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三角地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顾华荣党晗胡昕宇
    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长三角地区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的契合程度,该文以长三角地区设有该专业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统计总结现有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这四方面的现状,存在部分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素不全、培养目标趋同化、不能明确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各要素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以及部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混乱,专业动力性课程欠缺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高校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光电人才提供参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文本分析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地方大学数学类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以临沂大学数学分析课程为例

    石少广傅尊伟郭政吴艳...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数学类课程是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对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后劲影响重大,受益面广.该文以临沂大学数学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数学分析为例,构建"厚学科基础,强化师资队伍、强化课程思政,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考核"的地方大学数学类一流课程建设实践,将师资队伍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紧密结合,在教学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数学分析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可为数学类专业后继课程和理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类课程提供重要参考.

    一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法

    优秀MPAcc学位论文产出特点分析

    李丽王倩倩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MPAcc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展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为探究优秀学位论文的产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选取教指委评选的121 篇优秀学位论文,分别从高校层次、高校类别、院校隶属和论文关键词等展开内容分析.研究表明,知名高校具有天然的"禀赋优势",获奖论文的选题紧跟时代热点,立足基本国情,案例企业多为上市公司,且较多地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反映出本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最后提出培养单位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议.

    会计硕士优秀学位论文禀赋优势先强带动后强人才培养

    导航卫星新形势下卫星定位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以同济大学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葛海波李博峰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及区域导航卫星系统蓬勃发展,尤其是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建成,进一步提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也在经历新的变革.针对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的新局面及目前课程思政的发展,有必要改进卫星定位课程的教学方法.针对同济大学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开展的现状,为贯彻三全育人、思政育人理念,探讨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新方法.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人机工程学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玲玉罗怀林胡光忠许雯娜...
    22-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途经和方法.基于一流课程的建设要求,构建课程目标,提出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课企融通,解决课程内容更新和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内外互动的教学方式,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设计成果为导向,解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问题.组织实施建设和完善课程线下、线上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多维交互的教学实践.通过近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和优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素养和能力方面可取得更好的成效.

    人机工程学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多学科交叉融合助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教学模式探索

    周扬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林经济管理是研究农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管理机制,以及"三农"问题宏观管理政策的综合性学科,是国家学科目录中与乡村振兴战略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该文系统阐述新时代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性,明确农林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机遇与挑战;农经学科特质、"三农"问题复杂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和目标任务艰巨性驱动农林经济管理必然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响应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和学科创新发展需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强化理、工、管多学科融合.

    多学科交叉融合农林经济管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国

    高校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路径探索——以环境学课程为例

    马万里高崇婧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将价值塑造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是目前高等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和挖掘思政元素,并对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和凝练,由微观到宏观两个层面升华理解和认知,形成大的思政理念.环境学作为环境类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需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微观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宏观思政理念有机融合,将微观思政元素与宏观思政理念有机统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养,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环境学课程思政模块化设计教学探讨育人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编译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高雪瑶张春祥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剖释传统编译原理教育教学的缺陷,指出为适应计算机人才能力培养和行业需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OBE理念,突出交叉融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融合案例教学、启发引导、项目驱动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养学生使用编译知识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专业、素质全面发展.

    编译原理新工科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

    新冠感染疫情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师在线教学策略与信念探究

    杨畅孙杰宝陈勇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疫情常态化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一部分.研究采取质性个案研究方法,以 3 位大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策略和信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通过使用慕课资源、开发辅助教学材料和相应短视频、增加案例分析及在线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在线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信念在指引教师选择其教学策略时,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最后,该研究给出以下建议,大学数学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教师应主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线监督、直播授课等环境中实现角色转变;高校应该从政策导向和技术支持方面为教师提供帮助.

    在线教学策略教师信念大学数学教学直播授课自主学习

    协同育人视域下新农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基于河套学院农科专业实践探索的思考

    马惠茹王靖杜红喜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农科建设强化的是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地方本科院校新农科建设立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围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养高素质人才.河套学院农科专业,坚持行业指导、校政企联合、产学研创融合和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生产技术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推行成果导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农爱农新型应用型人才.

    协同育人地方本科院校新农科人才培养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