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与开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与开放
改革与开放

汪晓宁

半月刊

1004-7069

ggykf@yahoo.com ggykfwz@126.com

025-57712866 83638262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43-2号

改革与开放/Journal Reform & Openi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将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突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充分展现未来我国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多的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以安徽省F县为例

    王彤彤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城乡经济仍有差距。文章选择安徽省F县农民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创业意愿的实际影响,并通过调研访谈,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民创业中的作用,研究了安徽省F县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讨其对改善农民创业环境和促进创业活动的潜力与机制,以期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提供优化农村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数字普惠金融农民创业创业意愿金融支持

    贵州省桥旅融合助力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刘建宁
    11-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贵州省桥旅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其面临基础设施不足、产品同质化、桥梁的保护与开发冲突以及市场与品牌建设不足等几个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涵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开发多元化产品、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投资引导等方面,旨在优化游客体验、激发旅游消费,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并推动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贵州省桥旅融合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外游客的优选目的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并为旅游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桥旅融合旅游经济发展问题策略建议

    "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现实需求·发展困境·实施方略——以江苏省C高校为例

    丁叙文赵晨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必须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文章分析了江苏省C高校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即围绕"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现实需求,着力破解发展困境,提出实施方略,在"文化融通、模式变革、资源汇聚"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打造校企思政课堂、规划现代产业学院、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等方式,以期为提升高校及科研院所"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成效提供一定的路径参考。

    高校"政产学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以甘肃省J市为例

    李霞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方式,更有利于充分激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引领风尚等方面的"主心骨""顶梁柱"作用,持续推动"行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使治理质效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时代J市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在充分认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逻辑理路的基础上,总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并归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路径,即从重塑组织协调体系、优化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数字保障3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党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发展路径

    "金课"标准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张珊珊王钰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课"建设作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之一,是新时代建设下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对照"金课"建设标准,聚焦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重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整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考核之间的硬性联结,构建了基于学生广泛参与和自主学习、扩展教学强度和难度及创新性的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了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在内的两套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体系形成评价量表,以此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互动情况进行评估与反馈,从而为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金课"教学质量翻转课堂评价体系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文化向度

    廖仁郎王琴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维度。这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文化吸引力,通过文化认同深化意识形态教育。为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赋能。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符合中国人精神特质的文化诠释方式讲好思政课,促进大学生接受、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祖国发展大局,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获得感思政课堂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三力"的路径探究

    赵莉张娟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政治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求。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既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更高要求。文章提出,拓宽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建设路径,推进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质增效,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打造育人"铁军",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建设服务。

    思政课教师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移情效应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钟海燕孙阳光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现象,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移情效应能够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是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实践的一种方法。以移情效应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移情效应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支持与创新研究

    陈豪丽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不仅是教育范式的发展趋势,更是增强思政教育精准化、实效性的有效方式。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支持具有全面把握育人对象、推动育人主客体互动、定制供给育人内容等特征,但这一过程也面临新旧范式尚未统一、课程资源共享与整合欠缺、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等现实困境。文章认为,需要在数字化思政教育改革中强化学校的整体战略规划、提升不同学科的专业协作能力、注重教学课程的策划执行和监督评估等。

    人工智能职北院校数字化思政教育

    2024中国—塞尔维亚新春音乐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后插3-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