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古汉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古汉语研究
古汉语研究

蒋冀骋

季刊

1001-5442

0731-88872560

410081

湖南长沙师范大学

古汉语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语言文字学学术刊物。刊登有关古代汉语的学术研究文章,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读者对象为古汉语研究教学人员、文史工作者、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及古文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语词语阐释探略

    徐时仪
    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变异是语言系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交际需要的动力所在,人们交际或多或少所产生的语义变异可以由词汇语法层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掉枪花、耍花腔""耳闻目见、耳闻目睹""干名采誉、沽名钓誉""巧新妇做不得无面䬪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文生义、望文生义"等词语具有形式结构上的相似性与深层语义的相融性特征,构成词汇、语法层中词与语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一个连续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渐化俗入雅或融雅入俗,趋于归一于选用历史层次古老文化积淀丰厚和通用范围广泛的词语表达形式,从中可见言语意义(←→)语言意义、方俗口语(←→)南北通语(←→)书面语、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和社会各阶层间趋雅(←→)从俗共存相融的时空演变,体现了语言(←→)人(←→)客观世界的错综复杂的关联及人们具体取舍的价值取向.阐释这些词语要紧扣汉语在字与词及词与语等方面的独特性,注重形音义三者的考辨.

    汉语词语形音义习语俗谚

    试论汉文佛典对中国古代语文辞书发展的影响

    郑贤章陈智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文佛典对中国古代语文辞书发展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汉文佛典是中国古代语文辞书收字的重要来源;二、汉文佛典是中国古代语文辞书注音、释义、用例的重要来源;三、汉文佛典促进了中国古代语文辞书编排、检索方式的变革;四、汉文佛典对古今语文辞书的整理、编撰与修订具有直接功效.汉文佛典与中国古代语文辞书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它们展开深入的研究,这将有利于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汉文佛典文献、古代辞书的整理与研究,对现代辞书的编撰与完善亦有裨益.

    汉文佛典辞书疑难字

    《龙龛手镜》引《续高僧传》条目考

    辛睿龙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龙龛手镜》所引《续高僧传》的6则条目进行考证,认为《龙龛·人部》"(滔)"当为行均所据本《续高僧传》"陷"之俗讹;《隹部》"隽"当为"鎸"字辗转之误,本自《续高僧传》卷二九"即命石工鎸鏨坐身";《也部》"(酏)"本为"她"字俗讹,又为行均所据本《续高僧传》卷七"驰"字异文;《页部》"(宏頁)"当为"额"字俗讹,本自《续高僧传》卷二七"观卿头颅额颔",注文当作"鄂也",乃"额"字义训;《辵部》"逶"当为行均所据本《续高僧传》"霆"字俗讹;《辵部》"(遑)"当为"违"字俗写,本自《续高僧传》卷六"亟违礼度".进而提出《龙龛》引《续高僧传》考这项工作,有助于明确佛经字书《龙龛》的收字来源、收字背景,有助于加强佛经原典《续高僧传》的点校与整理,有助于推动写经文献汉字的整理、考释与研究.

    《龙龛手镜》《续高僧传》佛经音义疑难俗字写经文献

    敦煌医药写本P.4038与羽043草书考辨五则

    吴昌政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藏敦煌写本P.4038与日藏敦煌写本羽043的形制、内容、体例及字迹相类,原本当属同一件医药文书.目前学界对其校录注释已相对完善,但由于原卷多以行草书写就,部分字形简省难辨,加之敦煌医药文献语言成分复杂,诸家校释仍有可商可补之处.文章综合字形与文意文例,联系相关出土与传世文献,对其中"(太)(兔)""(云)""(云)""为""(初)"等疑难字形进行考辨分析,指出这两件医药写本在汉字史与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并就涉及的草书写本校释问题试作讨论.

    敦煌写本医药文献P.4038羽043草书

    黑水城汉文文献疑难俗字考释八则

    刘贺邓章应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水城汉文文献保存有大量写本文献.文字书写过程中因俗化及讹变产生了大量疑难俗字,增加了文献释读、考校的工作难度.通过对疑难俗字校考,有助于分析疑难俗字的形成理据,纠正误识.本文对八则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九个疑难俗字进行了考释.

    黑水城文献俗字

    汉语元音前高化链移引起的中古韵书异读

    赵庸
    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中古期,汉语发生元音前高化链移,上古歌1歌3部、支歌2部、脂2脂1部受音变规则作用,经分化、合并,变入中古歌麻佳皆支脂齐韵,在韵书中表现为异读.前高化链移不可能产生滞后层,由于麻二佳同韵、支脂混韵反映语音借入,而非元音高化,所以超前层缺失.异读主要由主体层读音构成.前后链于层次数量及主体层、超前层、滞后层的分层形态存在差异,深层次的原因是链阶数差异.

    异读元音高化链移层次外借层中古音系

    周德清生平及《中原音韵》刊行问题补说

    尹瑀张玉来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代杰出的曲家,周德清的生平却一直考之未详,并有多种错误的说法误导学界.根据《中原音韵》有关序文及周德清传世作品,本文厘清了周德清的诸多生活细节:长期流滞江南,可能曾在杭州一带长居;周游乐场,以曲作谋生,但事业发展不甚理想;其创作《中原音韵》时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誓要匡正当时曲作界(以杨朝英为典型)的流弊;《中原音韵》正式刊行于1341年,而非传统所说的1324年.

    周德清《中原音韵》元曲

    汉字注音特点与字典辞书文献来源考察——以《新撰字镜》注音从邪混切为例

    蔡欣然
    7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古代字典、辞书的文献来源,通常可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相对于形体与释义而言,注音更具稳定性,因此汉字注音特点的认定是考察字典辞书文献來源的有效途径.《新撰字镜》大量参考《玄应音义》《玉篇》《切韵》等中土文献,在字形、字音、字义以及词汇方面保存了大量已经散佚的文献资料,极具学术价值,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首先必须确定各个条目的文献来源.顾野王《玉篇》注音上普遍存在从邪混切的现象,据此可以推测《新撰字镜》相关条目是否来自《玉篇》.

    字典辞书注音新撰字镜从邪混切

    《玉篇》引书特征与《玉篇》佚文考证

    吕浩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篇》成书后经萧恺删减行世,因而其引书存在义引、合并、回改、不协等特征,这给《玉篇》引书考证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玉篇》佚文考证提供了线索,进而为大量辑纂《玉篇》佚文创造了可能.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经传、诸子等皆转引自《玉篇》,后世递相转引不绝,因而文献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应高度重视《玉篇》引书特征.

    《玉篇》文献辑佚

    也说语气词"吗"出现的时代

    崔山佳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力(1958)、王力(1989)认为疑问语气词"吗"始见于清代的《红楼梦》,(日)太田辰夫(2003)也持同样看法.《汉语大词典》(第3卷)、《汉语大字典》(首版、第二版)"吗"的首个例句也是《红楼梦》.也有人认为最早出现"吗"字形的应该是1758年宏文阁版的《清话问答四十条》,共33条有"吗",并认为"吗"是满汉语言接触的结果.语言有渐变性的特点,语法尤甚,"吗"也如此,所以1758年突然在40条问答中出现33个"吗",似乎不大可能.据我们考察,明代戏曲中已有一些"吗"的用例,戏曲相比于白话小说,口语化程度更高,且语料是可靠的,证明明代末年确实已经有"吗",有的虽然是清初刊本,也比《清话问答四十条》要早得多.因此,"吗"是汉语固有的,不是汉语与满语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

    疑问语气词明代戏曲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