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如何影响农户收入?——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红丽韩平新滕慧奇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不稳定性总体上对农户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在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农户收入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不稳定性通过减少农户纯非农劳动力配置降低农户收入;就业公平感知负向调节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对劳动力资源纯非农化配置的影响;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对起步期、稳定期、抚养期和赡养期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对负担期和空巢期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对东部和西部农户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中部地区农户收入影响不明显.为此建议,通过改善劳动力就业环境、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及加强就业信息精准传达,减少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发挥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积极作用,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公平感知;根据农户特征和地区产业经济水平,制定适宜的政策,引导农户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户增收.

    非农就业不稳定性农户收入劳动力资源配置就业公平感知

    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变动与行动逻辑

    郑佳欣马志越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地搬迁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能够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问题.在生计资本变化影响下,农户基于自身考虑会做出不同行动选择.在此背景下,文中以期望理论为依据,采用解释社会学的研究途径,主要运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的田野研究方法,聚焦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分析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知、行为和态度,从生计前景角度研究农户生计变动及其行动逻辑.通过案例分析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在不同生计背景下,依据自身资本和家庭再生产情况,综合考虑收入、福利、风险等损益得失所呈现出的生计策略.研究表明:搬迁农户对生计产出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影响,更是农民面临不确定性环境下心理因素的影响,农户的生计选择与行动逻辑是特定行为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行动逻辑燕山-太行山片区

    新时期脱贫地区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测度及特征分析——基于重庆市4193户调查数据

    刘愿理姚焱廖和平何田...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中位收入法和多维综合指数法,分别测算重庆市4193户样本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验证后,提出一种确定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可行方案.研究表明:中位收入法提出以农户收入中位数的50%识别相对贫困群体,相对贫困发生率7.73%,而多维综合指数法建议以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60%识别相对贫困群体,相对贫困发生率10.02%.Dagum基尼系数验证表明,多维综合指数法识别的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组间差距略高于中位收入法,且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不仅包含了收入指标,还涉及物质、能力、机会等维度,因此文中建议以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60%作为相对贫困标准.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群体倾向于户主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劳动力匮乏,抚赡养负担较重,转移性就业较少,产业发展缓慢和低保户、大病户、五保户等.

    多维相对贫困Dagum基尼系数脱贫地区标准

    脱贫户生计转型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基于大别山区Q县890户脱贫户数据

    汪俊雯江激宇张士云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山区脱贫户的生计策略优化转型、促进其可持续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Q县890份脱贫户2017和202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状态转移矩阵识别了脱贫户的生计转型路径,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评估脱贫户生计转型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1)2017-2021年,脱贫户生计策略转型中维持型、农业专业化和生计非农化转型占比分别为10.90%、14.16%、74.94%.2)基于反事实假设,农业专业化转型的脱贫户向生计非农化转型,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将提升1.6%,对政府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将下降49.8%;反之,生计非农化转型的脱贫户选择农业专业化则会降低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并提升对政府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3)脱贫户生计非农化转型和农业专业化转型的收入增长率均边际递减.4)脱贫户生计转型的收入效应存在异质性,人力资本是影响脱贫户可持续增收的关键.基于此提出通过提升脱贫户人力资本、增加非农就业岗位等途径促进脱贫户可持续增收.

    脱贫户生计转型收入效应

    1990-2021年黄河流域耕地与其他农用地转化空间格局及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

    张玉韩郭文华肖飞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0m分辨率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位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1990-2021年耕地与森林、灌木、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的相互转化情况、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实施"进出平衡"制度、保障黄河流域粮食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1年黄河流域耕地向其他主要农用地净转出183.51万hm2,非耕农化率为4.9%,其中畜牧业发展对耕地的挤出效应最为明显.2)净转出耕地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以及蒙中等地区,其中乌兰察布、延安、榆林、忻州、吕梁、庆阳等地级行政区净转出面积较大,而蒙西、宁夏、豫北、山东等地区则以净转入为主.非耕农化率呈现与耕地净转出不同的分布格局,玉树、果洛、阿坝等地区耕地净转出较少但非耕农化率较高.3)黄河流域耕地与其他农用地转化空间格局演变对耕地的坡度、侵蚀风险、≥ 10℃积温、土壤pH等生态因子适宜性的影响是正向的,对年降水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因子适宜性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综合适宜性的影响在整个流域层面是负向的,但在地级行政区层面,对更多数量地区的影响是正向的,特别是耕地资源较丰富的中下游地区.

    黄河流域空间格局农用地转化耕地适宜性进出平衡

    韧性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类型划分与转换规律——以30个煤炭城市为例

    刘耀彬郭燕肖小东傅如毅...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韧性是一种适应性的动态调整能力,能够反映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基于该视角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归纳转换规律是精准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为此,文中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韧性分析框架,以2003-2019年30个煤炭城市为例,评价其经济转型能力,并基于障碍因子差异对其经济转型能力进行类型划分,进而归纳其转换规律.结果表明:1)各煤炭城市经济转型能力差异悬殊,适应力和创新力不足是煤炭城市经济转型能力弱的重要原因.2)煤炭城市经济转型能力可划分为四大类型,超过86%的煤炭城市属于其中的适应力高障碍-创新力低障碍型或适应力低障碍-创新力高障碍型,表明大部分煤炭城市受单因素制约.3)适应力高障碍-创新力高障碍型煤炭城市易转换成受单因素高障碍的类型,受单因素制约的煤炭城市类型基本维持不变,适应力低障碍-创新力低障碍型并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可见,煤炭城市经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针对不同类型降低其障碍度,逐步推进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经济韧性类型划分转换规律煤炭城市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

    兰峰林振宇黄歆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地认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西安市城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1、2016、2021三年的POI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多中心结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六区总体空间结构"多核"发展态势明显,主次中心分布呈"面状蔓延+多点辐射"的放射型发展格局;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的发展状况、空间聚集度、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西安市发展重心向北移动,虽呈扩散发展态势,但内部集聚度仍较强;西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历史、经济社会、交通和政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在帮助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同时,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其他城市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POI数据演变特征驱动因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辑委员会名单

    66页

    集体公示地价体系的历史演变、关键问题与未来展望

    王满银肖瑛程建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与理论分析法,系统的梳理了集体公示地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存关键问题,并尝试建立我国集体公示地价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发现,集体公示地价体系应由区片价、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组成.其中,区片价、基准地价已实现全覆盖,标定地价暂时留白,但仍是集体公示地价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集体公示地价体系存在平衡关系,区片价高于农用地基准地价与农用地流转价,低于国有末级工业用地基准地价,集体农用地基准地价低于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高于其征收补偿标准;应以城镇开发边界为限,界内界外选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未来,应加快确立区片价的公示地价性质与地位,加强集体公示地价评估参数的探索与相应技术标准的研制,进一步规范集体公示地价成果的应用范围.

    公示地价区片价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体系

    北方半农半牧区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的耦合协调评价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为例

    刘那日苏乌日嘎金良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利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231份农牧户调查数据,对农牧户可持续生计和生态宜居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是农牧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性资源,绿色生产是生态宜居的关键要素.2)我国北方半农半牧区农牧户可持续生计和生态宜居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空间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3)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低,多数嘎查村处于中级协调及以下阶段,优质协调嘎查村占比较低.4)改善生计资本、促进绿色生产、建设绿色生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半农半牧区农牧户可持续生计生态宜居耦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