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实效、影响因素与困难挑战—基于黄淮海地区农户样本的分析

    张璟王若男吴天龙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保障玉米产量基础上增加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中国大豆玉米争地矛盾、实现"稳粮扩油"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文中利用黄淮海地区农户样本基于生产环节的四次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 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实效、影响因素与困难挑战.研究发现:1)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面推广的第一年,整体上能够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政策目标,但部分复合种植户的大豆或玉米单产相较单作种植存在不同程度降低.2)在关键生产环节中,抗倒伏和抗除草剂品种性状、使用复合播种机、玉米种植密度达标、大豆种植密度达标、排水系统完善是影响玉米单产的核心因素;耐荫品种性状、使用复合播种机、大豆种植密度达标、种肥同施、出苗后除草是影响大豆单产的核心因素.3)复合种植户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是苗后除草困难、人工成本过大、缺少专用机械和播种麻烦.据此,提出强化示范带动、开展科研攻关、加强政策扶持等政策建议.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单产玉米单产影响因素困难挑战

    城市建成区空间功能混合利用测度及多尺度影响因素探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李伊彤郭智慧王晓萌胡园梦...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用地供给紧缩、空间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提高城市空间功能混合利用程度,成为提升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有效途径.文中选取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OI数据,运用"四叉树"思想构建网格,分析城市空间功能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功能信息熵指数计算与分层线性模型构建,测度城市空间功能混合利用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利用方式较为单一,休闲绿地规模较小且系统性不足,居住生活功能空间与商业商务功能空间协同性较差;城市的空间功能混合利用水平较低,信息熵指数呈现由中心向周围递减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增强经济活力、提升公共服务便捷性以及增强交通设施配置可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混合利用程度,提升绿地率则反之,街区建筑容量、街区人口承载能力分别加强与削弱了经济活力与城市空间功能混合利用程度的正向关系.文中通过"功能-格局"的研究范式,剖析了城市空间功能混合利用程度的多尺度影响因素,对于空间规划实践过程中通过导控指标调节空间功能混合利用程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科学意义.

    城市建成区空间功能多源数据HLM模型呼和浩特市

    基于出行方式竞合关系识别的共享单车环境效益测算

    戢晓峰王娟陈方孔晓丽...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算共享单车参与地铁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行程的环境效益,文中基于共享单车订单数据和地铁站经纬度数据,根据共享单车行程起点和终点与其最近地铁站之间的距离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圆环形缓冲区大小,进而识别出二者的竞合关系,并将其表征为竞争、连接和互补三类,利用自下而上的交通碳排放方法探究共享单车环境效益.昆明市哈啰共享单车的案例研究表明:昆明市共享单车与地铁竞合关系中,共享单车与地铁连接出行占比最大,占比约为61.54%,其次是互补出行,约为34.5%,竞争出行占比最小,约为3.96%;工作日共享单车与地铁竞合出行产生的环境效益大于非工作日,工作日共享单车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3014.749kg,非工作日共享单车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312.320kg,其中连接出行产生的环境效益>互补出行产生的环境效益>竞争出行产生的环境效益.

    共享单车竞合关系接驳碳减排环境效益

    基于可达性的兰州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研究

    李化英张志斌陈龙郭倩倩...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精准评估是衡量其配置合理性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文中以兰州新区为例,基于公共服务设施P0I数据,采用Ripley's K函数、ArcGIS网络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可达性角度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显著,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特征.城市中心为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重点区域,而城乡结合区域分布数量较少,呈零星状分布.其中,经营性设施的空间集聚程度高于公益性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特征,由中心向外围呈圈层递减的分异规律,中部为"高-高"集聚区,边缘为"低-低"集聚区.3)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人口密度的匹配不均衡,仅有10.46%的区域处于"双高"、"双低"的供需平衡状态,外围及远郊区域不同程度上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超前问题.4)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受到自然历史、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政策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兰州新区

    面向低碳生态的内蒙古西部农宅供暖节能及评价优化研究

    金国辉闫敏超王亚雄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低碳生态目标下内蒙古西部地区供暖节能转型,提出由阳光间+围护保温优化+风电+储能组成的智慧农宅供暖系统,结合人员适应性调节形成低成本易推广的节能供暖控制系统,利用可拓原理和组合重要性改进智慧供暖评价指标筛选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普通农宅和智慧农宅的供暖效果和能耗水平.结果表明:智慧农宅供暖期温度更为平稳,波动幅度降低42.26%,节能15626.16MJ,能耗性能优于普通农宅供暖.智慧农宅供暖节能强度高于普通农宅供暖节能强度0.22W/(m2·℃),智慧农宅供暖期时均耗能强度低于普通农宅供暖期时均耗能1.95kJ/(m2·℃).智慧农宅供暖综合评价优于普通农宅供暖综合评价,验证了节能策略及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农宅智慧供暖模式选择及评价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技术支撑,对完成好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改进突变级数法智慧供暖管理综合评价能耗低碳生态

