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融合学科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周儒江萍张晨彧李小燕...
    137-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新工科工程教育要求,该文分析当前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学科为导向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构建并实践深度融合学科背景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表明,深度融合学科背景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电工学在该学科领域应用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实践揭示深度融合学科背景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改善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科交叉型人才能力培养质量.

    电工学学科背景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面向智能制造的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杜孝孝王伟赵罡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探讨面向智能制造的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分析总结当前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多、学习任务繁重、授课模式单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提出通过重构面向智能制造的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增设基础型和探索型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科研项目牵引式案例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等四个途径,来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学科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并激发空天报国情怀.拟为智能制造背景下新工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教学改革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制造飞机飞行器制造工程

    高等教育中纳米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禹德朝叶敏张晓山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对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学科的进步、人民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本世纪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因此,在高等院校开设纳米技术课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该文针对纳米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课程建设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或困境,并结合笔者的课程讲授心得,深入探讨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地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可行措施.

    纳米技术工科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王兆龙帅永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碳排放越来越严重威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双碳"的能源与动力(简称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能动专业与"双碳"需求之间的脱节之处,并提出构建能动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同时探究课程思政在未来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并基于"101 计划"提出高校能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其示范与推广方案,据此建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新型能源动力实验班进行全新能动人才培养探索,以期为同类型高校的"双碳"背景下能动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双碳"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新型实验班101计划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研究

    杨丽刘方韩东太翟成...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与内涵认识不清、多主体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改革聚焦多主体参与下的研究生培养,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培养模式,旨在促进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阐述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下的优势与挑战,探讨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与路径.同时,建立多主体协同培养下的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该研究对于推动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

    能源动力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多主体协同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实践研究

    强化实践能力的无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胡明慧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损检测技术课程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然而该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授课中偏重各种检测方法的理论教学,出现实践操作不足、学生掌握困难等现象,导致核电设备、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领域无损检测人才稀缺.因此,该文根据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用自旋电子器件TMR设计多通道电磁检测的研究方向,从优化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融合思政、实践教学和考核模式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探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措施,为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无损检测技术TMR多通道电磁检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王媛媛范莉娜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素养是应时代变革的之急、解当下旅游业发展之需,顺人"本体发展"之本.该文依据"需求-功能"界定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素养内涵为"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社会能力"四个方面,就当前培养中面临的"理念认知、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实然困境,提出协同理论视角下的纾解之道,即核心素养培养中"识、利、治"的协同发展,以及人才方案培养、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的应然之策.

    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

    刘莉徐婷婷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道"、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性作用的三重价值.当前思政课教师面临着理论知识激增、学生需求多元、创新能力羸弱的个体挑战和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职业发展有待细化、队伍治理需要深化的群体挑战.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要以明确教师个体发展目标、攻破队伍难点堵点、形成"大思政"建设合力为提升策略,建设教育强国.

    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师师德队伍建设

    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类人才培养:需求、挑战与对策

    刘建超李一平陈玮嘉罗景阳...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环保产业将走向生态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环境类拔尖人才培养是环保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解决当今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复合创新人才.该文分析当前环境类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总结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困境的可行方法,列举重点高校环境类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期为我国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人才培养环境类专业问题与挑战改革举措改革案例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助力下预防医学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探索

    漆光紫黄文静张彩萍周敏...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健康中国 2030"战略为背景,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双向协同联合的人才培养、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实践体系、实施阶段性教学法和实施多层级多维度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积极开展预防医学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我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和预防医学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健康中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