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高教学刊

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旬刊

2096-000x

gjxkzzs@163.com

0451-82613427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高教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查看更多>>《高教学刊》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93/G4,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6-000X,旬刊,邮发代号:14-357。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

    杨聪仁覃文庆魏茜顾帼华...
    136-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方法"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核心专业课,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矿物加工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但在新工科背景下,矿物加工的研究领域不限于传统的矿产资源,而是扩展到非传统矿产资源、固废资源、二次资源等的选冶联合处理;同时研究方法、测试手段等也取得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设置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适应矿物加工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筑资源加工研究方法学科交叉知识新体系,并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矿物加工工程研究方法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改革

    "新师范"背景下人才高质量发展——以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李文翎何亚琼陈小梅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师范"建设背景下,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紧跟国家的改革步伐,实现"推动卓越培养寅规范育人路径寅响应产出导向"的师范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在教书育人方面,强化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与优质课程的内涵建设;在实践教学、校-校联合、教-研联动等方面都做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指出尚存在高校老师对基础教育了解不足、教学研究重视不够、学科教育教学类专任教师紧缺等问题;期待能推进教师培养本硕一体化,加强与创新U-G-S的协作,共同推进广东省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新师范"培养模式内涵建设专业发展广州大学

    面向产出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优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海舰高兴宇赵雪梅钟思...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面向广西产业结构对智能制造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成果导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全程覆盖、双环驱动"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打造"互融互通、合作共赢"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平台.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校企双向驱动,面向产出培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优质复合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成果导向企业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尹钰李施王鹏飞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当引起重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及新老教学模式不紧密等问题.针对上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该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包括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改善实践教学体系及改革教学方法,从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增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跨地域间校际交换培养模式探索

    文峰邓乔元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换培养模式不论是在本科阶段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都是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对于人才培养的全新探索,交换生的培养模式必然成为每所高校都要探究的新课题.该文阐述大学期间跨地域间的校际交换培养的意义,探讨影响高校跨地域间校际交换模式的诸多教育问题,并提出完善校际间交换生教育和培养模式的对策.

    高等院校校际交换培养模式地域差异培养项目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向度及创新路径研究

    易想和姜超凡黄娟成辉...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发展既离不开教育的时代背景这一实践逻辑,更离不开教育思想发展演化的理论逻辑.当前学生素养呈现出弱化的倾向,既不利于国家与民族发展,也无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坚持人本向度、社会向度以及生活向度的价值取向.唯有以价值创新为主导,转变观念;以关键能力为抓手,重点突破;以共同标准为指导,全面提升;以本土实际为依托,彰显特色,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核心素养发展理路价值向度创新路径

    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乔李德慧林喆
    161-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无机化学是面向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其育人作用的创新途径.立足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以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设置为出发点,从思政元素挖掘与提炼、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和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索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院校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医药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元素教学方法

    增强获得感提升亲和力——思政课"专题+体验"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霞陆怡楠谢钦灵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获得感,提升亲和力,是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应对信息化给思政课带来严峻挑战的需要,是适应"00 后"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也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和提高思政课实效的需要.在各种教学模式中,"专题+体验"德育模式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在专题教学中渗透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凸显专题等.

    获得感亲和力专题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

    红色精神融入运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于丛木刘天森王佳遇王成刚...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营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聚焦于探索企业生产运作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及其优化路径.现阶段,推动企业运营与国家重大战略相融合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该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通过深刻把握建党 100周年伟大历史契机并结合学校"三海一核"办学特色及军工精神,运营管理课程需将我党红色精神深度融入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并重点选择船海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作为案例探索对象,通过"企业家进课堂"、企业经典红色精神建设案例分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案例分析等思政建设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如何依托党的红色精神引领企业高质量运营,切实助推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践行党的重要精神,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红色精神运营管理课程路径探索企业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

    桥梁工程本科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探索

    张明金张洪瑞魏凯李永乐...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超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对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具备良好思想素养的人才更加紧缺.因此,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育成新一代"又红又专"的桥梁工程师刻不容缓.该文以桥梁工程本科教育为例,在当前桥梁工程本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正反实例进行多维分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分析与厘清桥梁工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着重以"学生维度""教师维度""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对思政教育在桥梁工程中的教育模式与理念进行探讨.最后,提炼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新型思政教学方案,确保在实施桥梁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程的质量及课程的内涵,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桥梁工程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多维分析高素质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