    基于APCS-MLR模型的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

    刘春英曹依李嘉薇肖长江...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南昌市绿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利用地累积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采用APCS-MLR模型定量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Cu、Pb、Zn、Cd和Cr的平均含量是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32、1.92、2.26、2.03和1.04倍.Cu、Pb、Zn、Cd和Cr的地累积指数为-0.43、0.07、0.33、0.22和-0.66,Zn、Pb、Cd处于未污染到中等程度污染水平,Pb和Zn的高值区位于市中心区域以及西北部和东部开发区,Cd含量高值区位于西北部和东部产业基地周边.Cu和Cr属于未污染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82.96,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但Cd的生态风险指数为60.88,属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由污染源解析可知,交通源对Cu、Zn、Pb的贡献率分别为52.29%、64.41%和38.01%,工业和农业混合源对Cd、Zn的贡献率分别为52.78%和86.33%,自然源对Cr、Cu的贡献率分别为83.72%和45.87%.南昌市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受交通和工农业活动影响较大,应重点加强交通管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Zn、Pb、Cd的生态风险水平.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源解析APCS-MLR模型南昌市

    采煤沉陷地复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苑杨杨俊杰姚喜军李耀...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开采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国家的能源需求,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恢复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和土地生产力,解决复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非常急迫的基础工作.以神东矿区七年复垦区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复垦模式区的土壤样品,对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有机碳含量进行研究,尝试搞清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与复垦模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植植被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呈增加之势,甚至超过未沉陷区,并以欧李模种植区有机碳含量最大,含量顺序为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Pall.)Maxim.).>0.25mm的团聚体组成在各种复垦模式下的土壤中占比均较高,并随植被种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各个粒级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不同复垦模式下都呈现相同的规律,即随年限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后种植合适的植被可以提高复垦区土壤>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选择合适的植物种可以加快团聚体恢复的速率.

    复垦沉陷团聚体有机碳

    荒漠绿洲区新疆杨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宋金堆肖辉杰辛智鸣罗成威...
    16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荒漠绿洲区新疆杨单木液流特征并估算其林带耗水量,文中监测新疆杨液流和环境因子,并将激光雷达点云提取的林木参数与日蒸腾量拟合.结果表明:新疆杨液流速率随胸径增加而增大,其日变化为"昼高夜低"的多峰曲线,5-9月平均液流速率为0.0015-0.0026 g·cm-2·s-1.日尺度下,太阳辐射是新疆杨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月尺度下,新疆杨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汽压亏缺.基于激光雷达点云可以提取林木参数.林木胸径、边材面积、叶面积均与其日蒸腾量拟合较好(R2>0.950),通过胸径、边材面积、叶面积估算5-9月林带的耗水量为967.70-1029.65mm.

    新疆杨蒸腾耗水荒漠绿洲区

    盐胁迫下7个刺榆无性系的叶片生理变化与耐盐性评价

    刘立江鲁仪增王艳董智...
    17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NaCl盐浓度胁迫对刺榆无性系幼苗的叶形态、生理和光合指标的影响,探究刺榆耐盐的生理机制,文中采用盆栽法对7个刺榆无性系扦插幼苗进行4种浓度NaCl溶液处理,分析其叶片表型、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对不同NaCl盐浓度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刺榆各无性系在低浓度盐胁迫下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高浓度(100mmol·L-1及以上)盐胁迫下刺榆各无性系的叶片边缘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且随着盐浓度增加,盐害症状逐渐加重.2)盐胁迫后,刺榆各无性系的光合速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3)刺榆各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随盐胁迫浓度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升高,5个刺榆无性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呈现为持续增高趋势,2个无性系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无性系的耐盐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J1>DJ3>DJ2>DH1>DJ4>DW1>DY1,其中DJ1与DJ3为强耐盐型,DJ2为较强耐盐型,DH1与DJ4为中等耐盐型,DW1与DY1为弱耐盐型.文中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刺榆耐盐生理机制和耐盐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依据.

    刺榆盐胁迫生理指标耐盐性评价耐盐无性系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空间组合格局及互动作用

    田磊刘亚彤吕丹孙凤芝...
    18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流域9省区的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借助组合水平指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贝叶斯回归模型对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组合水平时空演化、互动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数量上传统村落分布格局为中游>上游>下游,A景区分布格局为下游>上游>中游.2)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组合水平空间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整体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形态格局.3)由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互动演化过程可知,传统村落对A级景区的冲击呈现波动式,上游传统村落对A级景区产生的响应波动性明显小于中游和下游地区.A级景区对传统村落的冲击较为平缓,中游A级景区对传统村落产生的响应波动性明显小于上游和下游地区.4)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的互动演变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政策支持、人才保障、市场需求要素对二者互动产生了正向影响,交通通达性、科学技术、城乡融合要素则对二者互动具有负向影响.

    传统村落A级景区空间组合互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