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卢曼路朱继伟丁红红于燕...
    1585-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在睡眠时发生间歇性缺氧和复氧损伤的呼吸疾病.OSAHS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可诱发肠道菌群紊乱、肠道代谢产物改变、肠道屏障受损和全身炎症反应;反过来,肠道菌群紊乱又可促进OSAHS进展,然而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OSAHS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肠道菌群进展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参与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王傲邹明锐韩曰信王玉玖...
    1590-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对其疾病进程中炎症指标变化的研究提示炎症与疾病临床转归的关系密切,且炎症反应最早出现在主动脉外膜及周围脂肪组织中.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促炎机制介导动脉管壁炎症,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针对PVAT炎症的检测及干预对研究AD早期病理生理变化以及AD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夹层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症综述

    甲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研究进展

    王慧王静马蕾高昱...
    1594-1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普遍应用,甲银屑病(nail psoriasis,NP)的治疗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不同生物制剂作用靶点不同,疗效亦不同.近年来,生物制剂治疗NP的疗效观察逐渐增多,本文就生物制剂在NP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甲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进展

    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刘彩娟曾清清李卓兰陆燕...
    1598-1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内外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相关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检索2013-2022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5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获得文献4 809篇,国内发文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国外发文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国内发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国骨质疏松杂志》,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研究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骨质疏松的发生、骨密度的测定和骨折风险的评估,近几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方法的推进.结论 老年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的预测研究为医护开展一级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展老年脆性骨折影响因素预测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机器学习是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研究未来的重要方向.

    脆性骨折风险预测老年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节选)

    1603页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学文李广平毕晓雪张子钊...
    1604-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华法林治疗,43例)、B组(利伐沙班治疗,43例)和C组(达比加群酯治疗,44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74.56± 6.4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0例.B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73.89±6.2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1例.C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为(74.12±6.3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A组接受华法林钠片治疗,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2.5 mg,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每次调整0.5 mg,保持INR在2.0~3.0之间;B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每次15 mg,每日一次;C组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每次110mg,每日两次.疗程为2个月.对比3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心房颤动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和不良反应(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脑卒中、血尿)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统计3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出血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2个月后,B组和C组Cr、BUN、ALT和AST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TT、APTT、PT高于A组,FIB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4.65%(2/43)、2.27%(1/44);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B组和C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轻微出血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改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华法林非瓣膜性房颤老年预后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刘刚原平利
    1609-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长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男47例,女39例,<60岁45例,≥60岁41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27例.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生存状况统计,基于生存情况将患者划分为死亡组20例和生存组66例.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6-5p和miR-155-5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度组的心率(HR)、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P<0.05),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OI)均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P<0.05).死亡组的CRP、APACHE Ⅱ评分、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OI低于生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9、0.722,均P<0.001).血清miR-16-5p联合miR-155-5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置信区间(CI)为0.894-0.99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4.8%,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效能.miR-16-5p和miR-155-5p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0.608(2.275~49.461)、25.410(4.573~141.176),均 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血清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显著相关,这两种miRNA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休克miR-16-5pmiR-155-5p预后相关性

    miR-16-5p联合血浆ZO-1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王建张春莹黄江波
    1615-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16-5p联合血浆闭锁小带蛋白1(ZO-1)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工会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间收治的1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男性77例,女性60例,年龄为40~80岁),检测患者miR-16-5p和ZO-1水平.根据患者28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预后良好组(8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6-5p和ZO-1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行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占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miR-16-5p、ZO-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OR=1.783,95%CI:1.124~2.826)、APACHE Ⅱ 评分(OR=3.011,95%CI:1.293~7.007)、miR-16-5p(OR=4.628,95%CI:2.223~9.632)、ZO-1(OR=4.287,95%CI:1.915~9.594)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iR-16-5p、ZO-1及二者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75.50%、71.70%、92.50%,特异度分别为72.60%、70.20%、89.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10、0.921(均P<0.05).结论 miR-16-5p和ZO-1 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联合检测miR-16-5p和ZO-1水平可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感染性休克预后血浆闭锁小带蛋白1miR-16-5p预测价值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与TLR4炎症小体关联性强度

    陈先平张立胜洪岩
    1620-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与Toll样受体4(TLR4)炎症小体关联性强度.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51例,年龄2~14岁.入院时即统计RMPP发生情况并将患儿分为RMPP组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测定所有患儿入院后次日TLR4单个核细胞中相对表达量(mRNA),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TLR4mRNA,重点分析TLR4 mRNA与RMPP关联性强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RCS).结果 经统计,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33例为RMPP,占34.02%(33/97).RMPP组发热持续时间>7 d、胸腔积液、大叶性肺不张患儿占比高于GMPP组,住院天数长于GMPP组(均P<0.05);RMPP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IL-1β、IL-6、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肺炎支原体-DNA、TLR4 mRNA[(0.92±0.08)比(0.88±0.04)]均高于 GMPP 组(均 P<0.05).构建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IL-18、IL-1β、IL-6、IgA、肺炎支原体-DNA水平、TLR4 mRNA均与RMPP的发生有关(均P<0.05).经RCS分析,TLR4 mRNA与RMPP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TLR4 mRNA>0.955时,RMPP风险随指标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结论 RMPP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长,多伴有肺部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加重,且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与免疫损伤;TLR4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也与RMPP有关,TLR4炎症小体高表达诱导的高炎症反应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Toll样受体4临床特征剂量反应分析

    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

    武辉袁磊陈皎
    1625-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A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4.25±7.41)岁;B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9±7.56)岁;C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5.18±7.20)岁.C组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诱导前3 min,A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B、C组静脉注射2 ml纳布啡.对比3组术中用药情况、术后恢复、疼痛情况、机械痛阈值、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x2检验.结果 C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切口周围、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术后6 h、48 h均低于同组术前,术后48 h均高于同组术后6 h(均P<0.05);C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B组[(76.25±7.03)g 比(41.31±5.22)g、(58.06±6.10)g,(81.19±8.24)g 比(63.44±6.38)g、(76.30±7.21)g,(85.39±7.01)g 比(72.06±5.23)g、(79.24±6.15)g,(95.07±8.36)g 比(79.43±6.28)g、(87.31±7.12)g],B组术后6h、48h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VAS评分:术后48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6 h,术后6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均P<0.05);C组术后1 h、6h、48h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同组术前升高,且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CD3+、CD4+水平均较同组术前降低,C组均高于A组、B组,B组均高于A组(均P<0.05).3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结束时(T2)均比麻醉诱导后5 min(T1)低、比麻醉诱导前5 min(T0)高,且3组T1时刻均高于T0时刻(均P<0.05);T1、T2时刻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纳布啡联合RIB可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可靠.

    纳布啡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急性痛觉过敏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