程春祖徐纪刚...
    17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藻酸盐主要由a-L-古罗糖醛酸(G)和其差向异构体β-D-甘露糖醛酸(M)构成,2种单元的含量、分布、空间结构等因素决定了海藻酸盐的性能.为明晰2种糖醛酸单元结构差异对糖醛酸低聚物和高聚物结构性能的影响,梳理分析了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重点综述了不同糖醛酸组成、分布的海藻酸盐的溶解性、溶液流变性、稳定性、离子交换性、成凝胶特性和生物活性等,分析了不同M/G比对海藻酸盐纤维性能和医用敷料效果的影响,为推进海藻酸大分子在医用、卫用和纺织产业中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参考.

    海藻酸钠海藻酸寡糖糖醛酸组成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