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华法林治疗,43例)、B组(利伐沙班治疗,43例)和C组(达比加群酯治疗,44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74.56± 6.4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0例.B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73.89±6.2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1例.C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为(74.12±6.3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A组接受华法林钠片治疗,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2.5 mg,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每次调整0.5 mg,保持INR在2.0~3.0之间;B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每次15 mg,每日一次;C组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每次110mg,每日两次.疗程为2个月.对比3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心房颤动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和不良反应(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脑卒中、血尿)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统计3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出血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2个月后,B组和C组Cr、BUN、ALT和AST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TT、APTT、PT高于A组,FIB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4.65%(2/43)、2.27%(1/44);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B组和C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轻微出血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改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