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钟国华

半月刊

1007-1245

imhgn@vip.sina.com

020-83824952、83823782、8382303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三路11号越秀区工商联大厦1101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查看更多>>1995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主办。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科研课题、基础研究、专家述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药物与临床、药学研究、临床检验、中医中药、预防医学、护理研究、医学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产褥期产妇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田丹林思雅黄雅翠孙凤娇...
    2068-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产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年龄(22.67±4.65)岁,孕周(37.67±2.65)周,其中阴道分娩29例,剖宫产10例;对照组年龄(22.64±4.84)岁,孕周(37.75±2.17)周,其中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两组延续护理均开展至产后28 d,随访至产后42d.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心境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变化,以及母婴并发症和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境状态评分分别为(22.56±2.38)分、(22.51±2.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境状态评分分别为(13.95±1.56)分、(17.41±2.35)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均P<0.001),且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22.67±6.43)分、(122.62±6.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41.44±7.74)分、(131.44±6.85)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均P<0.001),且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7.69%(3/39)、5.13%(2/39)]均低于对照组[28.21%(11/39)、33.33%(1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产褥期产妇心境,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产褥期延续护理互联网多学科协作

    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俞旺娣袁莉华袁园陈震寰...
    2073-2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男76例,女74例,年龄56~78(62.38±6.15)岁,其中房颤46例、慢性心衰35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6例、急性心梗14例;对照组男79例,女71例,年龄52~75(63.05±6.27)岁,其中房颤48例、慢性心衰32例、高血压31例、冠心病27例、急性心梗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干预,建立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监督,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采用x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饮食管理、疾病监测、运动管理和并发症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锻炼方面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7.39±4.04)分比(53.67±5.89)分、(42.16±4.12)分比(56.59±5.27)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3%(2/150)]低于对照组[6.00%(9/150)](x2=4.624,P=0.03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4.00%(141/150)]高于对照组[84.67%(127/150)](x2=6.856,P=0.009).结论 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满意度较高.

    心血管疾病微信公众平台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知识传播预后康复

    多学科协作干预对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少梅姚靖斌莫卉欣
    2078-2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伤口患者的多学科协作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72例慢性伤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1.14±8.69)岁,溃疡病程(51.69±14.89)d,给予慢性伤口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53±7.28)岁,溃疡病程(52.94±13.39)d,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协作干预.两组均干预至伤口愈合或出院后4周.运用Bates-Jensen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量表(BWAT)和中文版慢性伤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Wound-QoL)评价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患者的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4.4%(34/36)比 77.8%(28/36)],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43.39±12.86)d 比(52.94±15.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81,t=2.894,均P<0.05).干预第4周、伤口愈合后或出院后8周,观察组的BW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7.53±5.68)分比(23.64±7.74)分、(13.33±1.41)分比(15.42±4.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8、2.414,均P<0.05).伤口愈合后或出院后8周,观察组的Wound-QoL总分低于对照组[(29.44±4.69)分比(39.2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6,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可促进慢性伤口患者的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伤口伤口愈合生活质量多学科协作

    PBL结合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刘闯汪玲珍林绵李虎才...
    2083-2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实习的7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实习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入科实习的40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其中女35人,男5人,年龄(20.40±0.78)岁,实施肾内科常规护理教学;将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入科实习的36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其中女33人,男3人,年龄(20.42±0.73)岁,实施PBL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两组均实习4周.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8.39±6.86)分比(80.58±8.64)分、(92.58±5.52)分比(84.78±6.94)分、97.2%(35/36)比 82.5%(3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3、5.387,x2=4.360,均P<0.05).入科时,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91.03±14.45)分比(90.58±12.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8,P>0.05);出科时,观察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116.31±10.93)分比(106.98±1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0,P<0.05).结论 PBL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提高肾内科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护生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

    肾内科护理教学护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2087页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

    邹燕红徐晓艳吴雪莲刘园园...
    2088-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实习的15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外科实习的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1名护生设为对照组,男5人,女66人,年龄(21.65±1.24)岁,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9名护生设为试验组,男5人,女74人,年龄(21.84±1.26)岁,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习时间为8周.评价试验组护生的在线学习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试验组49名(62.03%)护生在线学习完成度≥50%,71名(89.87%)护生学习章节数≥10个,43名(54.43%)护生在线学习时长≥100 min.试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7.73±6.14)分比(85.56±5.00)分、(88.96±2.89)分比(83.49±8.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5.403,均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师素养、教学实施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操作水平、提高知识理解能力、诱导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8个维度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外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且护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微课翻转课堂外科实习护生

