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顾海良

月刊

1672-4038

xuebao@naea.edu.cn xuebao2011@163.com

010-69248888-3120/3122

102617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在全国教育管理研究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7年创办以来,本刊以"交流教育管理研究成果、推动教育管理研究、促进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宗旨,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全国高级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芸萃知名学者和有关官员来院讲学的精彩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广泛交流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经验、新认识及有关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力推介教育管理改革的成功范例:关注教育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有计划地组织专题研究,引领教育管理研究的前行方向,使刊物成为了教育管理研究等领域学术争鸣的园地,教育政策宣传、解释、咨询的渠道,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话的平台,教育决策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构建双向互动关系的桥梁。全体编辑同仁正在为打造学术名刊而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七个要点

    管培俊
    3-7页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任少波
    8-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本质特征与实践路径

    孔令帅王超
    11-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领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反映和具体方式,对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严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逻辑,表现为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以优秀文化为重要根基,以数字技术为新型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彰显了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未来,需要从价值引领、制度保障、文化赋能、技术支撑及内外联动等维度入手,才可能消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壁垒.

    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本质特征实践路径

    教育发展与区域整体发展的耦合关系探析——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指数建构与图形类型学分析

    韩双淼吴寒天
    22-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研究多基于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理论探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平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的内蕴特征与能动属性,以及外部制度环境对我国具体实践的结构性影响.基于31个省份教育发展与区域整体发展的历时性数据(2010-2020年)构建相关指数,并通过时序变化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图形类型学分析等路径识别两者间的广义正相关关系,具体呈现为二者协同耦合发展的"平行型"、区域整体发展相对超前的"漏斗型"、教育发展相对超前的"反漏斗型",并由此产生了二者间相应的潜在协同效应、托底效应和拖拽效应.研究建议各省份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增强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叠加与共振效应.

    教育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共同富裕耦合关系图形类型学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

    郭国祥张海水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突出创新的主导作用,更加强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通过梳理分析,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遵循着"产业-人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的关联逻辑.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已处于高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方面面临理工科基础学科专业整体薄弱、应用型学科专业整体谋划不足、学科专业设置系统的开放性不够等主要挑战,需要从政府的统筹与主导、高校的自主能力提升以及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

    新质生产力学科专业设置高等教育

    跨学科教育的学科定势现象:反思与破解

    彭静雯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力量,而跨学科教育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高校跨学科教育的问题是学科定势思维较为突出,它表现为以学科组织化建设为起点,在制度、认知和资源上都倾向于依赖传统学科建制化的路径来发展跨学科.然而,跨学科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与传统的学科组织结构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基因与诉求,对组织建设的过于依赖将让这种冲突加剧.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国内外的经验,应以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为起点,让跨学科教育遍布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各种类型,走出一条跨学科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跨学科教育学科定势破解路径

    组织惰性超越:大学学科组织的风险透视与治理进路

    谢凌凌肖沅依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组织化水平是决定学科治理效度的重要因素.但在组织惰性视角下,大学学科组织固有的身份、结构和资源惰性风险层见叠出,学科组织面临着发展定位模糊、结构设置静态偏向、资源汲取差异性加剧等梗阻.为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规避组织惰性风险,大学学科组织应秉持多维发展思路、遵循多重权力逻辑、坚持多元评价导向,持续推进治理进路,健全学科建设的"三重螺旋链条",建构学科运行的"协同决策机制",牵引学科发展的"预警清单建设",激发学科组织内涵式发展的溢出效应,最终实现学科善治的愿景.

    学科组织组织惰性学科治理风险规避

    教育政策传播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

    王攀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积极、有效的教育政策传播,既是对教育政策的有效解读,推动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对教育理念的阐释,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新媒体时代,教育政策传播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务新媒体成为教育政策传播的最大变量,自媒体大大增强了公众话语权,智能算法分发带来新的难题.因此,教育政策传播容易出现更大的风险.为了积极应对风险,应从丰富传播主体、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完善辟谣机制等方面提供相关的策略.

    教育政策传播舆论环境应对策略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牟子元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精髓要义和思想脉络,是奋力答好新时代"文化强国、大学何为"命题的"密码钥匙".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方法论基础和高效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探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的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蕴涵、逻辑理路、遵循原则和实践进路,对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大学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学文化建设价值蕴涵逻辑理路实践进路

    以改革开放记忆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逻辑理路探析

    武彦斌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历史记忆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新视角.改革开放记忆是历史记忆在时间上的界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和历史本质构成了改革开放记忆的基本内在结构.改革开放记忆的价值指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以来伟大变革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成效的集中体现.以道路拓展、制度完善、理论创新、文化发展和成果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开放记忆,在人物、事件、过程与本质上获得了统一,成为高校增进大学生政治认同不可或缺的中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改革开放记忆遵循符号表意增进、形象构建增进、情感认同增进、价值确认增进等主要机制;其实践路径包括开发图像化的符号体系、构建多维度的政党形象、丰富共鸣性的情感体验以及强化真实性的价值体认.

    改革开放记忆历史记忆政治认同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