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观察
国际观察

胡礼忠

双月刊

1005-4812

gjgc2008@126.com

021-35372901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科研楼711室

国际观察/Journal International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研究国际问题和传播国际信息的综合性刊物,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着重刊登国内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中青年研究人员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国竞争、战略稳定与治理合作——美国人工智能多元安全议程的特征、逻辑与战略影响

    丁迪
    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改变国际秩序的颠覆性技术,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人工智能安全议程的演变可以看出,美国人工智能安全议程围绕公共安全、大国竞争与军事战略展开,人工智能安全议程由单一走向多元是美国政府统筹多种安全诉求的结果,反映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动竞争、保障战略稳定以及试图为合作留有余地的多重战略意图.但安全议程的多元化切分只能作为临时策略,并不能长期保护大国战略稳定不受极端安全议程的影响.当前美国多元安全议程的核心是赢得大国竞争维护技术霸权,大国战略稳定与国际安全合作议程本质上是这一战略目标的"附属品".安全议程上的本末倒置很容易造成安全治理效率降低、增加政治操弄风险对战略稳定的影响,以及削弱国际社会战略信任与安全共识,阻碍全球层面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合作的有序开展.面对这一问题,中国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领域需要形成自身的安全议程,提出更具公共性的安全主张,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引导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回归合作共赢的道路.

    美国人工智能政策安全议程大国竞争美国安全战略安全治理合作

    论当前美国政府的人工智能监管政策

    邢亚杰戚凯
    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滋生诸多风险挑战,人工智能监管随之进入新时期,成为全球数字竞争的新高地.人工智能监管事关国际权力博弈与规范塑造,美国高度重视这一议题.尤其自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以来,美国本土安全稳定受到冲击,既有人工智能全球领先优势受到侵蚀,为此拜登政府不断强化人工智能监管.拜登政府面对碎片化、地方化的国内人工智能监管方式,致力于在国内推进联邦层级的总体性监管,制定安全可靠的原则目标、明确高级别机构的对应监管、聚焦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关注隐私与公平等重大风险;在国际层面则依托国际机制宣扬人工智能监管的美式观念与美式方案,加强盟友间的协调与拉拢,强化对中国监管努力的遏制打压与"污名化"行动.然而,拜登政府的努力却面临重重制约.在国内层面,各种制约因素阻滞了联邦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在国际层面,由于其政策思路对抗色彩浓厚、独霸私心严重,且缺乏破解结构性矛盾的真正方略,因此实施前景存在较强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风险监管拜登政府数字竞争全球治理

    论当前美国中东政策中的折衷主义

    孙德刚杨影淇
    5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拜登执政三年多来,美国的中东战略以维护"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为"标",以霸权护持为"本",形成了兼具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的"折衷主义"中东政策:一是折衷价值观外交和务实外交,重构中东伙伴关系;二是调和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对"抵抗阵线"实施双轨政策;三是兼顾竞争手段与合作手段,运筹大国关系;四是求"联"而不求"盟",执行符合实际的复合多边主义路线.美国力图塑造"民主"与"威权"、"温和"与"激进"、"守成"与"修正"的二元对抗话语,企图占据道义制高点,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同时,面对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红海危机、恐怖主义等中东热点问题,美国又采取务实外交政策,拼凑灵活机动的安全、科技、发展复合联盟.拜登政府"折衷主义"中东外交政策存在明显的悖论,反映了美国战略理念与实施能力的巨大鸿沟,决定其难以真正收到成效.

    折衷主义外交理论美国中东政策中东治理大国竞争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的理论要义及现实出路

    刘贞晔
    8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治理在很大意义上因应国家治理的外部性而生.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在当今时代互动互融,相互贯通,已形成一种"整体性治理".本文从追溯治理与善治概念的提出开始,考察了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互动关系的理论要义进行了挖掘和阐述,其理论要义主要体现为: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相互推动;全球治理规范变革与国家治理制度变革相互促进;有效的治理制度和法治是治理互动达至善治效果的根基.最后本文分析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良性互动的现实困境、出路和中国的治理变革.其中,主要大国对国家利益的片面追求导致全球"劣治"和"恶治",大国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国家治理能力弱化和治理能力不对称,文明排斥和极端民族主义以及有效治理制度供给不足等是阻碍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良性互动的主要障碍.坚持开放性治理,大国达成合作共识,再造和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坚持文明间的多样包容,积极推进全球有效治理制度的供给是克服各种障碍的主要出路.当下中国可以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提供新的动力,以自身的治理经验和理念,重塑21世纪的全球治理秩序.