    医护技一体化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创伤骨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温桂香朱晓丹徐小琳
    2093-2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创伤骨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骨伤科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实习护生共47人设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实习护生共50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女35人、男12人,年龄19~22(20.34±1.07)岁;研究组女36人、男14人,年龄19~23(20.92±1.3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护士为教师主体的临床带教方法;研究组采用医护技一体化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两组均实习4周.比较两组护生在创伤骨科出科时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质量的满意度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Ridit分析.结果 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分别为(85.01±4.21)分、(88.95±3.44)分、(87.12±3.85)分,对照组为(83.24±3.25)分、(87.25±4.12)分、(85.26±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7、2.211、2.500,均P<0.05).研究组护生实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5,P=0.030).结论 医护技一体化临床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创伤骨科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带教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创伤骨科实习护生带教医护技一体化案例教学法

    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双导师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

    赵芳孙彦奇田勤菊
    2097-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双导师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85名新入职护士,简单随机分成常规组(43人)和标准组(42人).常规组男12人,女31人,年龄(23.27±4.16)岁;标准组男15人,女27人,年龄(22.98±3.09)岁.常规组按《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培训策略进行管理;标准组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实施双导师带教模式,双导师分别为护理部导师及临床导师,护理部导师为固定的导师,负责新入职护士的整个培训过程,临床导师随科室进行交接,每个科室由一名临床老师负责且为一对一带教.两组均实习带教40周.记录对比常规组和标准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自我效能及满意度.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 标准组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高于常规组[(95.33±6.25)分比(80.27±5.03)分,(90.17±5.43)分比(82.06±6.26)分](均P<0.05).标准组的临床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标准组和常规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10.11)分比(20.67±10.36)分](P>0.05);培训后,标准组和常规组的GSES分值高于培训前,且培训后标准组的GSES分值高于常规组[(33.28±10.27)分比(26.71±8.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准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安排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9.06±4.79)分比(23.08±4.17)分,(32.68±4.02)分比(27.02±4.79)分,(36.41±6.17)分比(31.68±6.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双导师带教模式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和团体标准操作成绩,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自我效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双导师带教模式新入职护士

    CDIO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在产科实习护士中的应用

    张琳吕习习孙彦奇
    2102-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学模式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产科实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实习的8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女35人,男7人,年龄(19.51±2.2)岁]与对照组[女36人,男6人,年龄(19.53±2.3)岁]各4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CDIO模式的翻转课堂联合Mini-CEX带教模式,均实习4周.两组转科结束后,通过成绩考核的形式对带教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并对实习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实习护士对临床带教效果评价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 入科时,两组考核成绩、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分和临床培训效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科时,观察组实习护士专科理论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93.58±2.45)分比(87.11±3.62)分、(89.91±5.49)分比(79.70±5.65)分、(52.06±4.37)分比(42.85±5.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培训效果评价中培训方法、学习效果、专业能力、职业认同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72±0.45)分比(1.33±0.76)分、(2.65±0.62)分比(1.58±0.51)分、(2.67±0.56)分比(2.11±0.55)分、(2.49±0.55)分比(1.39±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CDIO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有助于提高产科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产科实习护士对培训效果比较满意,该模式值得在产科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产科实习护士CDIO模式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应用效果

    云南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认知状况调查

    赵家伟段晶彭丽琨郝芮...
    2107-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等级医院儿科医生对《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hina Children Asthma Action Plan,CCAAP)及哮喘指南的认知状况.方法 2022年7-12月,对云南省保山、昆明、大理、德宏、红河、玉溪、西双版纳、楚雄、曲靖、临沧、文山11个州市的41家不同级别医院395名儿科医师(男132人,女263人,年龄20岁以上)进行了有效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共收回来自41家医院有效问卷395份.各级别被调查医院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基础知识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32.78%(59/180)~97.50%(39/40)、急性期治疗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24.44%(44/180)~92.50%(37/40)、后续治疗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35.56%(64/180)~100.00%(40/40).省级三级医院、地市级三级医院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认知情况总体优于二级及一级医院(均P<0.05).结论 云南省各级别医院儿科医生对CCAAP及哮喘指南普遍认知不足,基层医院尤其薄弱.

    儿科医生哮喘问卷调查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