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ETPP模式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马春燕郑丽君贾燕冰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受规定时间、固定地点、指定实验设备的限制,实践与创新热情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该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ETPP渐进式从理论到实践、从仿真到实操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完整的实践教学生态和全过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学生使用 51 系列、STC15 系列、Arduino UNO R3 和STM32四种单片机便携式实验装置和多种传感器及外设模块,随时随地学习并实践,激发主动学习和探索实践的热情.实践教学表明,ETPP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单片机ETPP模式实践教学便携式实验装置评价体系

    面向"双碳"目标人才培养的工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王庆锋马艳娥汪晓男段成红...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双碳"目标高等教育紧缺专业人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工业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该文针对工业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双碳"目标教育内容不足问题,初步探索通过增加绿色工程教育内容、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建设跨学科的工业化学师资队伍和建立与"双碳"目标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法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出"双碳"目标下工业化学课程体系改革建议,为培养"双碳"目标紧缺人才提供参考和应用实践.

    "双碳"目标绿色工程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教学评价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环境类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刘丽梅刘建乐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基于此,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紧密结合,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深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而为高校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工程教育认证环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过程考核

    面向文科生的通信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杨丽花赵海涛齐丽娜陈美娟...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文科专业的通信类通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授课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以及授课模式单一等问题,该文结合面向外语专业开设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在南京邮电大学授课的具体情况,以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文科生对通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为目的,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该文探讨针对文科生的通信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为通信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应用实践.

    教学改革文科专业通信课程通识课改革对策

    "双碳"背景下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探索

    邹府兵王信刚周子皓赵华...
    147-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培养土建类方向大学生的重要专业必修课,在"双碳"背景下,其教学过程中面临匹配的教材少、教学内容滞后、层次化综合实验缺乏及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基于"双碳"理念的前沿教学内容、层次化综合性实验与科研能力培养及构建多维度课程评价体系三方面的改革,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显著改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教师授课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起到良好的教学相长和协同育人效应.教学改革成果经丰富和完善后可为相关开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高校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思路,对涉及"双碳"理念的其他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双碳"战略土木工程材料科研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导师制主导下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

    李建国郑琼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师制"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培养策略,目前已经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实施.但不同高校和专业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将其异化,缺乏从培养模式的高度对这一策略进行宏观的总结和归纳,不利于"导师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优势发挥.该文通过对"导师制"主导下的教学与管理相关角色的权责范围和主要工作进行解析,从培养目标与考核方式、课程设置及组织形式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导师制"主导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建构及其要点,并对相关认识误区进行辨析,结论如下.①"导师制"下的"导师"与班主任和辅导员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权责关系,是对现有培养模式的一种优化和补充."导师"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人格品质塑造和未来职业兴趣点构建方面应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②"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有赖于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巨大变革,需要更加突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感.③"导师制"需要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地兼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并突出以小组化形式组织课程学习与专业训练,突出"以赛带学""以项目研究带学"和"以社会实践带学"等为主要的学习形式.

    导师制本科生培养高校培养模式综合素养

    OBE理念下化工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讨

    何坤欢黄学仁李家明王伟建...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依据新工科发展形势与要求,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开展研究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OBE理念结合产教融合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实验课程体系建设、闭环质量监控与强化持续改进等方面,结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范例,阐述OBE理念下产教融合在石油与化工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实践教学改革与完善.OBE理念下产教融合实现高校转型升级,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应用型人才OBE理念产教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陆明桑宇鹏胡浙东贾伟楠...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探索.通过建立产业学院构筑多元协同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元协同高水平育人师资队伍,创建多元协同校行企联动机制,从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和社会培训服务等方面搭建政、行、企、校产教融合联盟,探索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跨领域创新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新模式.

    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

    以大学生课外竞赛驱动环境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

    刘亚曦于晨田戊戌冯华仲...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环境类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为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而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的现象.而以此方式开展的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常常枯燥乏味,其思维以及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往往止步不前.教研团队带领学生参加课外竞赛,激发其求胜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培养其敢想敢干敢冲的行动力,增强其对新工科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让课外竞赛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激发学生探讨课堂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方式从"知识接受型"向"知识探索型"转变.目前的教研实践效果较好,学生团队已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且相关课程的考试优良率显著提升.

    课外竞赛教研实践人才培养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协作

    "智能工匠"精神融入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林潘忠刘泽州李晓蒙滕王峰...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以"1+X"机械工程制图证书为例,探索在智能制造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模式.提出工匠精神应贯穿融入专业-课程-课堂全教学体系,通过引匠入校、研发反哺教学等形式,达到培养"智能工匠"的目的.在"智能工匠"的具体培养措施方面,通过对接"1+X"证书标准、企业研发需求、岗位需求,以训促教,以岗促教,实现"岗课融通"协同育人.

    智能工匠1+X研发反哺教学工匠精神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