    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国际规范国内政治国家治理能力

    论国际制度外交在中亚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

    尹如玉
    10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亚是大国战略利益交汇的关键区域,如何将国际制度作为策略性工具来优化其外交战略,成为该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探讨了中亚国家如何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通过策略性手段,利用"国际制度杠杆"优化其外交战略,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分析政权稳定性和国际制度性质两大核心变量,本文详细解释了中亚国家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凭借四种类型的"制度杠杆"(保护、防御、合作和稳定)来精准调整其外交策略.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中亚国家通过"制度杠杆"应对外部挑战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提高了中亚国家的国际议价能力,还维护了区域稳定,促进了经济增长.中亚国家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过程中,根据本国政权稳定性和国际制度性质寻找对策,灵活运用这些机制来维护自身利益,呈现出显著的策略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亚国家在全球政治中行动模式的理解,还为其他国家面对类似挑战提供了启示.同时,本文也通过相关案例印证了"制度杠杆"的可操作性,有助于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探索.

    中亚地区大国竞争外交战略"制度杠杆"国际制度

    再论区域国别学的基本问题

    钱乘旦姜锋刘鸿武翟崑...
    13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意味着区域国别学将突破边界而形成学科间的互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对策性和集成性特点,是大国之学.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特色在于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我国各类涉外工作中既可胜任学术研究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有坚定政治定力的"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它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务商务决策需求为导向,通过"实用""实践""实证"的路径,设计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区域国别学需要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配置资源,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建区域国别学学术共同体和规则标准体系.同时,本文对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历史演变和政策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交叉学科国家战略规范管理实践趋向实用人才

    区域国别学的性质、目标与路径

    钱乘旦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意味着区域国别学将突破边界而形成学科间的互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对策性和集成性特点,是大国之学.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特色在于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我国各类涉外工作中既可胜任学术研究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有坚定政治定力的"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它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务商务决策需求为导向,通过"实用""实践""实证"的路径,设计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区域国别学需要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配置资源,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建区域国别学学术共同体和规则标准体系.同时,本文对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历史演变和政策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交叉学科国家战略规范管理实践趋向实用人才

    浅论区域国别学的功能与建设路径

    姜锋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意味着区域国别学将突破边界而形成学科间的互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对策性和集成性特点,是大国之学.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特色在于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我国各类涉外工作中既可胜任学术研究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有坚定政治定力的"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它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务商务决策需求为导向,通过"实用""实践""实证"的路径,设计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区域国别学需要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配置资源,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建区域国别学学术共同体和规则标准体系.同时,本文对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历史演变和政策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交叉学科国家战略规范管理实践趋向实用人才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实践之学

    刘鸿武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意味着区域国别学将突破边界而形成学科间的互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对策性和集成性特点,是大国之学.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特色在于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我国各类涉外工作中既可胜任学术研究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有坚定政治定力的"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它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务商务决策需求为导向,通过"实用""实践""实证"的路径,设计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区域国别学需要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配置资源,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建区域国别学学术共同体和规则标准体系.同时,本文对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历史演变和政策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交叉学科国家战略规范管理实践趋向实用人才

    区域国别学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翟崑李威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意味着区域国别学将突破边界而形成学科间的互通,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对策性和集成性特点,是大国之学.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特色在于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我国各类涉外工作中既可胜任学术研究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有坚定政治定力的"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它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务商务决策需求为导向,通过"实用""实践""实证"的路径,设计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的是,区域国别学需要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配置资源,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建区域国别学学术共同体和规则标准体系.同时,本文对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历史演变和政策规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交叉学科国家战略规范管理实践趋向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