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ization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逄锦聚冯泓铭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实践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共同富裕仍面临重大挑战,需要长期不懈的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要靠高质量发展,二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共同富裕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

    从五重维度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

    韩庆祥楼俊超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五重维度彰显了其"新"意:在哲学维度上是"主主平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时间维度上是"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空间维度上是"和合普惠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维度上是"全要素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根本制度维度上是"社会主义的人本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本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西方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

    周文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支撑,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动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实现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前瞻性谋划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中国现代化道路经济背景的历史演变

    王如玉梁琦
    3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起点,经济基础是各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先决条件.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理想与实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本文阐释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经济背景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指出"四个现代化"是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在"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中为中国选择的现代化目标;"中国式的现代化"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现实路径,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构筑了坚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基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开启了历史演进的新阶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人类文明的新境界、世界和平的新格局,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理论高度和实践高度.

    现代化道路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经济背景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研究

    洪名勇
    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继提出以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产业措施促进农业集群发展,继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本文突破对现代农业、农业集群与农村产业融合"两两关系"的既有研究范式,将现代农业、农业集群与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有机整体,探究三者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路径,进而提出推动集群农业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发挥农业集群发展的资源集聚优势与规模扩散效应,吸引更多的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的纵深发展中,有效促进农户增收.

    现代农业集群产业融合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理论源流、历史变迁和发展路径

    蒋远胜刘艳
    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百年历程,可以看到,中国乡村治理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乡村治理思想;党领导的乡村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以政治为领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教化、智治为手段的"五治"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提升农村资源汲取、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制度建设"五能"并举的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国家统筹能力的数字化建构——基于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考察

    韩万渠袁高辉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及异地办事诉求的剧增,亟需国家统筹推进全域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业务导向的"竖井化"和地方导向的"属地化",成为国家统筹推进跨域治理的关键难题,具体表现为治理界面的分散化、创新扩散的局域化和层级治理的阻滞性.考察我国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开放嵌入性,为治理界面分散化的跨界整合提供了技术架构;区域协作体嵌入一体化平台,为跨域治理创新局域化的串联式扩散提供了组织网络;高频事项清单的渐进调适,为层级治理阻滞性的敏捷迭代提供了制度基础.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赋能国家跨域治理和层级互动,为理解国家统筹能力的数字建构提供观察窗口,构成理解数字时代国家能力转型的重要维度.

    国家统筹能力跨界整合跨省通办数字化

    信息、规模与有效治理——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经验

    马啸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信息政治的比较研究视角出发,梳理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经验,分析了中国对超大人口规模社会实现有效治理的信息基础.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通过制度内外多种渠道获取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相关信息,既有自上而下的信息传导和收集,也有自下而上的主动的信息流动;治理体系中的不同主体既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主体,也是信息收集的对象.这种多元的信息体系支撑了中国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进一步型塑了信息的流动机制,给国家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规模国家治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陈佳
    1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把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数字中国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利用数据资源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增加共同富裕机遇,构建数字产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借助数字科技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数字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和平发展道路,厘清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作用路径,为在数字化变革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学理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技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衡量指标体系与测评

    张韵祺王越平
    12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本文尝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程、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五个维度,建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和内涵的衡量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聚焦上述五个维度现代化指数的耦合协调度,系统测评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均衡协调发展的状况和挑战.通过计算分析,本文认为,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的耦合协调度明显提高,而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经济与人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耦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